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希和:因《琅琊榜》出圈,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正午陽光御用配角

電視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秦峰一家子,如果沒有秦父坐鎮,這個家指不定最後得鬧成啥樣。

一個強勢且咄咄逼人的溺愛型母親,一個沒擔當又道德底線堪憂的「媽寶男」兒子,兩個人湊在一起可想而知會生出不少禍端,沒有第三方勢力介入去加以平衡這兩股力量,「腥風血雨」指定會輪番上演。

秦父擔得起這「一家之主」的頭銜,他充分了解並悅納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也能做到尊重他們作為個人的獨立性的同時還盡心儘力地為他們收拾爛攤子。

他是個體面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偏袒不縱容自家人,而是選擇快速整理並消解負面情緒,理性處理棘手問題。

秦父不以親疏遠近辨對錯,而是遵循本心,堅守底線,站在公理正義的一邊,讓事情迎來圓滿的結局,力挽狂瀾以求換來共贏的局面。

很多時候,他都是以和事佬的身份存在,別看他不顯山不露水還有一絲唯唯諾諾的勁兒,但關鍵時刻總能以一己之力讓局勢逆轉,穩住大局,他是個拎得清的大智若愚之人。

秦父是有個人魅力的中年男人,對妻子有愛護、尊重也不嬌縱,對兒子是一片良苦用心,免不了忍痛割愛犧牲晚年生活來替闖禍的他兜底,秦父作為家中的頂樑柱是名副其實的。

歸根到底,男人的魅力離不開兩個字,「強」和「謙」,概括來說就是他得「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秦父無疑能力是強的,目光如炬、洞若觀火,處事得體、處變不驚,能屈能伸、情緒穩定,智強也志強。

而與此同時尤為難得的是,他從不做恃強凌弱、欺上媚下之事,尊老愛幼體貼女性,不為自尊心所捆綁,內心強大卻不自鳴得意,而是一心保持謙卑溫順——這樣的人自然能得人心。

秦父看似表面上是處於家中食物鏈最底端的存在,實際上卻是一個絕對有魄力至殺伐決斷的掌權者。

角色的魅力除了源自角色本身的設定外,演員的演技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妙用。

不得不感嘆,演員譚希和是演啥像啥,儼然是劇拋臉一般的存在。

誰能想到,他會是電視劇《琅琊榜》里常伴皇帝左右的「得力助手」——高公公高湛呢?

擅長揣摩聖心,識人辨人本事一流,八面玲瓏還審時度勢,看破不說破也胸中有丘壑,識時務、懂禮數、會隱藏、還仍力求保留善意心向正義,高湛這個角色是個「妙人」。

伴君如伴虎,最後能于波詭雲譎的朝堂爭鬥中全身而退,力證了高公公智商情商都堪稱一絕。

譚希和的演技起到了絕對錦上添花的作用,舉手投足、一顰一眸皆是戲,他將這個角色的複雜性淋漓盡致演繹了出來,甚至還有餘力賦予了角色以可愛、呆萌的魅力。

高湛這個角色堪稱其演技的集大成之作。

他受到了導演孔笙的不吝誇讚:

「高湛這個人物的幾個零散的點,被你連成線,畫成圓,演活了!」

也正是如此,譚希和攀上了國產電視劇的金字招牌——正午陽光。

他自此便頻繁「出沒」於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里,成為了其御用黃金配角,而且「彈無虛發」,每一部都能將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也惟妙惟肖。

《歡樂頌》里的關雎爾父親;

《如果蝸牛有愛情》里的胡志山;

《外科風雲》里的林皓;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里的顧五爺;

《我是余歡水》里的院長;

《清平樂》里的呂夷簡;

《山海情》里的譚書記......

而正午陽光之外,譚希和作為劇拋臉的存在,實力也不容小覷——真正有實力的人即使不依託平台也能傲然獨立,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小城故事多》里的穆爸;

《獵狐》里的馬建設;

《鶴唳華亭》里的陳謹;

《冷案》里的孫大慶;

《黃土高天》里的高滿倉;

《扶搖》里的花公公;

《林海雪原》里的馮老六;

《那年花開月正圓》里的四叔吳蔚全;

《安居》里的何自立;

《解放》里的李世傑;

《墓道》里的薛天貴;

《天眼》里的胡俊清;

《站直了別趴下》里的捕魚人;

《老井》里的喜柱兒;

《神女》里的劉國清;

《野山》里的二水......

只是這清一水的都是在演員表靠後的配角角色。

譚希和在演藝圈耕耘了那麼多年最後只落得個名不見經傳的尷尬位置,不免叫人倍感惋惜。

甚至今年已經64歲的他連「大器晚成」這四個字都沒夠上。

至於要說譚希和的「國家一級演員」的名頭這麼來的,那就不得不提他的另一個身份了——其實譚希和是西安話劇院的一名經驗老道的話劇演員,屬於「台柱子」。

來自陝西省西安市,他30歲以前表演的主陣地都是話劇舞台。

這一方面讓譚希和錯失了許多賺取廣大曝光量和謀取大量熱度的機會,但禍兮福所倚,另一方面他的表演功底也在日復一日的「實戰訓練」里變得日益紮實起來,演技也臻於爐火純青。

多年留守話劇舞台更讓他於前年謀得了西安話劇院的一部大製作話劇作品《路遙》里的男主角「路遙」一角。

而且因為譚希和從肢體動作到神態眼神都在一幀幀地對路遙進行模仿研究並將其形成了肌肉記憶,所以話劇最後贏得了滿堂彩,成為了他的又一代表作品。

「既然選擇了話劇,我只能不斷去努力實現突破,不斷去摸索提升自己作為話劇演員的天花板,如此才能不給自己留遺憾。」

事實上,譚希和與楊新鳴是同期考進西安話劇院的同僚,而且當時文化成績都很名列前茅。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他們的知名度幾乎是有着雲泥之別,不可同日而語了。

時也命也,往往是更勇敢更有衝勁兒的人更能快速破圈。

性格決定命運,譚希和骨子裡還是少了點野心。

當年同行的人都踴躍往北京這個文藝主陣地進軍企圖去分得一杯羹,而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賺得盆滿缽滿。

可唯獨譚希和是如老僧坐定,氣定神閑,「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期間為了養家糊口,他還參與了不少作品的配音工作。

世界上大抵分成兩派人,一派是瞄準社會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標準而為其跋山涉水,一派則是完全隨性,遵循本心,前者多聽從外界的聲音,後者多繞不開內心的聲音。

兩者無所謂對錯,選擇各有優劣,只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罷了,而且目的地也許都一樣,就是為了得到幸福感。

譚希和是後者。

放棄了北上的機會,留守西安話劇院,除了因為對話劇的執着外,他還得堅守對家庭的一份責任,也割捨不掉對故土的那份眷戀。

也許有時候,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貧與富,而是要想着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譚希和常常寬慰自己:

「能力有限,老老實實做好一個普通人會做的能做的就好。」

他把自己的心態調適得很好,知足常樂,把不多的一點點勇敢全放在了創作和守護家人上,把多出來的閑暇時光留給了品味生活上。

生命就是這樣,你總要做些什麼,或者感受些什麼,而這兩種過程都值得尊敬,不能怠慢。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