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獨奏的同時指揮樂團,一個鋼琴家的雙手可以有多忙?

「做好準備,『玩』得開心!」指揮家、鋼琴家韋恩·馬歇爾說。談及對中國的印象,首次在上海登台的馬歇爾說,「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高速發展的國家,這裡有很多精彩的音樂,也有許多有才華的音樂家,像是郎朗、王羽佳等。」

4月9日,作為第3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參演節目,韋恩·馬歇爾將攜手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首次亮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令東藝核心品牌「聽交響·到東方」又添新名片。

被譽為「格什溫作品代言人」的馬歇爾將自己彈奏並指揮樂團演繹《藍色狂想曲》,紀念這部作品首演100周年。音樂會曲目還包括格什溫的另一首代表作《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及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的一系列經典電影配樂,如《哈利·波特》《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等。

作為享譽世界的「音樂之都」,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擁有三支舉世公認的交響勁旅: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和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一方面保留和傳承奧地利人引以為傲的經典作品,另一方面把熱情投向對現當代音樂的詮釋。

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

在電影音樂領域,這支交響勁旅不僅為多部電影錄製過原聲,如《丈量世界》《愛是一隻貓》《月球漫步》《萬物理論》等,也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電影音樂盛典「好萊塢在維也納」的指定樂團。此次訪滬,樂團有意在上海復刻「好萊塢在維也納」的美妙氛圍,呈現約翰·威廉姆斯的眾多電影金曲。

「排練中90%的時間都與心理學相關,因為你在和人打交道,這非常關鍵。每個樂團有自己的專長,作為指揮,必須弄清楚他們是否能這樣演奏,或是我怎麼能讓他們那樣演奏。」集管風琴、鋼琴與指揮才能於一身的韋恩·馬歇爾如此解釋自己的指揮之道。

「我從小學樂器,我父母都會演奏樂器,也都是歌手。」8歲那年,還是小琴童的馬歇爾與《藍色狂想曲》第一次相遇。後來,他憑藉《格什溫歌曲集》專輯獲得古典回聲獎,被稱為格什溫最佳「代言人」。

「年輕時,我從來沒想過日後會成為一名指揮。」1986年,與指揮大師西蒙·拉特的合作為專註於獨奏道路的馬歇爾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滿足於現狀的他開始投身指揮事業。「直到30多歲,我才開始指揮。但我之前有在學校管弦樂團演奏小提琴、低音提琴等的經歷,從小培養了對管弦樂團的了解。」憑藉天賦與努力,馬歇爾作為指揮家和管風琴獨奏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執棒過芝加哥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等眾多頂尖院團。從獨奏到指揮,從傳統古典音樂到美國作品,這位全能音樂家闖出一片天地。

韋恩·馬歇爾

在一場音樂會中同時擔任指揮和鋼琴,馬歇爾認為挑戰在於「如何讓合作的管弦樂團整齊劃一」,「畢竟我只有兩隻手,有時不能兼顧。在格什溫作品中,當樂團和鋼琴同奏時,鋼琴聲部有時會被蓋過,所以我不得不做一些刪減平衡整體的音響效果。」

音樂會上半場將演繹喬治·格什溫的代表作《藍色狂想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下半場呈現電影配樂。喬治·格什溫是將爵士融入古典音樂的第一人,1924年的作品《藍色狂想曲》令他一舉成名,這首作品融合古典、爵士和美國本土音樂元素,對美國後世作曲家影響深遠。面對這份「不按套路出牌」的曲目單,馬歇爾認為,「喬治·格什溫的作品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場,我確信他的作曲家對約翰·威廉姆斯的音樂有很大影響。格什溫的風格更符合爵士樂傳統,《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雖然屬於古典風格,但使用的更多是爵士樂的音樂語言。而威廉姆斯以很多古典作曲家的音樂風格為創作基準,比如馬勒。在他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鴻篇巨製的電影畫面感。」

韋恩·馬歇爾指揮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