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口碑最好10部國產片,《三大隊》第3,《流浪地球2》第1

2023年的國劇市場,可以說百花齊放。

但在院線,影片質量卻沒有國劇那麼明艷,十分出圈,甚至因為質量直接形成口碑傳播的屈指可數。

這次,番茄君挑出了2023年口碑最好的十部國產電影,依舊以豆瓣評分為參考,以大多數觀眾的評價為準繩,最終形成這份2023年國產電影十佳片單。

第十名、《八角籠中》豆瓣7.3

王寶強的導演處女作,名叫《大鬧天竺》。

雖然收穫了不菲的票房,但影片質量卻一言難盡。

寶強收起行囊,領了「金掃帚」,並誓言下一次,一定要拍一部好電影。

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導演的第二部片子,能進入整個年度的十佳片單。

《八角籠中》是一部比較成熟的商業電影。

雖然在節奏、表演和故事推進上,還有各種問題。

但所有的瑕疵,都掩蓋不住,王寶強作為導演,想要用力拍好一部電影、一個題材,說透一個問題的真誠。

《八角籠中》講述一群以打拳為生的大涼山貧困孩子,和他們教練的故事。

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王寶強飾演的,就是那個教練。

片中有幾個場景,到如今番茄君還記憶猶新。

比如:寶強去兩個少年家裡討債,看到躺在床上癱瘓的姐姐,以及姐姐「用身體還錢」的暗示。

這個場景,看得人撕心裂肺。

而隨後的設計:教練將資助的錢,放在了窗口陽光照進來的地方,也是本片對鏡頭語言最好的處理之一。

再比如:最後高潮時刻,有那麼一瞬間,車裡的王寶強臉上,露出了車外變臉的臉譜。

臉譜和臉色相重合,以一種十分浪漫卻又意象化的處理手法,展現除了人物的內心矛盾。

這種高級的處理方法,放在《八角籠中》,讓觀眾十分受用。

王寶強也用一部電影證明,中國導演能拍出有深度的好電影。

第九名、《河邊的錯誤》豆瓣7.3

這是一部十分矛盾,且評論兩極分化嚴重的電影。

《河邊的錯誤》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懸疑片或犯罪片,而是一部介於文藝劇情片之間的電影。

電影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刑警馬哲探尋刑事案件真相過程,深陷其中卻無法全身而退的故事。

幾起發生在同一條河邊的凶殺案,其實並不複雜;真正複雜的,是導演對影片的處理方式。

很多觀眾一臉懵進去,一臉懵出來,到最後,也不知道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但不少樂於看燒腦文藝片的網友,卻享受其中,不斷二刷三刷,從中尋找探秘的快感。

這也是《河邊的錯誤》從開分以後,就一直在降的原因。

國產電影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劇情直給、好壞分明、通俗易懂、起承轉合節奏清晰。

但《河邊的錯誤》卻將這一切打的稀碎。

它用極其文藝的手法,給出了一堆看似無關聯,實則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意向。

通過各種電影技法,將這些意向串聯起來,又通過馬哲的個人經歷,用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節走向,以及細節、隱喻,組成一個不清不楚的故事。

電影像一首詩,能讀出什麼味道,就看觀眾的欣賞能力。

總的來說《河邊的錯誤》是挑觀眾的,欣賞得來,自然無可厚非;欣賞不來,也無傷大雅,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種電影的存在。

它隱喻的,是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它本身,也是一場寫實魔幻和批判現實的凱歌。

第八名、《涉過憤怒的海》豆瓣7.5

這是一部命途多舛的電影。

我們都知道曹保平電影的《烈日灼心》,其實這個系列有三部曲,另外兩部是《她殺》和《涉過憤怒的海》。

《她殺》遙遙無期,《涉過憤怒的海》早在2020年就殺青,但一直拖到了今年年底才上映。

電影的關注度很高,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無論是尺度,還是一些敏感的劇情和元素,都能勾起大家想看的心理。

另一方面,對曹保平,大多數中國觀眾都是認可的。

他的片子,深度夠,廣度足,尺度大,幾乎是質量的代言。

事實也證明,《涉過憤怒的海》沒讓大家失望。

通過一個幾乎癲狂的父親為留學被殺的女兒尋找兇手的過程,揭開了中國原生家庭中父女關係,甚至親子關係之間的深層次問題。

電影鏡頭凌厲,故事拍攝生猛,尤其當黃渤飾演的父親一層一層揭開真相,最後發現,女兒之死幾乎無法怪到別人頭上,罪魁禍首就是自己時。

那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情感衝擊,是對所有「中國式父母」一記重重耳光。

所有不是滿足孩子需要的給予,本質上都是控制,而與愛無關。

希望我們這一代人,深深懂得這一點。

希望我們這一代父母,不再被稱為「中國式父母」。

第七名、《毒舌律師》豆瓣7.5

《毒舌律師》是這份榜單中,唯一一部擁有港產電影氣質的電影。

一部簡單的律政片能收穫這麼多觀眾的喜愛,是因為它幾乎代表了老牌港產電影的精神。

這些年,國產影視劇越來越多地將目光,聚焦在了中層甚至精英階層。

那些精緻小資生活下的無病呻吟,看得人百無聊賴。而真正關注底層民眾的片子,卻少之又少。

但《毒舌律師》不同,它既將目光投向了底層,還在「為底層發聲」和「娛樂性」之間,做到了最好的平衡。

片中各種港式底層髒話,雖然聽起來粗鄙至極,但這也是港片中最重要的台詞組成部分。

這些台詞,不僅經過精心設計打磨,哪些場景說哪些話,都是經過考量的。

內容層面,《毒舌律師》的劇本也無可挑剔。

從曾潔兒涉嫌虐兒到謀殺,電影通過法律角度的控訴轉變,如剝洋蔥一般層層反轉,將觀眾帶入一個懸疑感十足的氛圍中。

通過這個故事,《毒舌律師》探討的,依舊是大多數律政片探討的主題: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到底哪個最重要?

