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兒歌」去哪了?北京政協委員劉紅為少兒歌曲原創力建言

新京報訊(記者馮琪)「少兒歌曲有很強的教育性,現在好的原創少兒歌曲比較少,很多孩子唱成人的歌……」1月21日記者獲悉,教育界別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今年的提案關注優秀原創少兒歌曲問題。

政協委員劉紅今年關注優秀原創少兒歌曲問題。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劉紅向新京報記者指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優秀少兒歌曲的「高峰」與八九十年代的「繁榮」,其中很多優秀作品都出自專業詞曲作家之手,他們甘願「大家寫小歌」。如今,專註於少兒歌曲創作的老一輩詞曲作家或悄然故去或年事已高,中年一代詞曲作家專事少兒歌曲者屈指可數,青年一代詞曲作家致力於少兒歌曲創作者更加難覓蹤跡。

「屬於這個時代、屬於孩子們的優秀少兒歌曲稀缺,他們很難找到屬於自己的歌曲,少兒歌曲原創力面臨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加上網絡文化、外來文化的衝擊,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正逐漸被同化,原本應是天真無邪、充滿可塑性和好奇心的年齡,卻被心理的早熟和『小大人』面目取代。」劉紅說道。

談及當下少兒歌曲原創力提升面臨的問題,劉紅認為,一方面是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完善,專門從事少兒歌曲創作與傳播的人才梯隊建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二是缺乏對少兒歌曲創作、推廣、評價的高效引導。三是傳播力度嚴重不足,目前少兒歌曲的傳播途徑狹窄,缺乏包裝和創意以及高品質的傳播平台。

「經典少兒歌曲之所以經典,很重要的原因是創作者扣準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地反映青少年的所思所想,用作品與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與心理上的共情。」劉紅認為,當下少兒歌曲創作上,停留在用成年人的慣性思維揣測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缺少獎精扶優的精準推廣機制,評價上過於單一。

針對上述問題,劉紅提出三方面的對策與建議。首先是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她提出,發揮北京地區職業院團內部藝術家的專業優勢與影響力,發掘有潛力的青年創作型與運營管理型人才,通過工作坊等形式傳授知識與經驗,跟蹤式指導人才成長。同時,依託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在每年的人才培養項目中,適當傾斜少兒歌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壯大少兒歌曲專業創作、運營與管理隊伍,此外,着力構建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體系。發揮北京地方高校服務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培養少兒歌曲創作所需的複合型人才。

在創作引導及評價方式上,劉紅建議,引導面向受眾精準創作,以當代青少年的精神與審美需求為中心,以他們的視角觀察生活、創作作品,主動掌握少兒歌曲消費群體的反饋,通過問卷、訪談等,精準定位青少年期待和熱衷的作品與形式,增強有效和高匹配度的歌曲供給。同時,加大精品扶植力度,打造精品工程,如推行少兒歌曲精品簽約制等。此外,要建構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口碑效益「三效合一」評價體系。

劉紅還建議優化拓寬傳播渠道。藉助多種形式的傳播媒介,擴大少兒歌曲宣傳途徑。例如,增加廣播電視、網絡、移動媒體等宣傳少兒歌曲的比重,在公共空間,如地鐵站、商場、旅遊景區增加少兒歌曲可見度。其次,與時俱進地擴展傳播途徑,例如通過ugc模式以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推廣少兒歌曲作品,吸引粉絲參與互動、傳播、話題討論等。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