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范兒》掀舞蹈風暴!首席舞者聯袂街舞冠軍共舞嶺南風韻

融匯傳統現代,

穿越古今未來。

頂尖舞者聯袂,

共舞嶺南風韻。

南方都市報、n視頻特別策劃推出的《灣區范兒》系列文藝專題片,繼首期邀請廣州交響樂團以弦樂四重奏精彩演繹《行街三拼》後,第二期《與愛共舞》特邀廣州歌舞劇院首席舞蹈演員依力凡與2023國際街舞賽事wdc中國waacking冠軍waiwai,以民族舞的柔美碰撞街舞的律動,並穿插採用aigc技術呈現畫面,虛實交融,串起廣州、深圳、珠海等六處大灣區文藝地標的文韻與煙火氣。

在自然中邂逅摩登,在傳統中穿「粵」未來,以愛活用ai,以ai描繪愛,一場「舞蹈風暴」在大灣區城市間接力綻放。

1

傳統與未來的視覺碰撞

數字技術構築虛實相生圖景

此次「舞蹈風暴」從廣州出發,吹到了深圳、珠海等大灣區時下多個熱門文藝地。為了更好地展現舞蹈藝術的靈動性與豐富性,《與愛共舞》在地標的選擇上,既有東山口、深圳南頭古城等灣區熱門文旅打卡地,也有廣州市文化館新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珠海金灣藝術中心等新晉城市文化地標,還有被譽為城市「綠心」之地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當「與愛共舞」的主題字樣落在山川上,藉助aigc數字技術迅速幻變為一副江山水墨畫,隨後映入眼帘的是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鳶飛魚躍的圖景。舞者依力凡從晨光熹微的朦朧中醒來,輕舞衣袖推開城市新中軸綠樹婆娑的生態畫卷。滑步轉身,粵式廣府風格的嶺南園林展現眼前,雕花飛檐、鑊耳山牆、飛閣流丹,隨着舞者的舞動,通透玲瓏,更顯靜氣和厚重。

鏡頭切換,時空位移,虛實交融,waiwai帶着街舞接連走進了兩處不同的廣府建築群落,一個是被譽為「深港歷史文化之根」「粵東首府、港澳源頭」的南頭古城,看似尋常的街頭巷陌,藏着不期而遇的新意。另一個是東山口,正是如今火熱的潮流街區。不同於窄長的弄堂或方正規矩的衚衕,這裡自有一種鬆弛的步調,各色空間錯落有致,西關風情與文藝氣息和諧共融。 

拍攝期間,恰逢兩座灣區文化地標——珠海金灣藝術中心、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先後落成開放,本片率先從多角度一覽兩座建築的整體造型與局部線條。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如水中英雄花含苞初放,成為舞者向藝術回歸,向未來生髮、向多元探索的轉折之地,照見它藝藏嶺南古今的雄心之志。珠海金灣藝術中心的造型如展翅待飛的蝴蝶,昭示灣區又一文藝能量正在集聚,蓄勢騰飛。大量流線型結構和異形立面元素極具未來感,舞者在其中跨越虛實舞動,舞向無界想像的未來。

2

民族舞與街舞跨界聯動

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此次參演《與愛共舞》的青年舞者依力凡,是火爆出圈的民族舞劇《醒·獅》的主角,而《這!就是街舞》人氣選手waiwai代表的是街舞新勢力。兩位青年舞者分別從不同的文藝地標出發,與地標共舞,與科技共生,延展城市發展新未來。兩種不同風韻的舞動,靜居文閣雅苑溫儒飄逸,漫步城市街頭又活潑爛漫。一文一武,宜靜宜動,彰顯大灣區城市開放包容、多姿多彩的特點。

與廣東音樂一樣,嶺南舞蹈也是廣東一張饒有特點的文化名片,二者皆植根於這方水土,受益於嶺南文化的養分供給,呈現出包容與開放的藝術風貌。

「所有的創新都是從傳統中來的,我們想利用新的手段讓傳統文化在這個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民族舞蹈與現代街舞在不同的地標碰撞融合。 」視頻主創團隊分享這次「舞蹈風暴」的創意由來,「從舞蹈發展來看,廣東舞蹈是很有歷史地位的,它起步早、發展快。尤其民族民間舞,像英歌舞、杯花舞、醒獅、鯉魚舞等,都與民俗文化、民間藝術關係甚密,而那些老城牆、古街區等文化空間還保留有很多相關的文化元素,都可以成為舞蹈的創作靈感。因應時代變化,嶺南文化也會不斷被賦予新意。如何從嶺南文化的圖譜里,讓不同的文化元素互相碰撞,擦出新的火花,找到新的創意表達方式,是讓好的灣區故事走出大灣區,影響更多人的新課題。」

出品人:戎明昌 劉江濤

策劃統籌:賀蓓 

編輯統籌:彭思敏

文案外聯:吳鳳思 鍾欣 彭思敏

海報設計:李毅然

製作單位:南方都市報 n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