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AI影劇頻出,行業被顛覆沒?

圖片系ai生成

文 | 犀牛娛樂,作者 | 方正,編輯 | 朴芳

全ai影劇風潮正席捲國內外。

最近行業很熱的消息,電影方面,號稱「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長篇電影」終結者重製版《our t2 remake》在洛杉磯首映;動畫方面,央視總台推出了國內首部文生視頻ai動畫《千秋詩頌》、網友「ai瘋人院」自製的《猴王問世》ai短片火遍b站;短劇方面,「全ai化生產流程」產出的微短劇《白狐》近日上線了抖音……

自今年文生視頻工具的天花板sora問世以來,關於ai視頻的資本概念就持續火爆,國內外迅速「落地」的這些全ai製作影劇項目,似乎昭示着ai全面顛覆影視業的時代已來。

ai電影《our t2 remake》場景截圖

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依次仔細觀摩了相關作品後,犀牛君發現目前這些號稱全ai製作的項目距離「成熟的影視作品」還有不小的差距,這篇帶大家深扒下ai影劇熱背後的真相。

影劇兩開花,ai鬧革命?

全ai影劇之所以備受關注,說白了,這些項目似乎都在極力向各界證明——ai有可能完全取代人工來打造齣電影或劇集。

最能傳遞出這種信號的,當屬電影《our t2 remake》。在國內外幾乎所有報道里,都使用了「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長篇電影」這類話術來形容該項目,並發佈了該片在洛杉磯首映的信息,甚至電影「主演」之一timmy the terminator也在ins上曬出了自己的首映紅毯照。

不得不說,這些報道存在很多信息誤差。事實上,這部電影所謂的「首映」,只是製作它的出品公司在洛杉磯做了一場小型放映,且在首映會後,該片的第一幕就很快就被上傳到了油管供所有人免費觀看。

打開油管「our t2 remake」同名賬號,從該電影第一幕「片頭須知」里我們可獲知,它本質上是一個由網絡上50位ai領域藝術創作者合制、但完全不作商業用途的「非盈利」的《終結者》粉絲同人項目。

從成片來看,該片也很難稱得上是傳統意義的「電影」。故事從2024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openai派兩個聊天機械人穿越未來意圖摧毀人類反抗軍首領sam altman講起,但配合旁白的劇情講述,此片全程似乎都是以偏靜態的ai圖片組接而成。

電影中ai生成的斯瓦辛格、科幻末世、戰鬥場景足夠以假亂真,但很多畫面人物面部的扭曲、肢體的僵硬、說話時嘴部的機械感、行為邏輯的詭異,都給觀眾帶來「恐怖谷效應」十足的生理不適,這種形同旁白+ppt的作品與真人電影還是相去甚遠。

事實上,《our t2 remake》主創可能也沒打算真把它當電影拍,預告片出現了很多明顯刻意調侃ai扭曲人物面部的「惡搞」段落,且大量融梗了《星球大戰》尤達大師、《泰迪熊》主角泰迪熊的流行元素,整個項目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

換言之,我們大可以把在油管傳播的《our t2 remake》,看作是一次全網ai生成視頻創作者、愛好者集體致敬經典的同人改編作品,與b站上的鬼畜同人視頻性質差不多,大可不必高估它的行業意義。

無獨有偶,ai生成視頻這股風也吹向了劇集領域。這方面國內的動作蠻多,比如央視總台最近推出了國內首部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片《千秋詩頌》,該動畫主要面向小學生,旨在「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呈現獨具中國審美特色的美術視覺,展現中華經典詩詞中的家國情懷和人間真情」。

《千秋詩頌》綜合運用文生視頻技術,將《詠鵝》《過故人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膾炙人口的唐詩背後的創作故事轉化為唯美的國風動畫,從節目反饋來看,這一創新項目之於當下小學生群體的教育意義很大,但與其說該項目是動畫,他們更像是科普詩作背後故事的紀錄片。

但儘管如此,對動畫製作的賦能,可能是全ai技術目前最能大放異彩的領域。除了《千秋詩頌》,近日總台還發佈了由央視人工智能工作室聯合清華大學元宇宙文化實驗室製作的「中國神話系列微短劇」《補天》的片花,這種國風ai微短劇將是今後行業需特別重視的ai作品開發領域。

而在真人短劇方面,ai文成視頻技術也是大有可為。相比電影,ai技術之於短視頻、短劇的賦能會更有執行可能性,最近一部在抖音上線的「全ai化生產流程短劇」《白狐》就在業內吸引不少關注。

短短几分鐘劇情,《白狐》就鋪展開了一個仙人降金丹法寶喚醒白狐去往人間的恢弘玄幻故事,很顯然,這類劇情豐滿的ai短劇比純整活的ai視頻要更有市場前景。

與《白狐》異曲同工,近日up主「ai瘋人院」在b站發佈的ai生成《西遊記》系列動畫短片突然爆火,視頻時長約4分鐘,以《西遊記》原著第一集為藍本,用ai描繪出了花果山、仙宮等恢弘場景以及「猴王問世」超多信息量劇情,這部人氣短片似乎指明了ai技術落地的方向究竟在哪。

現階段ai如何賦能影視?

讓我們換個思路來看ai影劇。

可以理解,對ai技術好奇與恐慌並存的複雜情緒,使得當下我們總會習慣性「誇大」ai的顛覆作用,但落實在執行層面,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現階段ai對影視業的賦能還遠沒到「完全取代」的程度。

現階段ai對影視的賦能更多是「工具性」。

首先,ai有助於大幅降低很多影視項目的製作成本。說實話,與其費盡心思全然動用ai來操盤一個項目,在目前已有的影視項目里運用ai來輔助製作才更有價值。

比如,漫威新近播出的美劇《秘密入侵》就已然將ai運用於製作過程,該劇ai基於好萊塢編劇數據庫快速生成了劇情大綱、字幕等素材供主創使用,大幅縮減了項目製作周期。

再比如,目前ai對出海短劇的賦能效果極佳。藉助ai工具對國內爆款短劇進行換字幕、換配音、換臉等操作,這比找歐美演員再翻拍短劇的成本無疑要節省很多。

據深響的相關調研透露,在歐美澳地區做一部本土原創短劇,成本一般在15萬美元到20萬美元之間,而將國內有版權的短劇直接ai翻譯或ai換臉,一分鐘只要20塊,按一部劇100分鐘算,也只需花兩千塊左右。

再者,實踐證明,目前ai之於影視業具備發展前景的恐怕只有動畫領域。因為從現階段來看,但凡是由ai參與的真人影視作品,關於真人呈現的「恐怖谷效應」與行為邏輯之詭異仍大量存在,ai動畫就不存在類似問題。

可以看到,目前ai動畫在場景想像力方面已然表現出超乎人類之處,而隨着ai文生視頻技術不斷迭代,今後製作出「成熟的ai動畫長片」可能只是時間問題,這也是為何央視、很多影視公司最近都在加碼ai動畫製作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需看到,本文以上所提所有已落地的ai影劇,大部分都是在sora誕生之前就操盤的項目,而今年sora展現出的革命級ai視頻細節處理能力,似乎恰好能解決上述作品出現的很多製作瑕疵。

換言之,目前基於sora文生視頻技術製作的影劇還未真正問世。大膽去想像的話,隨着各類ai技術迅速迭代與優化,某天它真能給影視業帶來顛覆性的「大反轉」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