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仨角度降維打擊了劇圈

一部《繁花》,讓劇圈「華麗睡袍」里的虱子無處遁形!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就從三個角度降維打擊了劇圈——

1、非線性結構敘事,以人物情感做引,延伸故事線,讓浮光掠影的角色們個個飽滿。

2、用上海演員拍出港片味道,以王家衛的半生所學創造出上海影像「新概念」之作。

3、沒有時代背景,開篇直接立人物,角色的立體感、江湖感,簡直和金庸人物有得一拼:「帶頭大哥」爺叔(游本昌飾)、張無忌一樣的阿寶(胡歌飾)、趙敏一樣的玲子(馬伊琍飾)、周芷若般的李李(辛芷蕾飾)、小昭一樣的汪小姐(唐嫣飾)、掃地僧一樣的黃河路賣煙小哥……好看極了。

非線性結構敘事:沒有王家衛的六感,講不了這個故事

看《繁花》的感受:1-2集看不懂、3-4集不好看、5-6集真好看、7-8集不夠看、9-10集太頂了。網友說:

「王家衛把我看劇的口味養刁了!」

「這是拍劇還是拍電影啊,這以後的電視劇別人該怎麼拍?!」

《繁花》的故事不新奇,講的是改革開放初期青年阿寶(胡歌飾)藉助時代浪潮和江湖朋友,打拚成上海商界風雲人物的商戰故事。新奇的是王家衛講故事的方式,是非線性講述,有如多層夢境空間。

大多數講改革開放的劇都是從窮到富、憶苦思甜的老路子,而阿寶一出場就是「大佬」,繁華昌盛、紙醉金迷的出場讓人有時空錯位感:這是改革開放初期嗎?民國嗎?還是租界時期?接着,阿寶帥不過三秒就出了車禍,生命危在旦夕(第一層夢)。

一位更大的大佬「爺叔」出現在他身邊,篤定地說他死不了。自此,展開爺叔和阿寶的回憶。(第二層夢)

本以為,故事會從頭講起,至少從阿寶和爺叔的相識講起。不!這裡暫時隱藏了爺叔的身世背景,只講阿寶在爺叔指導下「三步獲得原始積累」。

接着,通過警察審訊,引出與阿寶相關的人物線和空間線:

1、黃河路線:舊老闆金鳳凰(黃齡飾),引出阿寶與蔡司令、麒麟會的故事(第三層夢)、新老闆李李引出未來故事(第四層夢)

2、27號線:汪小姐的師父「金花」(吳越飾),引出爺叔當年風雲(第五層夢)。汪小姐又引出范總、小寧波等「寶總與他的男人們」的話題思考。

3、進賢路線:玲子引出寶總的內部管理系統,和「寶總與他的女人們」的話題思考。

傳統電影的敘事一般是經歷開端、開展、衝突、高潮、結局等5個階段。但《繁花》中的敘事,並不遵從這樣的線性結構,而是以人物側面肖象刻畫和人物情感延伸,引出故事,這簡直是不可複製的利用天賦講故事啊!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王家衛的「六感」,你就不可能創造出這樣的故事線,這不是降維打擊是什麼?

因為是「以人物情感做引」,所以每個人物的情感都很充沛。

舉個例子:小寧波(喻恩泰飾)和寶總的交情,在一般劇里會當作背景來處理,一個配角的故事嘛!可是,《繁花》在小寧波和寶總的相識「膠片」處,被照了一次光——想當年,阿寶一個「皮包港商」被27號拒絕、扎不下根,小寧波被27號退貨、憤而跳河。

小寧波的命被阿寶救了,阿寶也借小寧波之力在27號紮下了根——二人在汪小姐的配合下,得到了第一個五百萬美金的訂單。

不會游泳的阿寶被小寧波人工呼吸救醒,嘴裏的水還沒吐完,就比出訂貨手勢,你真的會被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氣感染,也能感知到,阿寶必然成為「寶總」,小寧波註定成為寶總「賢內助」。

在《繁花》的非線性敘事中,甚至連小阿嫂、陶陶(陳龍飾)這種四五線配角的故事線,也能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十字路口,一輛車衝過,心猿意馬的陶陶在王傑的《安妮》中抱住了小阿嫂。天!這就是那個時代市井已婚青年的內心騷動和「情人文化」!

