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春晚為啥越來越難看了?趙本山陳佩斯的回答一陣見血

編輯|知愚

記者問陳佩斯:「當哈文導演邀請您上春晚的時候,您就沒有一點點動心嗎?」陳佩斯想都沒想就回答:「沒有!」記者追問:「為觀眾您都沒有動心過嗎?」陳佩斯依然沒改口,甚至還說:「那份罪不是人受的。」

40年前陳佩斯捧着個空碗,吸溜着麵條,讓全國觀眾記住了他,自此之後《主角與配角》更是穩定了他春晚小品之王的地位,然而自從1999年之後,他就消失在春晚的舞台上。

春晚到底給他什麼氣受了?這從趙本山的一席話中可以窺見端倪。

「你看他們的審查是這樣的,底下觀眾都笑翻了,他們卻一臉嚴肅。你想一想,他們快樂不起來,他們緊張,他們是怕不好看,完了他們又不懂!」

趙本山短短的幾句話,揭開了這幾年春晚語言類難看的真相。

春晚語言類節目一直以來審查都很嚴格,畢竟這是面對全國觀眾的節目,任何差錯都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審查團隊這麼做也可以理解,可即便這樣,他們也是極度的尊重藝術創作,很少在內容上多加干涉。

1984年,春晚開始前夕,陳佩斯和朱時茂在後台心情無比忐忑。這時導演黃一鶴鶴他們說:「沒有領導點頭也沒有領導搖頭,但我決定讓你們上。出了事我來負責。」

誰也沒想到,一次的嘗試,成就了春晚舞台上的第一個小品《吃面》。

在這種氛圍下,1984年到2011年這27年間,凸顯出了很多優秀作品,《賣拐》、《懶漢相親》、《昨天今天明天》等等。

然而到了2012年之後,好多作品越來越少了,那一年春晚節目組要求節目要有教育意義。

審核語言類節目的導演都是外行,根本不懂什麼是包袱,怎麼演,觀眾才會笑!趙本山曾經為了一句台詞打磨了好幾個月,甚至還咳出了血,可這句台詞依然被斃掉。

郭德綱說:「我只上一次春晚,但僅僅這一次卻讓我心力交瘁。」當年,面對外行人的審查,郭德綱是一臉的無語,「他什麼都不會,我為什麼要聽他的?」

而在這種審查制度下,現在的語言類節目是怎樣的呢?

要麼弘揚主旋律從小人物視角切入升華,所以才有了全員「包餃子」。

要麼必須煽情,讓人看來想流淚,可是生活已經這麼難了,為啥過年還要讓人流淚呢?

然而這樣的節目真的好看嗎?諸如《初見照相館》、《那能一樣嗎》、《寒色不寒》這樣的節目真的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