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迎春節 | 又見潘長江,這次的節目和上海老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春節臨近,你熟悉的老牌喜劇人都在忙什麼?

最近,在《春滿東方 龍耀追光·2024東方衛視春節聯歡晚會》的錄製現場,我們見到了久違的喜劇演員潘長江。今年,他將與車保羅、李萍、任洛敏、林一等演員跨界組合,繼續帶來最擅長的小品表演。

在接受新聞晨報·周到記者採訪時,這位老牌喜劇人興奮表達了對新的表演類型的嚮往,無論是網絡電影還是開放麥,他都積極嘗試,「不能讓舞台沒有喜劇,現在老百姓需要快樂,只要快樂了、開心了,身體才能健康」。

「每個作品都是瓶頸」

這些年,小品舞台上除了喜劇演員,還有很多從影視行業跨界而來的人氣演員。對潘長江而言,這樣的搭檔意味着更多的磨合與付出,比如,今年東方衛視春晚,他會和在《開播!情景喜劇》第二季合作過的車保羅、任洛敏、李萍以及青年演員林一等展開合作,講述一個與上海老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話題。

談到新節目,潘長江承認與不同的搭檔合作有不同的方式,「和會演小品的人在一起,我相對比較輕鬆,他們在表演節奏、台詞節奏和喜劇包袱的處理上經驗很豐富;如果是從來沒演過小品的人,我也會加油配合,努力把作品演到最好」。在他看來,小品對年輕演員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學習和鍛煉機會,「最起碼他們嘗試過,知道原來小品如此之難——一個包袱如果晚一秒,它不響,早一秒,它也不響。」

換位思考,潘長江坦言,1992年他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也曾緊張到「腿在抖」「肌肉哆嗦」,「過去那些喜劇表演藝術家創造了那麼多經典小品,多不容易」。而幾十年下來始終支持他的,則是「干一行愛一行」的較真勁兒,「每次接到一個新任務,我首先要把這件事整明白,我們要說什麼樣的故事,到底適不適合我來演。如果適合,我可能會有很多見解要交流。你接不接受是你的問題,但我會想表達出來」。

他並不諱言,自己的喜劇人生也有「瓶頸期」,尤其是衝刺央視春晚的那些年,每一次都是非凡的挑戰,「那個時候確實很辛苦,每個作品都很累。但我覺得每個作品對我來說都是瓶頸期,如果你把這個瓶頸過去了,可能它就是一個好的作品。」

潘長江坦言,即便是現在拍短視頻的喜劇內容,他也會把它看成一個「微型小品」,「我對自己的要求挺高的,我得傳遞出快樂和思考——當然可能刷視頻的老百姓就是圖一樂,放鬆一下,但對我來說,不會有固定的套路,還是要隨性而來」。

「我不想被互聯網淘汰」

不知不覺,潘長江已經67歲了,言談之間,他並不避忌年齡帶來的改變,包括,離開曾經年年堅守的舞台。「我們那個年代,是要準時出現在那個舞台上給大家帶來快樂;現在年齡大了,總會有新人站出來頂替我們,這是正常現象。」

從這個角度想,看到網絡上各種各樣的聲音,他的心態也平和:「我內心非常非常強大,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你,這很正常,對不對?但我會盡我所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要知道我也就是個普通人——從呱呱落地哭兩嗓子,到慢慢上了學,當了演員,在這個舞台上打拚,還演了主角,我還有什麼可要求的?過去大家說,『十年磨出一個戲,十年出一個好演員』,我在舞台上到現在已經50年了,應該為自己驕傲。」

話雖如此,潘長江同樣不願意被年齡限制住手腳:這幾年,他把大量時間花在了網絡電影的創作中,從《毛驢縣令》到《豆包縣令》和剛剛上線的《五尺神探》,他一聊起這些作品就眉飛色舞。「我特別喜歡干這個,能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把一個完整的故事用電影的手法表現出來,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他興奮地表示,過去演員只能在在電視台或大銀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現在互聯網傳播力大,這要求他儘快改變,「我剛開始是發懵的,只能不斷地學習、融入,我想讓觀眾看到我的變化。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我不想被社會淘汰,不想被互聯網淘汰,就這麼簡單。」

除此之外,潘長江還參與了包括《開播!情景喜劇》《今晚開放麥》等一系列東方衛視的喜劇節目。他感慨自己依然需要向年輕人學習,「我們那時候不具備年輕人這麼好的條件,隨性地演可能節目就沒了;但現在有了不同一樣的舞台,年輕的網民也喜歡新的喜新的形式,所以我肯定虛心學習。有機會讓我扎堆在年輕喜劇人的堆里,我會不斷地揣摩,看他們怎麼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