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因何熱門?啟用三個半月的上博東館迎來第100萬名觀眾

5月16日下午,上海博物館東館迎來第100萬名觀眾。「太幸運了!」接過館方送上的簽名版「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圖錄,來自黑龍江的80後李先生連連說「沒想到」。他來上海進修學習一個月,上博東館是其抵滬後參觀的第一家博物館,正是奔着「三星堆」而來。

上博東館2月2日啟用,僅用三個半月即突破百萬客流,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不禁讓人思考:博物館因何熱門?

越來越多年輕人愛上逛博物館

「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上博館長褚曉波說,上博東館試開放以來,觀眾的參觀熱度一直很高。考慮到第一階段開放空間有限,最初設定的每個參觀日接待量上限是8000人次,但是開門迎客第一天,短短几分鐘,預約名額便被一搶而光。根據觀眾需求,館方一再調整限流上限,提升到一天1萬再到一天1.2萬人次。周末和節假日,另增設夜場。

觀眾絡繹不絕,每個開放日都約滿,這樣的火爆場景是博物館人最願意看到的,讓褚曉波深受感動。「作為一個新開放的文化設施,東館吸引了大家的高度關注,都想看看新館是什麼樣子。」在他看來,更關鍵的是高品質的內容和服務。青銅館、雕塑館兩個常設展和古蜀文明展特展都很受歡迎。特別是古蜀文明展,創下了多項新紀錄。特展參觀人次突破100萬,這是上博有史以來第一次。觀眾的構成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上海以外的觀眾佔比超過60%,其中,國外觀眾接近10%。另一個顯著變化是觀眾呈現年輕化,超過50%以上的參觀者年齡在35歲以下。「說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逛博物館,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反映了上博東館有效地發揮了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

「東館通過三個多月試開放,收到了觀眾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有利於我們在下一階段的開放和服務中總結經驗,不斷提升我們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褚曉波透露,為了更好地迎接第二階段的開放,自5月21日起至6月底,東館將暫停對外開放。重新開館後,上博東館的開放空間將進一步擴大到80%左右,屆時每日觀眾預約額度可以提高到2萬人次,待11月份全面開放後,預計東館每天可接待觀眾量將達到3萬人次,到時預約難等問題將得到緩解。而根據現在的人流量預測,今年東館接待觀眾預計將超過500萬人次。未來,上博三館開放格局形成後,預計接待觀眾總量接近1000萬人次,這在全球博物館中都是屈指可數。

特色教育活動培育生活新風尚

除了收藏、見證歷史,博物館還能產生什麼樣的社會價值?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重點強調文博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滬上博物館利用場館資源和空間,開展一系列特色品牌教育活動,積極培育人民生活新風尚。

比如,5月18日上博將配合古蜀文明特展,在人民廣場館觀眾活動中心,面向7—14歲親子家庭推出兩場「面見三星堆」手工工作坊。上午場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大型青銅面具作為主體形象,邀家長和孩子使用掐絲工藝,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青銅大面具流暢的輪廓線條及其稜角分明的五官,了解古蜀人的雕塑藝術以及他們對自然萬物與人神世界的理解與思考,並運用青綠色的彩砂塑造出青銅器所呈現的多層次色彩。下午場將以古蜀文明標誌性的金面具辮髮青銅人頭像作為原型,通過觀察頭像的面部特徵、冠式、髮式,了解古蜀人層次分明的等級觀念,感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非凡的藝術魅力,同時使用貼金工藝及油彩繪製,着重呈現青銅人頭像上黃金面罩威嚴尊貴的氣勢。

文商體旅融合發展是當前的新趨勢、新業態,也是滬上博物館近年來持續探索、不斷實踐的破圈發展路徑。今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以往的教育活動內容基礎上提出「city+」,打造博物館生活新模式,增進公眾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昨天起,該館在開放式庭院推出第三屆廣場咖啡嘉年華,帶來博物館裏的文商體旅融合跨界新玩法。現場有文創、手作、文藝表演以及限定款印章,集章的動線將嘉年華與博物館的展覽相互串聯。

國際博物館日當天,該館還將帶領觀眾閱讀跑馬總會大樓這幢1934年起便矗立於南京西路的標誌性建築;邀請特殊兒童及家庭走進特展「近代愛國實業家展」,體驗ar沉浸式的親子劇本游,探索文物背後的故事。此外,南洋中學、上師大的學子們將在基本陳列4樓展廳帶來沉浸式話劇展演《故事裏的中國》,以紅色故事為串聯索引呈現新中國成立前的激蕩歲月。

  作者:李婷

文:李婷圖:葉辰亮、館方編輯:許暘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