電影人憶萬瑪才旦:幸虧有這樣的電影陪着我們

為紀念藏語電影領軍人物萬瑪才旦,在他辭世一周年之際,由上海電影家協會、上海電影評論學會、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中信出版集團、上海唯影匯影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萬瑪才旦導演追思及紀念系列活動於5月18日在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等地舉行。同期,由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海movie movie影城、深圳百老匯電影中心共同主辦的「故事只講了一半——萬瑪才旦導演作品回顧展」上海站,從5月16日至6月3日將在上海movie movie影城、上海百美匯影城(靜安嘉里中心店)放映萬瑪才旦導演的8部劇情長片和3部短片作品。

萬瑪才旦

萬瑪才旦自199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進入電影領域後,他於2002年編導了個人首部短片《靜靜的嘛呢石》,該片獲得了大學生電影節第4屆短片競賽單元專業組劇情類優秀獎,並開啟了他的電影導演生涯。此後,他執導了多部影片,如《老狗》《五彩神箭》和《塔洛》等,其中《塔洛》獲得了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電影節上屢獲殊榮,不僅推動了藏地電影的發展,還為藏地文化的傳播和國際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萬瑪才旦的電影深刻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為觀眾提供了了解和感受藏地文化的窗口。

活動現場

親友談萬瑪才旦:拍電影對他來說不是工作

5月18日,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遺作《雪豹》在曲陽百聯的紅星電影世界進行了免費專場公映暨映後主創人員交流活動。執行導演久美成列、演員金巴、獨立電影人德格才讓和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教授徐楓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同時,新近出版的萬瑪才旦小說遺作《松木的清香》和編譯作品《如意故事集》也在影院同步發售。

萬瑪才旦小說遺作《松木的清香》

萬瑪才旦導演的兒子、執行導演久美成列在映後交流中動情地說道:「父親是一個幾十年如一日的人,他每天都特別親切、平易近人。拍電影對他來說不是工作,而是一次旅遊或放鬆。他走路很慢,腳步很輕,很安靜,很溫暖。」久美成列還分享了父親在電影創作中的堅持和對細節的執着,令在場觀眾深受感動。

長期與萬瑪才旦合作的演員金巴則表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孤獨,他是我的伯樂。他的作品台詞簡潔而富有衝突,對演員來說可遇不可求。」金巴對萬瑪才旦的懷念之情溢於言表,稱他為「真正的電影大師」。

從萬瑪才旦錄音師成長為導演的德格才讓形容萬瑪才旦為「鬥士」,他並回憶了他們在電影創作中的點滴細節:「他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有辦法,不會妥協。他在早期的『故鄉三部曲』使用寫實風格,後面幾部作品則在視聽語言上進行了突破性的探索。」

《靜靜的嘛呢石》海報

同日,在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舉辦了「影像現場——萬瑪才旦導演短片展映」上,播放了《最後的防雹師》《草原》和《靜靜的嘛呢石》三部作品。影迷們有機會能夠看到萬瑪才旦導演大一初執攝影機的處女作、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作品,及2004年萬瑪才旦入選discovery 「新銳導演計劃」拍攝了這部紀錄短片等早期創作,對於發現萬瑪才旦作品的創作脈絡、感知其電影創作道路上的探索歷程和藝術成長軌跡有着重要意義。觀眾不僅能欣賞到他獨特的電影語言,還能深刻體會他對藏族文化的熱愛和對現代社會變遷的思考。這些作品既是對他個人創作歷程的回顧,也是對他作為藏地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的致敬。展映結束後,觀眾自發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致敬萬瑪才旦導演。

學者眼中的萬瑪才旦:真正的「電影作者」

同樣在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舉行的活動還有「海上電影論壇:幻想中的真意——萬瑪才旦導演追思暨創作學術研討活動」。與萬瑪才旦導演有着深厚淵源的上海電影人也深情回顧了萬瑪才旦導演的藝術成就和個人魅力。

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在研討會上表示:「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將講故事的現代性與詩意的方式相結合,向世界傳達了多元中國的存在。他的電影是真正的『作者電影』,他是藏地新浪潮的傑出代表。」朱楓認為,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反映了他對故鄉深厚的情感和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雪豹》海報

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教授徐楓稱:「萬瑪才旦的電影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得非常好,在戲劇衝突中包含高度隱喻的味道,形成他電影的魅力所在。」徐楓還特別提到,《雪豹》的故事來源於一條新聞,通過電影引導觀眾進入藏族文化,這也是萬瑪才旦創作的原動力。

上海電影家協會秘書長李曉軍則表示:「萬瑪才旦的作品在話題電影和商業影片中獨樹一幟,他的堅守如同藏族電影里的塔可夫斯基。他不在大潮中,也許幾十年後再回頭看他的作品,他對於中國電影的意義會更加凸顯出來。」

《氣球》海報

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授龔金平認為,萬瑪才旦作品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得非常好,在戲劇衝突中包含高度隱喻的味道,形成他電影的魅力所在。龔金平特別提到,《氣球》中對女性的思考很有人類共通性,《雪豹》中的「雪豹」正如希區柯克電影里的「麥格芬」,他在電影中運用前沿的講故事方式,也帶有話題開掘意識,不僅以題材獨特性在中國電影版圖上確立自己的位置,也在思想性、現代性及詩意的呈現方式上別具一格。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劉海波回憶了與萬瑪才旦的交往,他說:「第一次見到萬瑪才旦是2016年,當時請他來做評審。後來陸陸續續交流,還互相寄過小說。他強大的自我獨處和內省,帶來他電影里沉靜的氣質。」劉海波認為,萬瑪才旦導演的作品向世界傳達了多元中國的存在,拓寬了華語電影的表達空間。

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副院長陳曉達記得,萬瑪才旦經常來上海大學、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做師生點映交流,從中能感受到他謙和的為人和對上海青年導演的支持。「他藏地題材的作品在上海特別受歡迎,粗聽下去也許很難理解,但我在對接上藝聯以及許多藝術觀影團時發現,都市白領看到這些像心靈凈化般的電影故事時,會有精神的震撼和療愈感。」

「在同輩人和同行中,他是最安靜的那個。」上海影協主席、導演鄭大聖對萬瑪才旦給予極高評價,「他是真正的作家電影,我常常感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幸虧有這樣的電影陪着我們。」

【回顧展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