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灣區魅力!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樂團奏響灣區華章

1月28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樂團正式亮相星海音樂廳,在廣州舉行系列交響音樂會的首場演出。演出前,在音樂周營地舉行了廣州媒體見面會。

該項目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星海音樂廳、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及深圳交響樂團共同承辦,這是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範圍內首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文化交流盛會,是用實際行動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領域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推進大灣區文化融合高質量發展。

1

傳播灣區聲音,展示廣東精彩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是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關鍵詞,報告要求廣東文藝工作者要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涵養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灣區聲音,展示廣東精彩;引進培育更多文藝名家、領軍人才,創作一批展現時代魅力和嶺南風韻的精品力作。

2024年的音樂周,錨定助力建設文化強省、打造大灣區高質量文化人才孵化基地、推動音樂作品創作出新出彩三個重要支點,以出人才、出作品為使命,通過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文化藝術活動展示大灣區文化發展、中外人文交流互鑒的顯著成果。

音樂周藝術委員會主席、著名指揮家余隆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音樂周擁有的最大的區位優勢,為音樂周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能:「音樂周最不可替代的優勢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優越性。大灣區不止是經濟的灣區,也是文化的灣區。文化的繁榮發展將為年輕人提供豐厚人文滋養,為他們鋪就成長與發展的橋樑。反過來,這些年輕人也將成為大灣區、中國,乃至亞洲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余隆。

自1月20日開幕以來,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70所知名音樂學院、綜合大學,以及近20支職業樂團的學員,在由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名團的樂隊演奏家的指導下,與音樂周音樂總監、國際著名指揮大師丹尼爾·哈丁共同探索如何用音樂增進溝通,消除分歧,創造共鳴。

哈丁大師回憶過去多日和年輕音樂家們在大灣區的相聚,感慨良多:「今年的音樂周對於導師還有學員來說,都是一次充滿冒險精神的藝術之旅。我們總是瞄準貌似遙不可及的目標,然後奮不顧身地去實現;而當實現了之後,我們馬上又會為下一次超越做準備。永遠不滿足於現狀,隨時準備迎接挑戰,這是藝術家也是年輕人應有的態度,也是藝術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

哈丁大師。

音樂周期間,學員們在「珠江夜遊」中初相識,並在余隆和哈丁兩位大師以及導師團隊的指導下,於緊張有序的樂隊訓練及重奏訓練後在星海音樂廳舉行了兩場室內樂演出(1月25日、1月27日)及兩場「樂聚·暢談」音樂活動(1月24日、1月26日),全方位快速提升自身演奏水平;1月29日,導師及學員們進行城市外展,通過多元深入的文化交流,感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包容、開放的魅力。

談起在音樂周受到導師的指點,音樂周樂團首席、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林瑞灃印象深刻:「小提琴大師赫爾穆特·澤赫特納先生告訴我們,在樂隊里,拉法、弓法可以是統一,但每個人的想像力都不一樣,樂隊成員是用不同的方式匯聚到一起。他希望我們的聲音里有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這樣演奏的音樂才有內涵。」

音樂周導師、著名小號演奏家漢內斯·勞賓回憶起和學員們的相處點滴,很有感觸:「音樂周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和學員們都是『雙向奔赴』,我期待他們未來都能在音樂的世界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2

古典新聲響天穹,灣區華章出新彩

1月28日晚,系列交響音樂會首場演出上,以香港作曲家梁皓一的《天穹之志:大灣華章》拉開帷幕。這是作曲家受廣州交響樂團委約特別為本屆音樂周創作的作品,也是首次藉由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這個絕佳平台推動音樂精品創作的重要舉措。

作曲家梁皓一。

對這部作品,梁皓一有這樣的解讀:「如果你會說粵語,也許你能從音樂中感受到如粵語抑揚頓挫般的律動,甚至能夠聽到掛在嘴邊的粵語襯詞;如果你不曾遊歷過大灣區,你也許會從作品開頭小號的旋律中,聽到、看到夜幕初啟,華燈閃爍的都會夜色。為了用音樂捕捉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歷史文化厚重、多彩的神髓,我在時隔二十多年後,重臨沙面,從色彩紛呈的建築、如鯽流動的人潮中獲得創作的靈感。」

作為一名95後大灣區青年,梁皓一已然是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作曲家,他為電影《長津湖》(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紅海行動》《長津湖之水門橋》所創作的配樂是業界膾炙人口的作品,被譽為與國際對標接軌的佳作;他為網絡遊戲《王者榮耀》《無盡對決》創作的音樂更是「破圈」的傑作。

