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不變的約定

此時此刻,你的窗外或許是左鄰右舍的歡呼聲,或許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或許是喧鬧街道的談笑聲,但從電視機熒幕里傳來的,一定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那最熟悉的聲音——《難忘今宵》。

今年的《難忘今宵》出現很大變化。本文圖片來自@春晚

這是春晚舞台的不變約定、貫穿歲月的時空迴響。一年又一年,只要能和家人圍坐在餐桌前,一同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就能擦去身上的塵土,卸下生活的疲憊。這一定格在我們記憶深處的畫面,蘊含太多深刻、厚重的文化內涵——家國情懷、鄉土情結、文化審美、身份認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環境如何變化,春晚自帶的儀式感、歸屬感都已經深深印刻在無數國人的血脈和基因,書寫着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互聯網的普及、當代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讓當下的娛樂成本變得越來越低廉,但每一年的春晚,仍然是一個無可取代的文化符號。因為它的出現,過年似乎才變得完整,或者說,春晚的意義早已超越了一組節目、一台晚會,而已經融為過年的一部分——大家因為春晚聚集在一起,不管是線上線下,不管是相隔多遠,我們都會感到「天涯共此時」。

開場《鼓舞龍騰》

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上,一場視聽盛宴再度上演,集合了音樂、舞蹈、戲曲、相聲、小品、魔術、雜技等節目,向世界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匯聚了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演員、明星、歌手,讓粉絲們興奮不已。不管是胡歌、唐嫣、辛芷蕾、陳龍等《繁花》劇組成員令人驚喜的重聚,還是青年越劇演員陳麗君、李雲霄的驚艷亮相,都讓網友們過目難忘,瞬間登上社交媒體的熱搜榜。濟濟一堂、傾情演出,用最真摯、熱情的表現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這就是每一年的春晚承載着的重要使命。

把大家的心緊緊連接在一起的,還不只是那些精彩的節目。「彈鋼琴的建築工人」易群林、鄉村獸醫龍殿俊、「三農」博主「白菜gg」林萬華、西安導遊爺爺楊建等來自各行各業的先進工作者都收到了龍年春晚邀約,也讓我們讀懂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內涵——它是屬於所有老百姓的舞台,它記錄的是無數華夏兒女的生活百態,它表達的是全體中國人的心聲。

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科研工作者、文物保護工作者等50多位行業代表唱起《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電視機前的我們收穫的不僅是感動,更是一份對於歲月的感慨、對於未來的希冀。

《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

2024春晚還在四地開闢了分會場,進一步拓寬了晚會的受眾,讓更多觀眾加入這片歡樂的海洋。遼寧瀋陽分會場創編的《冬日暖陽》融合了東北特色的音樂,點燃冰火交織的澎湃激情;湖南長沙分會場的《都實現》唱出蓬勃朝氣、未來可期的時代新聲;陝西西安分會場的國潮表演流光溢彩,帶來了詩意滿長安的盛景;新疆喀什分會場的多民族舞蹈、器樂薈萃,更展現出各民族團結一家的和諧景象。每一個分會場熱火朝天的氣氛、每一個畫面里燦爛的笑臉,都在向我們講述:春晚,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的春晚。

西安眾人齊誦《將進酒》

迪麗熱巴表演《舞樂新疆》

今年春節是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農曆新年列為聯合國假日之後的首個春節。如今,農曆春節已經從「中國節」成為「世界年」,讓世界共享歡樂喜慶的春節氛圍,感受絢爛多彩的中華文化,也成為春晚嶄新的使命。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用68種語言聯動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家媒體對春晚進行了直播和報道,全球各大洲49個國家、90座城市的3000餘塊公共大屏,和電視機前的我們共同分享了中國春節、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舞劇《詠春》

一年又一年的春晚都在反映時代社會的變遷,折射普通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覺間記錄下我們成長經歷中的點點滴滴。如果說姜昆、馮鞏、陳佩斯等人的語言類節目曾經是父輩們難忘的經典,那麼如今沈騰、馬麗、艾倫等人的精彩表演也會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集體記憶。春晚,就這樣把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情感體驗連接在一起,讓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得到最珍貴的歸屬感、代入感。

「沈馬」再次合體表演小品《寒舍不寒》

除夕過後,春日裏萬物競發、勃勃生機的景象,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不管是充滿天真童趣的少兒舞蹈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民歌原生態演唱,春晚的舞台上到處洋溢着蓬勃生長的盎然春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春色滿園帶來的無限活力。每個人都能從這個時點、這台晚會中見證一個越來越繁榮富強的國、一個蒸蒸日上、和諧溫馨的家。

我們又迎來新一年的開始。每一年的奔赴和奮鬥,都是為了來年再一次回家過年。春晚,就是我們永遠不變的約定——守歲的風俗不變,春晚的使命不變,我們對家鄉的眷戀與深情,也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