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100斤,網友卻並不看好?賈玲新片票房要「破60億」?

文|令狐伯光

2024年春節檔壓了太久,最近才開始集體官宣。這當中,賈玲自編自導的喜劇《熱辣滾燙》發佈定檔預告了,之前還預熱過,說是賈玲減肥100斤還上了熱搜。

這片子還算是值得期待吧,因為今年春節檔總體來看太弱了,目前正式定檔的電影當中,張藝謀的《第二十條》,韓寒的《飛馳人生2》都屬於某種類型+喜劇,目前是一部商業特效大片都沒有。

《熱辣滾燙》並不是原創電影,它是翻拍日本電影《百元之戀》。日本原版還是相當經典的電影,從定位來看倒更像前幾年春節檔劉德華那部《人潮洶湧》,也是翻拍的日本電影。

目前來看,就是看這部電影翻拍質量如何而已,只要你看過日本原版就沒有太多驚喜。這其實也涉及到一點,2021年春節檔賈玲《李煥英》的成功還是值得恭喜的,但是這電影本身有不少的問題。其中最大問題就是帶動中國小品電影,有點諷刺。

票房54億,中國第一女導演?《李煥英》憑什麼影史第三

這個答案非常簡單,不用長篇大論,就是《唐探3》給它機會不中用。我給大家回憶一下背景,2020年是疫情爆發頭年,我們國家控制是比較好的,當時大家關了幾個月,觀眾反響異常的熱烈,熱情很高。

最開始大ip,續集和全明星陣容,再到喜劇模式的《唐探3》是萬眾期待的。它前期也非常符合市場預期,這電影預售破了8億,上映首日票房破10億,前幾天一直在破各種紀錄,沒幾天就二三十億票房了,當時市場都以為這電影要打破《戰狼2》紀錄,衝擊60億甚至更高紀錄。

結果它口碑崩了,電影太過商業導致質量嚴重不行,與之相反真誠的《李煥英》。頓時喚醒了大量中國觀眾的熱情,然後雙方票房迅速拉近,最終逆襲,最後《李煥英》成為那個春節檔最大贏家,票房一騎絕塵。

要知道電影上映時對於《李煥英》的批評不多,因為有「同行的襯托」。

電影上映結束過後,影史紀錄的票房,當然電影質量還行,還有賈玲母女親情的真誠。大多數網友都不會反駁這點。可這電影本身問題確實較多,比如其中一點小品感,這是後來很多網友批評的一點。

這電影票房高可以理解,畢竟當時中國電影費拉不堪,也沒有網友批評的那麼不堪。但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品感太重了,電影感太弱。它的本身質量和意義,配不上影史級別的票房,它在中國影史地位就是票房地位。

這可能是電影工業化和「講一個好故事」的那個爭論,電影工業化,其實應該是電影產業化的意思,而不是單純指技術特效等,優秀等劇本和導演也同樣是其中一環,方向是沒有錯的,其本質是自由競爭的具有活力的電影市場,作品產出群眾的真實需求。

換句話說,電影工業從來都不是提升你的審美,而是迎合你的審美,因為這個產業的上上下下都是要吃飯的,經濟利益驅使決策的方向,這其中當然會有優秀的文藝片和獨立電影,但絕對不會是主流。

大眾審美的水平也是一個漸進提升的過程,而在任何一個時代,大眾審美絕對是遠遠低於學院審美的,這中間會存在一個偏差,科班出身的出品方和草根出身的觀眾之間的不對等,難處就在於如何降低作品的觀賞門檻,做到雅俗共賞,有內涵又不失娛樂性。

票房破紀錄,確實是小品電影?《李煥英》算不算開了一個「壞頭」

這倒算不上,畢竟《李煥英》之前中國內地喜劇片相聲電影,小品電影就很泛濫。大家可還記得郭德綱的《祖宗十九代》一票電影,再到趙本山東北幫一票喜劇片,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

《李煥英》能夠獲得巨大成功,單獨從喜劇電影角度也比之前的同類電影要強。但它最大問題上面說的「雅俗共賞,有內涵又不失娛樂性」,它夠有娛樂性了,也夠俗了。但是內涵和雅的層面過於了薄弱。

如果你熟悉中國電影史,你就會發現每十年一個發展階段,喜劇片在中國有商業電影發展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7年,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票房大獲成功,開啟了賀歲檔的概念。

