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來中國一趟,把百度帶進了「果鏈」

前兩天,為了慶祝亞洲規模第一大蘋果店開業,庫克親自跑了一趟上海。

那場面當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黃牛和圍觀群眾一起倒計時54321,不知道的還以為上海提前跨年了。

很難評,前兩天美國司法部聯合 16 個州和地區總檢察長,起訴蘋果壟斷智能手機市場,咱中國人民對他倒是熱情似火。

庫克這次來倒也不僅僅是為了蘋果店開門,除去和領導會晤以及和鄭凱吃小籠包外,還參訪了幾家公司。

比如比亞迪、疊紙遊戲,還比如三頓半、得物...

每去一家公司庫克還都會發一條雙語微博,比如參訪完三頓半後,庫克表示想要做一杯好咖啡首先得用mac辦公。

咱們報道ai的,關心的自然是另一條消息:

3月25日中午,有消息稱百度將為iphone16提供ai功能。

大膽假設,這才是庫克親自到訪中國的重要原因。

上周,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報道,蘋果將在ios18中推出一系列ai功能,並且蘋果內部認為這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更新。

消息一出,蘋果ai手機即將發佈似乎已成定局。人們對於iphone將會搭載誰家大模型的討論也更加熱烈。傳聞中,openai、谷歌、anthropic和百度都是蘋果合作的潛在對象。

3月18日,彭博社報道,蘋果正在和谷歌進行協商,將gemini整合到iphone中。這並非兩家科技巨頭首次合作。多年來,谷歌為了成為safari的默認搜索引擎,每年都會斥資180億美元。

在大模型上的合作如果成功,不知道是蘋果和谷歌誰交「保護費」了。

報道同時指出,前不久蘋果與openai進行接觸。蘋果ceo庫克去年曾談到過對於chatgpt使用體驗,認為chatgpt還有一些問題。可能當時他還對自己的ai團隊挺有信心的。

前兩天,華爾街日報繼續爆料,針對中國市場,蘋果將尋找本土的生成式ai提供方。蘋果曾與百度、阿里以及另一家清華系國產大模型公司進行過洽談,但最後選擇了百度。

那個所謂的清華系大模型就勾起了硅基君的八卦心。清華系大模型基本佔據了國內大模型的半壁江山,是智譜ai、光年之外、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還是?

當然,最終大概率蘋果在國內市場會選擇與百度合作。

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熟悉?其實這不是百度第一次與國外手機品牌在大模型上進行合作。

年初,三星的第一款ai手機s24系列,在海外使用了谷歌gemini,國內選擇與百度美圖合作,為國內用戶提供ai服務。

國行版s24基於百度的文心大模型以及搜索引擎,替代谷歌的搜索服務;搭載美圖的ai視覺大模型miraclevision,推出ai改圖、ai擴圖、ai圖生圖等功能。

這種所謂的「特殊照顧」引發不少中國消費者的吐槽,「s24 ultra海外的國際版本跟國內的版本,簡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有科技博主專門跑到香港的三星專賣店測試,發現百度支持的「畫圈搜索(circle to search)」功能提供的結果比谷歌支持的海外版本少得多。

還有網友反映,在國內的三星專賣店試機,相關的ai功能都要實名登錄不同的app,這也讓體驗過程變得更加糟糕。

蘋果如果搭載了國內的大模型服務,不知道能不能解決本土化的一系列難題。

除了三星之外,國內一眾手機廠商包括華為、小米、oppo,都紛紛公布了各自ai+手機的戰略,用的基本上都是自研大模型。

華為在harmony os4上為智慧助手小藝增加了盤古大模型的支持;小米為小愛同學加入了ai大模型;oppo在旗艦find x7系列上介入了70億參數的大模型;vivo推出自研藍心大模型,部署在x100系列上。

話說回蘋果,蘋果向來喜歡自給自足。芯片上自研m系列,擺脫intel的限制,在軟件上siri、icloud,連娛樂應用都要開發自己的apple music、apple tv。

那蘋果為什麼不學習國內手機廠商,用自己的大模型?

其實蘋果一直都在做,但好像沒做成。

從2023年年初開始,蘋果一直在測試自己的大語言模型,在內部被稱為「apple gpt」,並為其搭建了ai框架「ajax」。

蘋果的ai主管john giannandrea、軟件工程主管craig federighi,以及服務部主管eddy cue領導蘋果內部大模型的開發, 三人計劃每年在大模型上花費約10億美元。

據the information的報道,ajax的功能已經超過了openai的gpt 3.5,並接受了超過2000億個參數的訓練。

也有有消息稱,蘋果正在訓練自己的大模型,來提高siri回答覆雜問題的能力。

但目前為止,蘋果的大模型技術仍然不如谷歌和其他競爭對手,這一打擊也促使蘋果轉向合作。

除此之外,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還給出了更多的可能。簡單來說,蘋果認為做大模型太花錢也有風險,與其全部自研,不如讓其他公司做,並讓他們花錢搭載在iphone上。

愛環保的蘋果,說不定真可能這麼做。

馬克・古爾曼總結了幾個蘋果為什麼選擇與其他公司合作大模型的潛在原因:

蘋果有可能要求谷歌或其他公司支付巨額費用,以確保自己在操作系統領域的主導地位。如果是谷歌,這家搜索巨頭有可能成為蘋果和安卓手機上首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商。

蘋果對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並不感興趣,但他們明白消費者渴望擁有這樣的技術。這種合作既可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也有可能為蘋果帶來額外收入。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存在着許多道德和隱私問題。通過將這項技術外包給第三方,蘋果可以將責任轉嫁給他們,從而大大減輕自身的責任。

運行基於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非常昂貴且計算密集。通過與合作夥伴合作,其他人承擔了巨額費用。

合作大模型有助於蘋果更快地整合人工智能。例如,它可以與中國本土的提供商,如百度,合作,而不是直接面對監管機構並將自身技術本地化。

蘋果在供應鏈上會選擇多個合作夥伴,這一習慣也不是沒有可能延續到大模型上。

也就是說前文提到的gemini、chatgpt、claude3可能會同時出現在iphone中。甚至有報道稱,蘋果會直接開放ios,讓任何開發人員都可以在iphone構建生成式ai的系統。

蘋果自己則是「坐山觀虎鬥」,保護一下自己用戶的隱私數據。據爆料,蘋果有一個被稱為「project graymatter」的功能,在ios18中將會直接部署在設備上,用於保護隱私數據。

如果這一措施並不能很好的實現保護功能,按照蘋果慣有的謹慎態度,最後放棄合作,根本不提供聊天機械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ai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三星已經打出了搭載gemini功能的先手,蘋果需要更多的創新才能給市場帶來更大的轟動。

畢竟目前為止除了siri之外,蘋果還不向消費者提供任何以ai為重點的應用程序或服務。

但誰知道蘋果會不會又從哪個信封里掏出個王炸呢?

全文完。

作者:josie(實習)、董道力

編輯:張澤一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