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新書發佈會上,他們說:做個好媽媽,坦然「認慫」也未嘗不可

圖說:一場關於女性成長的討論在上海書城舉行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圖)

有這樣一份「工作」,它需要連軸轉且沒有分文報酬,但無數女性心甘情願選擇了它。這就是,「母親」。日前,在東方出版中心與上海書城福州路店聯合舉辦的一場新書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如何做一名母親的話題,展開了一場關於女性成長的探討。

圖說:作者楊金鑫認為,在兼顧家庭和職場時適度「認慫」也未嘗不可

《我們現在怎樣做母親》一書的作者楊金鑫是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一名影視製作人,需要家庭和工作兩頭忙。她坦言,和很多職場女性一樣,她也不斷被追問並且自我追問「事業和家庭如何平衡」,而她並不希望總是被這麼問。「坦然『認慫』也未嘗不可,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完美地兼顧和平衡是不可能的。接受自己的力有不逮,才有可能獲得一種鬆弛感,而擁有了鬆弛感之後的努力,事業和育兒也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驚喜。」楊金鑫說。

東方出版中心副總編輯劉佩英認為,女性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枷鎖,而大眾的無視又常常將母親推入孤獨和無力的困境之中。她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媽媽們發現自身不自知的十種「母之力」,其中包括共情力、表達力、軟實力、自我賦值能力、多線程處理能力等,成為真正有力量的母親。而在使用這些力量時,同樣有技巧。比如,女性天生具有較好的表達力,但如何讓言語表達成為母子溝通的助力和潤滑,而不是對彼此的傷害?有些媽媽喜歡說,「我對你那麼好」,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情感勒索」;一句「我是為了你好」,也是打着對孩子好的名義對孩子的有意無意加以控制。

 為什麼當下有越來越多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何讓孩子不那麼自私、功利,而是成長為有溫度的人?發佈會上,著名文化學者鮑鵬山建議,每一名母親,要能盡量多地與孩子「無目的地聊天」「有趣味地玩」。對生活多一些講究,比如節假日的儀式感,清明要到了,一起帶孩子掃墓,踏青,回來的路上看一看春色,讓孩子體會生活的滋味、輕鬆、寬鬆,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依戀,如果孩子都不愛生活了,他怎麼可能愛人?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中體會到溫暖,他就會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依賴、珍惜這種溫暖,並且給予別人溫暖。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