獨白的應用,向來也是王家衛最重要的藝術手段。

「1993年,一首《冬天裏的一把火》燒進南京路,燒出了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名牌。」

請問這種富於韻律感、就繁極簡,同時宏觀、微觀兩手抓的獨白,除了王家衛,誰能?

獨特氛圍表現時代精神,上海演員拍出港片味道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上海風貌,人、物、事在電影里的表達,差不多都印象固化了,可《繁花》讓我第一次看到港片味道的上海。明明是商戰,卻拍出點諜戰感。明明是劇情片,卻也是港片喜劇和懸疑片的融合——王家衛用一群上海演員,mix的風格,讓一個時代的特質溢出屏幕。

比如,第10集「黃河路最橫老闆娘」盧美林的感情戲。

「黃河路保衛戰」的白熱化,引出盧美林背後的「大哥」。

盧美林、盧美林老公、大哥之間的情債、經濟債、兄弟債,王家衛只用短短几個鏡頭,就影射了三個人的滄桑人生,真是「留白的藝術」。

車裡「大哥」在霓虹燈陰影中的淚光,讓人恍惚回到香港電影里的鏡頭。

還有蔡司令跟寶總道歉那一場戲。

跟金鳳凰泄密、向麒麟會栽贓,一系列「商戰」陰謀導致寶總險喪命,可他一笑泯恩仇讓蔡司令徹底服氣,要用「一輩子來還」這兄弟情。

這段情節也是經典的港片風格:卧底、內鬼、反目、背叛、救贖,最後,回歸「一切都是宿命」。

鍾鎮濤客串的「香港特廚」金廚一出場,bgm和台詞又激起香港美食片的活色生香。

那一瞬間,彷彿明白了王家衛為何看中《繁花》,他大概想把港片的元素和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浪來一個碰撞。港風是香港獨特的生活(中西方文化的城市生活)、文化風格集合體,而且它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美食、時尚和生活方式,同樣適合於上海。

沒有時代背景,開篇直接立人物,這很王家衛

毫無疑問,只有大師級導演,才敢沒有鋪墊就直接立人物。

人物敢立,也立住了,《繁花》中,觀眾的確記住了每一個人物特性。

如果對應一下金庸作品中的人物,爺叔就像帶頭大哥。作為阿寶的背後的神秘人物、事業啟蒙導師、情感堅強後盾,爺叔也並不只是深藏功與名,他需要阿寶這個合作夥伴,繼續他的傳說。

范總是《繁花》中的喜劇人,有點像令狐衝上光明頂遇到的「桃谷六仙」。

擁有自己的「女人幫」的阿寶,就像張無忌,會讓人猜:

他心裏的最愛到底是像周芷若一般,野心過人、有謀有略的李李?

還是像小昭一樣溫柔體貼、聰明堅強的汪小姐?

或是亦正亦邪趙敏般的玲子?

「掃地僧」一樣的黃河路賣煙小哥,也是一個有趣設定。他其實是黃河路的信息情報站,掌握了包括寶總在內的商戰宇宙的真實情緒和動機,甚至有點上帝視角。當人物線不再延伸時,賣煙小哥就成了「商戰宇宙中心的暗物質」,開始發揮其作用,有點像網絡小說里「系統文」的設定。

王家衛電影中的人物關係,猶如一張糾纏的網。人物台詞短促卻又煽情,人物內斂又情緒飽滿,在舒緩卻又緊張的情節中,王家衛讓我們跟着人物哭、眼着人物笑,內心跟着人物產生一波又一波的共鳴。哪怕走入我們視野的,只是配角。

讓人驚喜的是,《繁花》並不只是王家衛電影風格的複製,其影像風格不再只是唯美而憂愁,後現代的台詞裏面晦澀變少,而開闊增加。也不只是少年舊夢、人間煙火,斑斕記憶,聲色犬馬。大概是時代大背景下的改革故事,真的給王導以靈感,讓《繁花》顯得更加大氣磅礴、愛意深沉,猶如厚土下長出的新樹。

拍攝了三年的《繁花》、讓游本昌流淚的繁花、讓胡歌和唐嫣被誤會退出娛樂圈的《繁花》,終於水到渠成,讓觀眾看到了一種全新概念的、更精進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