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跨年晚會有多威水:粵劇最Top的大老倌唱最紅的大戲

2023年12月31日19:30,作為廣東粵劇院建院(團)70周年系列活動開篇,《七十華彩 繼往開來——廣東粵劇院建院(團)70周年戲曲晚會暨2024粵劇新年盛會》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拉開帷幕,現場703個座位,座無虛席。

名家輩出的70年演出了600多個劇目

晚會首先播放了5分鐘的院慶視頻,回顧了廣東粵劇院七十年來的輝煌成就。廣東粵劇團(廣東粵劇院前身)成立於1953年2月。1956年5月,廣東粵劇團赴京演出由粵劇大師馬師曾、紅線女主演的《搜書院》,周恩來總理觀看演出後,美譽粵劇為「南國紅豆」,並為廣東粵劇團書贈「批判性地接受民族文化遺產,創造性地發展地方戲曲音樂,使祖國的文化藝術發出新的光彩」重要題詞。1958年11月,以廣東省粵劇團為基礎,合併永光明、新世界、東方紅、南方、太陽升、冠南華、光華等粵劇團,成立廣東粵劇院。首任院長為馬師曾,副院長羅品超,藝術總指導白駒榮。七十年劇院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收穫了豐碩成果,七十年來創作、改編、演出了600多個粵劇劇目,3萬多場次。經過一代又一代廣東粵劇院人的努力,廣東粵劇院被譽為粵劇的最高藝術殿堂,粵劇在這裡發光,在這裡薪火相傳。

「院慶視頻里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馬師曾、紅線女、白駒榮、羅品超、呂玉郎、文覺非、郎筠玉、羅家寶、林小群……過去七十年,這些大家的群像合影,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的美好。」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在致辭中表示,「今天我們共享七十年的粵劇藝術碩果,是在重構嶺南文化的發展空間。在百年不遇之大變局,面對文化生態的時代變遷,應對競爭與發展,我們下定決心要更好地傳承、更快地發展、更大地突破。以新觀念創新作品,以新舞台培養新人,用新媒介表達新聲。大劇大戲大電影,新路新語新主張:守正是使命之根本,創新是未來之擔當。」

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演唱廣東粵劇院建院70周年主題戲歌——《旗開得勝》。

隨後,粵劇表演藝術大家林小群與廣東粵劇院一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文汝清分別代表老一輩藝術家與青年演員講話,分享了自己與廣東粵劇院一起成長的難忘經歷,以及作為廣東粵劇院人的溫暖與快樂,並祝願廣東粵劇院永葆青春,人才輩出,譽滿天下。

70年來的經典戲寶與藝術流派共冶一爐

當晚演出分為「序幕」「藝海流芳」「崢嶸歲月」「非常有戲」「一花一葉」「欣欣向榮」「生生不息」和「尾聲」八個環節,將廣東粵劇院建院70年來經典戲寶、藝術流派、跨界融合等內容以守正創新的方式共冶一爐,致力於為觀眾呈獻一台彰顯廣東粵劇院頂尖藝術實力,老中青梯隊傳承發展,富有溫度、力度、深度的戲曲盛典。

南都記者從節目單看到,整台晚會可謂星光熠熠,參與演出的都是當今粵劇界赫赫有名的頂流大老倌,除了丁凡、陳韻紅、曹秀琴、梁耀安、蔣文端、麥玉清、曾小敏、彭慶華等「八朵梅花」之外,還有郭鳳女、文汝清、林家寶、李虹陶、郭建華、劉建科、王燕飛、黃春強、冼鑒棠、岑海雁、吳澤東、梁曉瑩(一團)、朱紅星、邱小娜、梁筠菱和嚴金鳳等16位國家一級演員與一眾在職的優秀中青年演員,以及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舞蹈學院學生、海珠區少年宮小朋友。

展演的都是廣東粵劇院膾炙人口、歷演不衰的經典劇目中的選段,如「藝海流芳」環節中的《搜書院》之「步月抒懷」、《昭君出塞》、《寶蓮燈》之「二堂放子」、《荊軻》之「壯別」;「崢嶸歲月」環節中的《山鄉風雲》之「望群山」、《沙家浜》之「智斗」、《杜鵑山》之「壯志凌雲」、《倫文敘傳奇》之「紗巾情」、《花蕊夫人》之「夢會」、《夢斷香銷四十年》之「沈園題壁」、《花木蘭巡營》、《魂牽珠璣巷》之「澆花情」;「非常有戲」環節中的《林沖》之「風雪山神廟」、《拜月記》之「搶傘」、《張飛審瓜》(選段)、《黃飛虎反五關》(選段)、《柳毅傳書》之「花好月圓」、《拉郎配》之「搶笛」、《劉金定斬四門》(選段)以及「欣欣向榮」環節中的《白蛇傳·情》(選段)、《譙國夫人》(弓箭舞步)、《八和會館》(選段)、《鴻勝館》(選段)、《張九齡》(選段)、《紅頭巾》(選段)、《夢·紅船》(選段)等等。