梁皓一的音樂履曆本身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協同發展,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國際語言講好中國故事的範例:「音樂無需語言,沒有障礙,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音樂建立自己對大灣區的理解和想像,在音樂中自由交流,推心置腹。」在這場意義非凡的世界首演,音樂周樂團在哈丁大師的帶領下,以毫不妥協的水準為這首向大灣區獻禮作品作出極佳的詮釋。作曲家用抽象又可感的筆觸描畫出粵港澳大灣區多元融通的文化輪廓,用斑斕的色彩、搖曳的節奏暈染出都會的綺麗繁盛……這些動人的音樂瞬間都在音樂周樂團的演奏中得到恰如其分的詮釋,而他們蓬勃的朝氣、源源不絕的能量為這首作品注入無窮的生命力。

這場音樂會另一首重量級的作品,是莫扎特《降e大調小提琴與中提琴協奏曲》。擔任中提琴獨奏的阿米哈·格羅斯茲是柏林愛樂的首席,他與小提琴家薇爾德·弗朗共同演奏這首經典作品。

阿米哈形容,這首作品本身就是對文化的個性與共性關係的詮釋:「當兩把獨奏樂器同時奏響時,你的腦海中不應存在非此即彼的抗衡,而是保留自身個性,同時為對方『騰出』空間的堅守與包容。回顧我們這些日子在大灣區的工作何嘗不是如此,大家來自世界各地,說著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夢想,可是在音樂這種以心會心的語言引導下,我們找到共性,消弭分歧,求同存異。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也是音樂周的初心。」

弗朗是馳譽國際的小提琴演奏家,二人的演奏在保持最優異技術狀態的同時,更有難能可貴的默契,小提琴聲音篤定而有力,中提琴沉鬱而自省,這種力量的推挽構造出極富戲劇性的表達。而樂團作為交響協奏曲的另一主體,也毫不遜色。儘管有浪漫的色彩傾向,樂團演奏的整體結構極其嚴謹、清晰、優雅,尤其是在莫扎特不常見的漫長的第一樂章,樂隊與獨奏和應的微妙變化,常常令人會心一笑。

音樂會最後一首曲目是捷克作曲家安東·德沃夏克的《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2024年是德沃夏克逝世120周年,音樂周樂團以這首作品向作曲家致敬,同時也是以大灣區青年的視覺重新演繹德沃夏克筆下對家園的堅守和對燦爛新世界的憧憬。偉大的指揮家、作曲家萊昂納德·伯恩斯坦曾形容,這部作品的根就在於對音樂無國界的藝術信仰。

音樂周樂團的年輕人在哈丁大師和一眾導師的指導下,自音樂周開幕以來,一直對作品進行反覆的雕琢、錘鍊。在第一樂章,音樂周樂團弦樂聲部的表現極有層次,聲音有歌唱性的流動,而定音鼓的演奏充滿彈性,樂感豐盈;第二樂章的每個樂句都得到每位演奏者高度藝術化的表達,終段尤其動人,通透善感的織體加上田園牧歌般的純凈,將德沃夏克美麗與哀愁的思鄉情愫傳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木管組尤其是英國管在最著名的段落的精彩演奏,感人至深。第三樂章的定音鼓有深沉的氣質,音量並非咄咄逼人,但是氣度非凡。終樂章的號角充滿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摧枯拉朽,穿雲裂岸,終曲的燦爛輝煌令人動容。

在音樂會前的採訪中,丹尼爾·哈丁談起了他的授業恩師之一、偉大的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他形容能感覺到阿巴多的精神在廣州、在大灣區與這群年輕人同在:「阿巴多是個很安靜、低調的人,他不太喜歡談論音樂。可是,他在歐洲創立了兩個大型的青年交響樂團,他熱愛與年輕人合作。他有一個原則,就是指揮家應該適當『後退』,讓演奏者的才具得到展示,讓年輕的演奏者學會自然而然的互相聆聽。我在這裡所做的一切,就是嘗試讓年輕人的音樂家學會聆聽彼此,然後你就會理解一切,音樂之美,人性之美也就自然得到展現。」

說起在大灣區的音樂經歷,哈丁表示,他曾在2007年及2014年執棒倫敦交響樂團,兩度登台星海音樂廳,其實已經是大灣區的常客,但這次的經歷有異乎尋常的意義:「這是我第三次來廣州,此前都是短暫到訪,但這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我總是期待能夠故地重遊,並和中國的音樂家一起嘗試創造性的工作。在余隆先生的帶領下,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從業者決定用音樂這種跨越文化的語言來嘗試創造共性,搭建平台,意義非凡。音樂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這已經是老生常談。而音樂中的共情時刻提醒我們並不孤獨。無論你來自廣東、香港、澳門,還是柏林、巴黎,總有一個音樂瞬間,讓你我坦誠相對,靈犀相通。」

在廣州的星海音樂廳呈現音樂會首秀後,丹尼爾·哈丁將帶領音樂周樂團移師粵港澳大灣區另外兩個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和香港,在深圳音樂廳和香港文化中心演出。讓大灣區觀眾聆聽這支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組建的樂團,感受一個富有朝氣、以樂會友、充滿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大家庭。

采寫:南都記者 吳鳳思  實習生 陳芍帆

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