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春晚國潮概念片《彩雲追月》,數字賦能非遺「活」起來、「潮」出彩!

在運用xr技術、cg特效構建起的唯美微觀世界中,國風少年劉宇舞於其間、和詩以歌,與嶺南非遺剪紙技藝實現首次舞台「碰撞」!廣東衛視龍年灣區春晚國潮概念片《彩雲追月》上線,運用「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創新,展現「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文化華彩。

科技架橋,親近傳統文化之美

以xr為主的數字技術,貫穿於《彩雲追月》的創作之路,是創意設計和內容呈現的基礎。新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思路。節目開篇聚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剪紙」,並用它充當打開虛擬世界的「密鑰」,以微觀視角帶觀眾步入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剪紙世界。

祥雲、流水、繁花、佳果、鑊耳屋、四腳亭……在嶺南盛景的裝點下,國風少年劉宇白衣入畫,虛擬舞台大放異彩。這一刻,時空破壁重組,傳統文化與青春潮流「雙向奔赴」!

如果說構建虛擬剪紙世界,是一次硬核試煉;那麼現實場景和虛擬場景的無縫銜接,難度只增不減。為了凸顯《彩雲追月》的靈動雋永,實景舞台設計了大面積的水域舞台,水面漣漪無疑會造成燈光反射,這對xr技術的跟蹤、融合等實操而言挑戰重重。

一次次推倒重來,一趟趟迎難而上,廣東廣播電視台的藝術工作者們堅守匠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探索出一條新興科技助力文化活態傳承的可行路徑。

躬身力行,講好有溫度的傳承故事

唯有吃透文化,才能讓視聽表達有深度,更有溫度。

灣區春晚國潮概念片《彩雲追月》,選取了「剪紙」作為文化傳承的具象元素。廣東佛山剪紙,因「鑿、襯、印、繪」等技法而獨樹一幟,有「指尖上的非遺」之美譽。

但很少有人知道,剪紙的歷史比紙的歷史還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戰國時期就有銀箔刻花的工藝。因此,剪紙所用的不僅是「紙」,也有「箔」。在佛山剪紙門類中,就流傳着一門用「箔」來製作剪紙工藝品的手藝——銅鑿剪紙。

《彩雲追月》節目中邀請到的非遺剪紙傳承人饒寶蓮,立志要「復活」銅鑿剪紙這門失傳多年的絕技。由於銅箔停產,她年復一年摸索着可以替代它的材質。功夫不負有心人,饒寶蓮發現在紫銅片上鍍金後,剪紙不易氧化,作品色彩始終保持鮮艷。自此,銅鑿剪紙的一個全新類別——「金銅鑿剪紙」誕生了!

文化不但「復活」歸來,還得到了創新發展。《彩雲追月》節目中的剪紙世界原型,就是出自饒寶蓮之手。這是她此次參加廣東衛視灣區春晚,為全國觀眾和全網用戶精心創製的賀年佳作。

踵事增華,非遺新說和鳴時代之美

明月之下,廊亭之中,饒寶蓮與劉宇對坐,悉心傳授剪紙技藝。接過剪紙刻刀的同時,劉宇也從非遺傳承人的手中,接過了文化傳承的使命。

近年在歌唱、影視、舞蹈領域多棲發展的劉宇,與國風文化同生共長,將自身「流量」轉化為文化「留量」,在「傳播」中助力傳承。

這一次,劉宇在《彩雲追月》中帶來了全新的國風唱跳演繹。除了一如既往的高「舞」力值,這首嶺南名曲的唱詞也有了新變化。著名音樂人崔軾玄為歌曲的普語唱詞進行了重新填詞,粵語唱詞則是由廣東粵劇院一級編劇馮敏儀填詞。

改編後的《彩雲追月》和着百年時光,用「海上明月千里同」「靈犀相通情相擁」的唯美唱段,將大灣區文化同根同源、文化出新出彩的故事娓娓道來,助力灣區非遺以更加璀璨的形態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更多年輕人心裏。

《龍騰盛世大灣區——2024粵港澳大灣區春節晚會》將於2月10日大年初一19:30,在廣東衛視、觸電新聞、「開普勒星」元宇宙空間、學習強國、騰訊視頻等平台同步播出,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