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維加斯都看不到的「大彗星」閃耀浦江,「上海出品」迎來亞洲首演

這周在社交媒體上備受矚目的開年大戲,莫過於以國際化的中外聯合創作演出團隊、全英文演唱的形式,首次「闖入」亞洲音樂劇觀眾視野的百老匯沉浸式音樂劇《娜塔莎、皮埃爾和1812年的大彗星》(以下簡稱《大彗星》)。這部「上海出品」為何如此迅速「破圈」廣受各界關注?原著原作本身的高口碑、上海製作的高水準以及它被賦予的中國音樂劇未來高期待值,或許是背後的答案。

大幕拉開,天幕中的五個圓環與舞台上交錯的軌道遙相呼應,華麗壯觀的莫斯科舞會場景呈現在觀眾的眼前。《序曲》華麗開場,二十餘位演員共同組成的多聲部歌隊與現場演員以輕鬆歡快的律動,將複雜的人物關係一一交代。

「音樂很高級,舞台太美了,在拉斯維加斯也未必看得到這種製作。」有豆瓣網友評論說。《大彗星》的故事和音樂保持了百老匯版本的「原汁原味」,但舞美、燈光、音響、視覺、服裝等其餘所有環節都做了顛覆性創新,均為中國製作公司的知識產權,因此僅上演數場就讓觀眾見識到何為「創新性、突破性的新音樂劇」。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獨特的沉浸式舞台。《大彗星》的初始創意,來自編劇和詞曲作者戴夫在俄羅斯採風時湧現靈感的小酒館。所以,無論是外百老匯版本還是後來的百老匯版本,它的舞台都是餐館式布置。但此次上海版本的舞台製作,曾設計了韓文版《大彗星》的韓國「國寶級」舞台設計師吳弼泳另闢蹊徑,從彗星軌道中尋找靈感——整個舞台從上到下,由一個又一個紅色的圓圈所組成,觀眾按照劇中四大家族分坐在四個圓中,簇擁着主舞台的兩個圓,觀眾像身處宇宙之中,演員遊走在一個又一個軌道上,猶如星際穿越。

奪目的舞台,離不開高科技的助力。中國燈光設計師李博文設計的接近600個燈光cue點,給觀眾和演員們營造了如夢似幻的舞台氛圍,而中美兩國音響設計專家為《大彗星》量身定製的65個懸掛音響點、10套timax聲音跟蹤系統,則是全力保證了這部劇最大的特色:沉浸感。

如此獨一無二的舞台也是百老匯演員所夢寐以求的。在《大彗星》中出演主角皮埃爾的演員庫珀·戈丁,曾作為「魅影」參演百老匯巡演版《劇院魅影》。

此次,他橫跨14000公里來到上海,「互動性」就是吸引他的原因之一,「我們希望使音樂發生在觀眾的周圍,讓戲劇的『第四堵牆』變得根本不存在。演員和觀眾作為彼此的一部分共同完成這場演出,越親密越好。」他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將皮埃爾這個人物的迷茫、深沉和頹廢展現得淋漓盡致,獲得現場觀眾的好評。

劇中出演娜塔莎的美國「00後」新星納奧米·戴安娜7歲就以童星出道,舞台演出經驗豐富。此番首次在中國登上音樂劇的舞台,她說:「在上海排演這部劇,很高興能受到這麼多中國觀眾的喜歡。這部劇的故事,對年輕人來說很有共鳴——女主角雖然總是容易陷入愛情,但年輕不就是有很多衝動的決定?」

演員們的實力,也得到了來自同行們的盛讚。1月16日晚,《大彗星》舉辦了盛大的「彗星之夜」紅毯典禮,音樂劇演員葉麒聖、賈凡、朱芾、趙偉鋼、蔣倩如,知名歌手王嘯坤、羅開元等近百人先後走上紅毯。著名舞蹈演員朱潔靜、王佳俊等也坐上了觀眾席。在和觀眾互動的舞會環節,朱潔靜還受邀登台共舞,引發了全場歡呼。

由上海大劇院、長揚文化、西岸大劇院出品,上海大劇院創製中心、西岸大劇院、昱華文化聯合製作的《大彗星》將駐演至3月3日。此外,上海大劇院還將肩負起作為文化地標的社會責任,將在未來踏足人民廣場、西岸和陸家嘴的社區樓宇、文化空間,以主題分享會和藝術工作坊的方式開展活動,以更好地推廣音樂劇,為中國音樂劇的原創力量構築更堅實的地基。

音樂劇《大彗星》出品人、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坦言,各方的好評是製作團隊堅持在上海主導製作這部百老匯大劇的意義,「上海大劇院所提出的『引進、漢化、原創』三部曲是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音樂劇行業的共識,這次《大彗星》努力嘗試樹立國內音樂劇創製的上海標準:觸達百老匯核心版權,選拔中方創製人才,面向世界組建班底,加強中外交流互鑒,以新機遇和新挑戰促進國內音樂劇的新一次轉型和探索」。

  作者:

編輯:周辰責任編輯:蘇展

來源:上海黃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