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題材劇集爆款頻出 為何仙俠題材電影一片難求

1905電影網專稿 仙俠題材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展現了奇幻的世界觀和精彩的仙俠故事,更在精神內核上承載了中國人對於道德,情感和生命的獨特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仙俠題材也成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張重要名片。

近年來仙俠題材的網劇、網絡文學都是爆款頻出,日前改編自經典遊戲ip《仙劍奇俠傳》的劇集《仙劍4》和《仙劍6》(更名為《祈今朝》)幾乎同時播出,但為何大銀幕上,卻難見仙俠題材的影片了?

仙俠題材電影為何不好拍?

縱觀國產電影的發展,我們會發現不僅仙俠題材,甚至拓寬到更大的奇幻類型的電影,現在都面臨著成績不佳甚至是逐漸缺失的現象,這一類型的電影為何如此不好拍呢?

首先是在創作上,仙俠世界龐大的世界觀讓仙俠這類ip的改編有一定的限制,這也是我們常可以看到仙俠題材的電視劇而不是電影的原因。仙俠劇通常都是30集以上,它可以用比較長的篇幅去描繪一個奇幻的仙俠世界;但是120分鐘的電影,很難釐清楚影片里仙俠世界的前情背景以及它的人物關係,也會讓觀眾難以理解。

20年前的徐克導演拍攝的《蜀山傳》,將五百多萬字的原小說壓縮成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刪減了太多東西,導致不了解修仙的觀眾完全看不懂,劇情上的硬傷也給電影帶來了口碑不佳的評分。

其次是在工業化製作的難,因為仙俠題材的作品需要大量的特效鏡頭,而這些特效製作難度一點不比科幻影片弱。像是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有超過2300個特效鏡頭,佔全片的90%以上;電影《誅仙》中的水麒麟,光是一個cg鏡頭就做了好幾年,這無一不表現出在工業化製作上的困難。

仙俠題材電影需要強大的電影工業水平來支撐,也表明了需要極高的投入,但是仙俠題材的電影長期的表現低迷,也讓眾多資方對此類題材望而卻步了。

最後是受眾轉化困難,像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ip,從文學作品到電視劇再到電影,雖然是同樣的內容,但是這三種類型的作品成功要素都不一樣,觀眾在各種介質中的要求也有區別,因此也不能保證看小說和電視劇的觀眾就一定會去看電影,受眾群體難以轉化。

上述所說的難點都給仙俠電影帶來眾多的不確定性,因此也讓我們難以在影院看到優質的仙俠電影。

仙俠題材如何才能拍好?

目前仙俠題材的影片不達預期,但我們並不能就將這一題材完完全全的判下「死刑」。就像我們拍《流浪地球》之前,沒有人料到中國的科幻電影會如此出色;拍《封神第一部》之前,大家也不覺得一部史詩神話電影能夠收穫如此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因此面對仙俠題材目前的一些困境,我們的電影創作者應該要找出新的發力方向。

影評人譚飛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是希望仙俠題材可以劇影聯動,在電影和電視劇上同時發力,同步開發。影劇同周期推出也可以引發了觀眾對兩個版本的比較和討論,保持劇影的熱度。

第二就是在內容改編上要刪繁就簡,把一些仙俠世界裏的複雜關係簡單化。《封神第一部》就做了很好的一個案例,影片把姬發和殷郊這兩個人物的成長作為電影主線,將原來小說中的很多「重點」略掉,詳略取捨得當。

第三就是在仙俠題材中增加現實的關聯度,給仙俠題材的影片注入現代元素,注入當下的精神力量,會讓更多人有感。例如可以將職場關係、新型的戀愛關係、甚至新型的女性觀融入片中,讓更多觀眾有代入感,才會重新喜歡上仙俠。

飄渺入山的雲層、孤高險峻的懸崖是少年夢中到過的地方;劍指蒼穹、彎弓射瓊華的膽魄是少年心中有過俠肝義膽,因此仙俠題材它是中國特有創作題材,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優質的仙俠題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