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理財頻頻現身 是何原因?能否逆襲?

在投資市場中,「迷你」基金較為常見,但隨着理財產品發行規模的擴容,也不乏「迷你」理財的出現。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目前多數理財產品成立之日募集規模普遍能達到千萬元,不過,低於千萬的也不在少數,亦有理財產品在成立之日募集規模為0元。

雖然理財產品並未有募集規模下限的限制要求,但運營一隻理財產品通常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及資源成本,理財公司也會積極採取措施,通過降費率或後期重點推薦等方式,推動「迷你」理財正常運作。

多隻產品成立規模不足千萬

「迷你」理財頻頻現身。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開年至今,已有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上銀理財、青銀理財、匯華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發售的理財產品成立之日募集規模不足千萬元,個別甚至在成立當日交出無募集額的「答卷」。

這類「迷你」理財通常為短期開放式理財產品。例如,招銀理財旗下的「招銀理財招贏日日金42號現金管理類理財計劃」「招銀理財招贏日日金46號現金管理類理財計劃」「招銀理財招贏日日金47號現金管理類理財計劃」產品成立之日的募集規模僅超600萬元;建信理財旗下的「建信理財建信寶按日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第19期」成立之日募集規模僅為5000元;而交銀理財2月22日成立的多隻「交銀理財穩享現金添利(惠享版)」系列理財產品當日募集金額均為0元。

除常規的理財產品外,專屬類或單獨份額更容易誕生「迷你」理財。以平安理財為例,「平安理財啟元穩利(7天持有)6號固收類理財產品」「平安理財啟元穩利(30天持有)6號固收類理財產品」均屬於北向通非專項理財產品,產品成立規模僅百萬元。青銀理財旗下的「青銀理財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人民幣個人理財計劃2024年014期(理財新客專屬)產品」「青銀理財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人民幣個人理財計劃2024年02期(代發專屬)產品」募集規模也不足千萬;而上銀理財的「上銀理財天天利4號fm份額」成立之日產品規模則為0元。

對於理財產品募集規模較小的原因以及目前的運行情況,2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對前述提及的理財公司進行採訪,其中,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回復稱,該公司募集規模較小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及其他每日開放式凈值型理財,該類產品每日可開放申購,產品主要資金大多是在成立後申購進入,因此募集資金較少屬於正常情況,不會影響產品投資運作,前述所提及的3隻理財產品,當前規模均在億元以上,產品運作狀況良好。

平安理財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前述兩隻理財產品為持有期產品,產品沒有發行規模限制,目前已按計划進入正常運作階段。

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理財產品募集規模較小的原因有多種,包括產品設計不佳、推廣宣傳不足、面向人群有限、投資環境不景氣等多方面。

「迷你」理財如何逆襲

雖然理財產品並未有募集規模下限的限制要求,產品說明書通常會明確「產品管理人可根據市場和產品運行情況調整產品規模上下限」或僅設置發行規模上限,不做下限規定。

不過,運營一隻理財產品通常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及資源成本,南財理財通特邀專家卜振興表示,一隻新的理財產品成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產品部、運營部、投資部、渠道等都要參與其中。一旦出現募集規模不及預期的情況,可能會涉及取消成立,若規模持續不佳則有可能會被清盤。

因此當理財產品出現募集規模較小的情況,理財公司也會積極採取措施,通過降費率或後期重點推薦等方式,推動「迷你」理財正常運作。北京商報記者從某理財公司內部人士獲悉,對於存續期內產品規模較小的理財產品,需要就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舉例而言,有的產品規模較小,但屬於戰略培育期產品,是為未來的市場機會做產品儲備,因此雖然規模小但也在持續推廣。有的產品規模較小,可能是因為監管政策調整或市場環境改變,導致產品難以持續運作,對於這些產品,會結合對市場情況的研判,對產品進行策略改造或提前清盤等處理措施。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月25日成立的「中銀理財-怡享天天8號」募集規模上限為3000億元,成立之日募集規模僅百萬元。對此,1月25日至2月24日中銀理財對該產品展開費率優惠,固定管理費由0.15%下調至0.05%,產品a份額銷售費率由0.3%下調至0.15%。

而根據過往情況,「迷你」理財中也存在「開局不利、事後逆襲」的案例,例如,去年 9月25日成立的「交銀理財穩享現金添利(惠享版)11號理財產品」成立之日募集金額為0元,但至今仍在銷售且為重點熱銷產品,目前該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59%,並於2月23日上調了產品規模上限,由10億元增加至30億元。

「個別理財產品在成立之初募集資金規模不高,但是產品在後續運營過程中投資收益良好、凈值相對穩定,金融機構再提升產品的推廣宣傳力度,這類產品也會逐漸受到投資者的關注,成為熱銷產品。」劉銀平認為,未來「迷你」理財產品現象會比較普遍,理財公司要提升產品研發能力、加大代銷渠道建設、加強凈值管理能力。

卜振興建議,投資經理應給予「迷你」理財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未來「迷你」理財產品預計還會出現,理財公司需做好產品業績才能吸引客戶,此外,還應加大相關產品的宣傳力度。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