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電影市場前瞻:題海戰術,能否衝擊新的票房記錄?

文 | 眸娛

五一假期,電影市場又將上演一場「廝殺」。

截止到發稿,已經有11部電影定檔五一假期,涵蓋動作、懸疑、喜劇、動畫等多個題材類型,顯得格外活躍,也讓市場對五一檔多了一些期待。

在電影市場持續回暖的大環境之下,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累計163.56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3%,進入到第二季度,清明節檔期三天票房收入8.189億元,再次創下新紀錄。

而即將到來的五一檔期,能否延續第二季度向好的趨勢,為電影市場和觀眾帶來新的驚喜呢?

五一檔的題海戰術

今年五一檔的電影,用多而雜來形容最為合適,無論是數量還是題材,都遠超去年同期。

眸娛對已經官宣定檔五一的11部電影進行了整理,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題材類型豐富,比起「喜劇為王」的春節檔和被進口影片奪走關注的清明檔,五一檔以多類型的國產影片為主,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

二是動畫電影井噴,已經定檔的11部影片中有4部動畫電影,佔比36%,這種情況在以往的電影檔期中是非常少見的,國內動畫市場正在逐漸復蘇;

三是腰部影片聚集,五一檔能稱得上商業大片的只有《維和防暴隊》,小眾題材的腰部影片佔大多數,相對來說受眾範圍不夠廣,缺乏大製作。

縱觀整個五一檔,觀眾可選擇的範圍是比較廣的,選擇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也會促進票房的增長。

而從市場的角度來觀察,看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看點是進口動畫和國產動畫的比拼,宮崎駿pk光線動畫,檢驗國漫的時刻到了。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宮崎駿2004年的作品,今年五一檔上映的是20周年修復版,無論是為了電影本身,還是為了情懷,肯定會有觀眾買單,目前貓眼想看人數穩居第一。

而《小倩》則是光線動畫自2022年成立以來,研發打造的「中國神話宇宙」項目的第一部電影,同樣是萬眾期待。

一個是享譽全球的動畫大師,新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剛剛拿下清明檔票房冠軍,票房號召力依然存在;一個是代表國內最高動畫水平的光線動畫,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開創了國漫盛世,這場比拼可想而知有多麼激烈。

除此之外,《間諜過家家 代號:白》也有一戰之力,貓眼想看人數在11部影片中排行第三,相對來說《豬豬俠大電影·星際行動》的主要受眾集中在少年兒童,目前的線上數據很難反映出具體的受歡迎程度,或許會在上映之後迎來一輪票房的爆發。

第二個看點則集中在同類型電影的競爭上。

五一檔動作電影的佔比較大,競爭肯定也會更激烈,《維和防暴隊》的優勢在於有流量明星王一博,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加持,前期的票房表現肯定會更優秀一些,後期能否持續發力則要看電影質量高低

而《九龍城寨之圍城》承襲經典動作港片風格,演員知名度也比較高,但問題在於港片和港星的影響力在逐漸下降,能否重現港片輝煌還是個未知數。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和《末路狂花錢》作為五一檔僅有的兩部喜劇電影,勢必會形成比較激烈的對抗,從目前的貓眼數據來看,兩部電影在首日票房和想看人數之間咬得比較死。

11部電影扎堆上演「題海戰術」,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利於拉動整體票倉的崛起,但市場過度擁擠、空間有限、外部環境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存在,五一檔的票房成績深藏隱憂。

五一檔票倉的隱憂

客觀來說,五一檔只能算一個中等檔期,市場空間有限。

2023年的五一檔表現就不算優秀,五天假期電影總票房突破15億元,作為疫情之後的第一個五一假期,票房甚至還比不上受疫情影響的2021年同期。

而今年五一能否衝擊新的票房紀錄,為市場帶來更大的驚喜,老實說,不容樂觀。

一方面,五一假期面臨著旅遊業和線下演出的大量分流

相比於清明節、端午節等節假日,上半年大家更傾向於在五一假期出遊,尤其是疫情之後出現了「報復性旅遊」,根據新華社報道,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旅遊人數達到2.74億次,是2023年清明節和端午節出遊人數總和。