2007年,寧浩的《瘋狂的石頭》成為票房黑馬,開啟中國黑色喜劇,緊接着的《瘋狂的賽車》開始成功,為中國電影界貢獻一位大導演。

2012年,徐崢的《泰囧》,後來的寧浩導演的《心花路放》票房都非常成功,前者還是中國首部破10億票房的國產片,又開啟了中國公路喜劇片的類型。

2015年,開心麻花和沈騰的《夏洛特煩惱》上映成為黑馬,沈騰和開心麻花是不是開始成為中國喜劇電影界一哥。

梳理了一遍歷史,中國喜劇片越來越爛就不說了。這些喜劇片經過時間考驗的,仍然是經典,年輕一代網友都在玩梗的還是《甲方乙方》,大量馮氏喜劇。《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也一樣,而且仍然是中國喜劇電影標杆。

《泰囧》就明顯弱了一檔了,徐崢導演的幾部喜劇片都這樣。

寧浩導演的《心花路放》,就像《夏洛特煩惱》一樣仍然算是經典了。

但是你再看《李煥英》呢,最終就會發現是不是除了票房,動人的母女親情,從喜劇層面什麼都沒有,沒有網友拿這片什麼橋段,什麼戲劇部分玩梗吧。這都不用拿《功夫》《讓子彈飛》這種神作出來比較了(這兩部其實不算單純的喜劇片),哪怕就和開心麻花《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相比,在喜劇片角度都弱了些,它在喜劇片的層面,似乎只能和韓寒的幾部電影比較吧。

(甚至在一些喜劇橋段,戲劇衝突,喜劇梗都弱於韓寒電影。)

只是小品,都算不上電影,《李煥英》被罵也不冤

首先,電影工業確實是應該服務於電影內容的,不應該反過來(至少大眾電影層面是這樣),你要看獨立電影,文藝片,那是另外的賽道。

其次,喜劇片擠出其他類型影片的創作,這種擔憂本身算是一種不成熟的思維。問題不在於《李煥英》火了,問題在於影視作品的大多數投資方是存在較強的盲目性和投機性,且缺乏較好的藝術鑒賞性。

說白了,就是同時期中國商業大片費拉不堪,尤其是《唐探3》。如果是這樣,就更應該支持優秀的藝術家創作的優秀作品,讓資本懂得優秀的文藝投資方向。而《李煥英》毫無疑問算是優秀。

關於《李煥英》最大問題已經論述過了,就是它電影感太弱了,就是個小品電影。影史級別的票房和質量還是不太匹配,至少和中國影史同樣的經典喜劇相比,像《甲方乙方》《瘋狂的石頭》《夏洛特煩惱》等等相經,它確實差了太多。

電影工業化水平主要是決定電影行業的下限,《李煥英》這點實在太差了,工業不等於工業化,電影工業也不等於電影工業化。電影工業化不是只有拍攝技術,編劇產業也是電影工業化的重要部分。

以前美國電影比中國電影強的地方不是好電影比我們的好電影好,而是爛電影比我們的爛電影好、以及爛片率比我們低。這個就是電影工業化水平決定的,畢竟你叫電影,電影,不叫小品對吧。

從《李煥英》到《熱辣滾燙》,中國小品電影「越來越多了」

最後,為什麼《李煥英》上映時都是誇獎,但是上映結束過後觀眾的批評就多了。因為上映時發聲的多數是普通觀眾,但是下映後再談到的多數是影迷,至少是關心電影的網友了。而普通觀眾,其實是不關心電影不電影的。

他們眼中再怎麼優秀的故事,只要是無特效普通影片,電視劇和電影觀看體驗差別不大。

當沒有優秀特效大片的時候,觀眾節假日只能選擇合家歡影片,尤其願意選擇喜劇片或者帶喜劇元素的影片,但就像當年的小妞電影一樣,觀眾總有膩煩的時候,多數影片等一等在家看視頻網站也是一樣的,因為2d熒幕表現形式總是有限的,不能一直給觀眾帶來新奇和刺激

說白了,現在很多喜劇電影並不比各種各樣的短視頻好笑。

《李煥英》的成功能夠理解,但是2024年定檔的電影,兩部頭部影片《第二十條》和《熱辣滾燙》,反正就目前預告來看都太「小品電影」了。今年這個春節檔真正的大片是空缺的,如果只是因為滿足了大家春節只能本地遊玩去樂一樂的需求。

如果兩部電影票房再次大爆,對於中國電影而言,這個就真就有點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