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瘦100斤,海報抄襲,賈玲的《熱辣滾燙》能破30億嗎?

賈玲的《熱辣滾燙》一定檔,爭議不斷。

瘦了100斤,上了無數熱搜,卻沒有一張有力的路透照。

各路明星站台,說賈玲體脂已達10%,原體重也從之前的180斤變成了200斤,說得越多錯的越多,本來路人緣極好的賈玲被質疑過度消費觀眾熱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熱辣滾燙》的海報又深陷抄襲風波。

三年前,《你好,李煥英》上映,天時地利人和,54.13億的票房,讓賈玲風頭十足,但三年後,《熱辣滾燙》顯然失去了部分人和。

可因今年的春節檔沒有什麼星味與大片,《熱辣滾燙》又被無限看好,媒體給出的票房預測是22-35億。

與《第二十條》《紅毯先生》《熊出沒10》《飛馳人生2》《我們一起搖太陽》相比,《熱辣滾燙》不論是日增想看人數,還是票房預測都遙遙領先。

那麼問題來了,《熱辣滾燙》能達到預期嗎?想要搞懂這個問題,得先弄明白原版《百元之戀》的核心是什麼。

像《百元之戀》這類勵志片,核心是兩個字,信與燃。

同時這也最難平衡的部分,過了,太刻意,少了,情緒調動不起來。

考驗的是導演的能力,演員的演技和觀眾的耐心,三位一體才能完整的看完水波不興、泛起漣漪、波濤洶湧的過程,情緒由戲內延續到戲外。

《百元之戀》的前半段平淡如水,但這種鋪墊不可少。

得讓觀眾信服一子的人生無望了,頹喪、自卑,生無可戀,每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在家裡,妹妹嫌棄她無所事事,母親雖偏愛,但也恨鐵不成鋼,一子活像個廢材,既惹人厭,又全無用處。

三十多歲,沒談過戀愛,身材臃腫,不修邊幅。

以為香蕉男喜歡自己,其實多數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與其他女孩一對比,低到塵埃里。

她存在,可她存在的意義在哪?若不變,終其一生,被人看不起,看不上,廢物也就成了伴隨一輩子的標籤。

平平常常的直白,三兩點綴的真實可以投射到現實,觀眾代入其中,觀影的那一刻,大概率會反省自己。

該如何面對未來,是改變,贏一次,還是躺平,繼續擺,當觀眾有了如此選擇的時候,故事的信已經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燃,燃分為好幾種,但絕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因信的水到渠成。

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敗,生活本就失意和得意並存,關鍵在於態度的轉變,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燃,鍥而不捨,始終如一也是燃。

《百元之戀》沒有落俗,讓一子絕地反擊,反而讓她落敗,更貼近現實的做法很殘酷,但激人心。

因為生活沒有那麼多奇蹟,想贏一次的種子已在一子心中種下,就算她以後不再打拳,也不會再漫無目的的活着。

這種燃不像奪冠那麼激情澎湃,但能夠讓人找回生活的希望,積極的走下去,對未來有信心,不是打雞血,也不是講許多大道理,而是能夠直接複製到每個人的生活中的燃,心態決定自己。

在燃的展現上,導演也有討巧的地方。

如一子從胖妞變成精瘦拳擊手,用外顯的符號讓觀眾感興趣,再潤物細無聲的灌入想傳達的思想,成熟類型片的解法。

表面是引子,內在是留住,不靠眼淚煽情,不整拿來主義,也不好為人師,平靜地講述,觀眾安靜地感受,得到的全是自己的,《百元之戀》做的挺不錯。

既有算計,又有自然,既能共鳴,又能寫實,這是《百元之戀》的立足之本。

賈玲的翻拍肯定不能全套照搬,畢竟中日國情不同,不進行本土化改編就成了黃磊的《深夜食堂》,他們洋洋得意,觀眾無地自容。

再說,《百元之戀》中一子被侵犯這種片段,雖然能引起女性議題,製造現實矛盾,但大過年的,賈玲應該也不會添堵。

綜合下來,《熱辣滾燙》做到信與燃比較難,因為信會被喜劇化,燃全靠音樂推,所以賈玲得還原《百元之戀》中的自然和共鳴,才能不負原版的好。

只是根據預告片來看,賈玲嘗到了《你好,李煥英》的甜頭,《熱辣滾燙》基本跟其是一個路子。

未正式上映前,放出的物料大都是喜劇形式,主打一個合家歡,與春節的氣氛相得益彰,珠聯璧合。

電影的前半段肯定是各種段子合集,消解片中的現實屬性,眾多喜劇演員輪番過場,每人抖幾個包袱。

後半段勵志一下,煽情一下,向陳思誠靠近一下,撿一些現實中的痛點,輸出一些情緒價值,喊幾句口號,為好評做鋪墊。

這樣一來,笑有了,共鳴有了,宣發再助助力,票房也就大差不差了。

只不過,如此結構,很容易產生割裂感,也充滿了投機取巧,原版的精髓就被片面化了,電影接近小品。

希望賈玲這次讓《熱辣滾燙》更像一部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