這個數據在今年五一有望創下新高,去哪兒數據顯示,自4月6日起,「五一」假期熱門城市機票單日預訂量已經超過了2023年同期,今年還迎來了「出境游熱」,五一假期辦簽人數同比增長超3成。

同時,五一線下演出也將迎來高峰,目前已經有超過30個音樂節官宣,張學友、郭富城、時代少年團、華晨宇、任賢齊等多位歌手都將在五一舉辦演唱會。

毫無疑問,旅遊業和線下演出的火熱勢必會擠壓電影市場,進而影響到票房的增長。

而另一方面,定檔五一的11部電影本身在內容和熱度上有所欠缺

上文提到過,今年五一檔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頭部影片的缺席,主要以中小體量的影片為主,無疑給了腰部影片更多的機會,但也無法避免存在帶不動大盤的情況。

目前距離五一檔還有不到半個月,已經進入了密集的宣發期,營銷物料也在陸續進行投放,但目前來看效果一般,熱度並未達到預期,導致電影市場頗有些遇冷的徵兆。

熱度相對較高的《維和防暴隊》和《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都是因為有流量明星加持,前者積壓了三年,經歷過比較大的演員風波,後者從開機到殺青僅僅只有20天,大家對王一博、楊冪的期待是要高過電影本身的。

「題海戰術」或許能夠讓今年五一檔的電影票房表現不至於平庸,但外部環境和影片本身的影響導致市場增長空間有限,想要衝擊新的高度也比較困難。

五一檔,一個不受重視的檔期

作為僅次於春節、國慶節的長假,五一檔為何難以創造票房驚喜?

無論是外部市場環境,還是內部影片質量,影響票房的因素歸結到底,實質上是頭部影視公司對五一檔的重視程度不夠

客觀來說,五一檔確實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夾在春節檔和暑期檔之間,頭部影視公司其實傾向於將頭部影片延後集中在暑期檔上映,一方面是檔期較長,盈利持續時間被拉長,另一方面是年輕觀眾較多,觀影群體龐大。

另外,上半年的假期比較密集,春節檔、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甚至還有情人節檔,熱門檔期過於集中導致市場飽和、觀眾疲勞。

所以在今年五一檔,頭部影視公司的參與程度並不高,除了光線的《小倩》之外,萬達、中影、開心麻花、華誼兄弟、博納等都沒有主投影片。

參與出品排在三番內的,聯瑞有《九龍城寨之圍城》,中影有《末路狂花錢》《怒海營救》,萬達有《維和防暴隊》,相對來說中影和萬達在五一檔電影發行業務上的存在感還要更高一些。

頭部影視公司作為電影市場的「中流砥柱」,起着活躍市場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夠為觀眾和市場乃至相關從業者注入更多信心。

而五一檔頭部影視公司的集體缺席,雖然給了小製作、小體量的影片更多機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市場過於平淡,目前電影市場就存在熱度不足的情況,宣發預熱效果平平。

目前來看,五一檔存在感確實稍弱一些,但也不至於完全淪為冷檔期,對於電影市場來說,五天長假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但問題在於,怎麼開發五一檔,吸引更多的觀眾在五一假期走進電影院?

在電影市場「檔期依賴症」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頭部公司都相對比較保守,更傾向於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五一檔和熱門檔期的差距就在於缺少一個特色元素。

比如春節檔看合家歡喜劇,國慶檔看主流大片,暑期檔則看動畫電影,根據受眾群體來打造檔期特點和影片特色,進一步培養受眾的觀影習慣,引導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但毫無疑問,檔期特色是需要長時間來培養的,短期內很難做到,需要整個電影市場共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