兩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丁凡與蔣文端聯袂演出廣東粵劇院經典戲寶《魂牽珠璣巷》選段「澆花情」。

國家一級演員文汝清與年輕演員蘇國進表演新編粵劇《張九齡》選段。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麥玉清(中)與粵劇名家林家寶(左)、祝榮發一起表演新編粵劇《沙家浜》之「智斗」。

南都記者獲悉,廣東粵劇院建院(團)70周年系列活動除了2023年12月31日的戲曲晚會之外,還包括2024年1月1日—7日一連七台大戲。既有大火「出圈」、紅遍南北的《白蛇傳·情》,有蕩氣迴腸的《紅鬃烈馬》《四大名著·選粹》和《黃飛虎反五關》,也有唯美大氣的《觀音情度韋陀天》,有柔腸百轉的《夢斷香銷四十年》,還有妙趣橫生、雅俗共賞的《倫文敘傳奇》,好戲不斷,精彩連連。

「廣東粵劇文化中心」有望2024年上半年動工

為了配合七十周年院慶,廣東粵劇院對劇場的大堂進行了升級改造。戲迷觀眾只要走進大堂即可以看到一個圖文並茂的廣東粵劇院「歷史長河」展示區,這裡「定格」了廣東粵劇院70年來在「出人齣戲出效益」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經典瞬間,與此同時,大堂還辟有粵劇紅船展區,展出粵劇常用的服裝、道具、樂器等,讓市民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到廣東粵劇院的歷史與粵劇文化。

此外,備受矚目的廣東粵劇院建築群改造升級工程有望於2024年上半年動工。據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透露,該項目名稱為「廣東粵劇文化中心」,建成後將設置戲曲電影院、粵劇小劇場、粵劇體驗館和廣東粵劇院院史館等場館,目標是打造粵劇主題打卡點。

值得一提的是,設置專門放映優秀戲曲電影的電影院,此舉在國內尚屬首創,這與廣東粵劇院近年來在戲曲電影創作方面屢有建樹不無關係。南都記者獲悉,該院先後拍攝了《傳奇狀元倫文敘》《柳毅奇緣》《白蛇傳·情》《譙國夫人》等粵劇電影,大大拓展了粵劇的傳播途徑,粵劇藝術與電影藝術相得益彰,受到廣泛的好評。其中,《傳奇狀元倫文敘》獲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提名;《白蛇傳·情》打破中國影史戲曲類電影票房紀錄,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譙國夫人》獲第三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

名家寄語

「粵劇正以青春靚麗的藝術姿態出現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以曾小敏為代表的新一代粵劇人,如彭慶華、文汝清等,他們組成了多元行當的藝術家群體,在粵劇舞台上呈現了多元風格的藝術作品,從復排古老的南派武功到經典戲寶創新演繹,不一而足,尤其把經典戲寶用新時代的包裝以貼近時代審美的需要,如《白蛇傳·情》,甚至把網絡遊戲改編為戲曲,如《決戰天策府》,這些劇目都不同程度地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這是只有廣東粵劇院這樣年輕的、多元的人才隊伍才有可能帶來的驚喜。」

——中國藝術研究所戲曲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會長王馗

「我記得20世紀50年代,在北京就看過馬師曾老師和紅線女老師他們合演的《搜書院》,後來也在廣州、在西安看過羅品超老師演《關漢卿》。長江後浪推前浪,喜看藝壇已有後來人。我知道,粵劇藝術有很多優秀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這是非常可喜的。祝願這些青年才俊努力拚搏,砥礪奮進,取得好成績。祝願美麗的粵劇藝術永葆青春,再創輝煌。」

——尚長榮,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花大獎」獲得者、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

「廣東粵劇院的受眾面,不光是在廣深珠這一帶,我覺得劇團到了東南亞一帶,也是一個寵兒。而且近幾年來,廣東粵劇院在文化產業運作上的舉措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吳鳳花,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紹興小百花越劇團一級演員

「我在很多的自媒體平台,甚至很多交流媒體的平台上,關注到了我們廣東粵劇院的許多作品,特別是《白蛇傳·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娘子、許仙他們都太美了。他們將戲曲當中的人物,經過現在的一種寫意的手法,展現在觀眾面前,使得我們的戲曲吸引了許多年輕觀眾。」

——李曉旭,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南京市越劇團一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