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在法國如火如荼地舉行中,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賈樟柯新作《風流一代》備受關注,並在當地舉行了全球首映禮。
《風流一代》是賈樟柯繼2002年《任逍遙》、2008年《二十四城記》、2013年《天註定》、2015年《山河故人》、2018年《江湖兒女》之後,第六部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作品。
這部有賈樟柯御用女主趙濤主演的《風流一代》講述了21世紀前二十一年,一位中國女性沉默着經歷了喧囂的生活,一程橫跨二十餘載的風雨人間。
趙濤飾演的巧巧與戀人斌哥(李竺斌 飾)在漫長的時空之旅中,上演分分合合的愛情經歷。從2001年至2023年,影片拍攝周期也橫跨22年,真實記錄賈樟柯視角里本世紀二十年來的中國社會變遷。
首映禮結束後,影片獲得了觀眾和媒體的好評,目前該片《銀幕》場刊評分為2.4分,和《善良的種類》《艾米莉亞》一起領跑。
《風流一代》不僅被稱為自新世紀起始貫穿中國的「奧德賽」,還有影評人評價道:「賈樟柯這次大膽的實驗竟然如此成功,以至於看完《風流一代》後,人們會有一種奇妙的印象,彷彿這是他一直在積累的最終作品,所有那些備受讚譽的前作只是為這部電影積累的原材料而已。」
晨報記者連線採訪了賈樟柯,請他來講述《風流一代》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賈樟柯:人類普遍經歷的一種災難,外在的一種巨變,它總是結束一個階段的藝術,開始一個階段的藝術。所以在這樣一個客觀的條件下,因為你有了大把的時間,你可以去處理回顧過去的影像,在這樣一個時代的轉折關頭去回望過去。就是這個時間點應該做的事情,它不是我們的選擇,是被安排的,你說我早不剪晚不剪,確實之前都沒動過腦子說要把那些素材剪出來,做件事情其實就是順天意,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有點像「天成」。
賈樟柯:對於每一部具體的電影,它是一個具體的電影,也是一個個體,就是你怎麼去描述這件事情。比如說是失戀,如果我們講故事說這是一個關於失戀的電影,它是一個在沒有電話的年代的失戀故事,還是一個在互聯網時代的失戀故事,或者在一個人工智能年代的失戀故事,這個故事你一聽一樣是失戀,但是背後的年代,我們生活的感覺和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一開始就確定了應該在一個清晰的故事線之上,來負載起豐富的時代信息和人物的感受。好像一條河流一樣,河流比較複雜有轉彎起伏,當然河流就是一個自然的人的生活流動,只有河流的穩定性,才能夠負載起河流上面它的波光粼粼,它的一閃而過的那些感受,就是這樣的一個敘事原則。
但同時在劇作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不要用一種時空交錯的方法,或者說用一種回望閃回的,每種方法都有它的敘事優點,比如說是回望閃回的方法,可能情感效率會很高,觀眾馬上會被感染,但是我最後還是決定用一個純線性的敘事方法,因為我覺得整個20多年的拍攝,它就是一個純線性的拍攝素材,已經形成了純線性的線索里的變化節奏。所以這個電影講了很久,一直到今年年初還在剪。
賈樟柯:70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記得是在我七八歲,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的時候「風流一代」這個詞突然流行起來的,他特指那一代青年人。所謂「風流一代」是指在改革開放初期要堅定地邁向現代化,堅定地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擁抱世界,它相應的是一種不穩定性,我們要從體制出來,我們要打破傳統,所以它是一個這樣的概念。
大家如果留意的話,現在還有一本青年雜誌就叫《風流一代》,我們小時候就有這本雜誌了。所以這跟電影中的這些人物的成長時間是一致的,當然我們英文名是《caught by the tides》,其實是沒有辦法準確地翻譯的,風流的一個概念,我自己的英文名跟中文名也差異性很大,要找到英語裏面更能代表電影主題的東西很難,跨文化很難理解風流。
我覺得它就是指這麼一代年輕人在一個社會變革剛剛開始,在一個摸索階段它呈現出來的一種野蠻生長的生命力和活力。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化,人年齡的改變,這一代人也經歷了很多代價,付出了很多代價跟挫折,我覺得它就是講中國社會在充滿能量激情的年代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它內在的科技變化,包括機械人這種科技變化帶來的影響。當我們去回顧自己生活的時候,我描寫的就是這麼一個拋物線曲線。
賈樟柯: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我很欽佩的演員,我覺得任何一個導演面對自己作品的時候,都希望一個能夠很好地展現自己作品的演員,我覺得她這麼多年來的表演才華和能力,讓我們整個團隊特別想跟她一直合作。
另外一方面,確實前20多年,從2001年開始也沒別的人拍,她就這麼一直拍下來了。
我覺得在創作上首先要對作品負責,其次就是要尋找到你覺得真的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真的有表演能力的人,趙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