可事實上, 這兩者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有些惡人,善於把玩程序正義,通過程序脫罪。遇到這樣的人,法律的意義,又在哪裡?

這也是電影留給我們的終極思考。

總之,近些年的港片中《毒舌律師》是極其優秀的那一撥。

也希望以後,能有越來越多的港片,達到這樣的水準;香港電影,從來就沒有死,它只是在以另一種形式活着。

第六名、《忠犬八公》豆瓣7.5

都說翻拍無好片,《忠犬八公》還真就打破了這個鐵律。

《忠犬八公》改編自日本同名電影,日本版是妥妥的豆瓣top250,感動過全世界網友。

國版的《忠犬八公》,雖然達到不到原作的高度,但至少在本土化上,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是十分合格的。

電影將背景放在了山城重慶,配合重慶特有的地貌,劇情和節奏,看起來都十分中國化。

原作的「小八」,被改為「八筒」,給了這條中華田園犬特殊的情感。

劇情在本土化改編後,雖然簡單但情感真摯,馮小剛獻出了出道以來數一數二的表演,其對角色的塑造功力,僅次於《功夫》里的「還有誰」哥。

那種溫馨的人間煙火氣,也被導演用十分細膩的鏡頭語言,全部呈現了出來。

唯一讓人意難平的是,陳教授死後,八筒幾乎被棄養。

不管是女兒女婿一家,還是老伴,都從未想過尋找八筒。

尤其因為一次拆家就丟棄狗狗的行為,在養狗人眼裡,這恐怕也與實際有些許出入。

但總體來說,作為一部電影,《忠犬八公》是合格的。

雖然大多數的眼淚是為八筒而流。

不可否認的是,狗片就是好哭。

不管是國外的,還是中國的。

第五名、《封神》豆瓣7.8

以製作時間來說,烏爾善的這部《封神》,一共被壓了五年時間。

不少人都說,只要是壓着的老電影,一定不會好看。

可轉頭就被《封神》打了臉。

《封神》第一部,拿下26.34億票房,排2023年票房榜第五名。

口碑7.8,算得上真正的口碑票房雙豐收了,也證明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態度。

就目前來說,《封神》至少有三個值得稱道的地方。

第一個,是對《封神榜》故事的創新和改變。

電影塑造了許多不同於以往印象中的神話人物形象。

比如紂王,不再是昏暈無道的殘暴君王,而是能征善戰的勇猛將軍。

妲己不再是單純的冷美人,而是身形俱似狐狸的狐妖,是慾望的放大器。

雷震子不再是人型,姜子牙變成了逗比,還有愣頭青的哪吒,帥氣的楊戩等等。

第二個,是精美的特效和宏大的場面讓人着迷。

雖然特效談不上頂級,但至少在大銀幕,還是十分震撼的。

開頭那個雪花飄下的鏡頭還記憶猶新,尤其紂王率兵攻打冀州侯蘇護的場面,相比於其他的國產大片,是燒了不少錢給特效的。

第三個,是它造成的輿論傳播深度和廣度。

「馬看到什麼,是由人決定的。」

「是誰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你們都說白狐是妖孽,它明明是祥瑞。」

幾句台詞,到現在還是網絡熱梗,甚至是短視頻創作者扎堆創作的方向。

這證明了《封神》是有國民基礎和喜歡度的,也從側面說明,這部電影的成功。

讓番茄君高興的是,這僅僅是第一部而已。

第二部第三部還會有不少大場面的戰爭戲,現如今能做的,只有好好期待。

第四名、《我愛你》豆瓣7.9

又一部帶有香港譜系的電影,又一次關於底層人民的悲歌,就是這部《我愛你》。

雖然電影改編自同名韓國漫畫,但《我愛你》的劇情設計,以及幾位演員的表演,都太過有張力。

這種情感張力,是最賺取眼淚的。

那種無聲的眼神對視,和情深義重的簡單對話,總有十足的後勁兒,讓我們看完片子後,久久回不過神來。

電影講述的,不過是收廢品四個老人的故事,但從點點滴滴中,我們幾乎都能看到,我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一輩人的影子。

眼淚不是為他們的愛而流,而是為我們的索取,為我們對他們的虧欠而流。

電影從頭到尾都站在老人的角度,以老人的視角,去解構傳統的家庭觀念和社會觀念。

那場鋪張浪費的白事宴,是全片的高潮段落之一,也是本片最為有力的表達。

多少家庭的和諧,是靠老一輩人的妥協、付出、討好和自我犧牲來維繫的。

他們一輩子從未想過多愛自己一點,卻將一切都毫不猶豫地給了子女。

可當他們一頭銀髮兩鬢斑白時,又有誰真正在乎過,他們到底在做自己,還是一直在愛別人呢?

第三名、《三大隊》豆瓣7.9

《三大隊》是年末賀歲檔影院的一股清流,是一部將大多數觀眾吸引進電影院的現象級影片。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深藍的原著《三大隊》僅有5000字。

可到了年末,卻看到了影版《三大隊》和劇版《三大隊》隔空對唱的盛景,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們缺的是好故事。

雖然是警匪片,但《三大隊》從未將故事的核心放在緝兇、斷案、爭鬥、動作上。

更準確地說,《三大隊》關乎的是一群男人的職業信念,是「警察」這個職業,最為理想的神聖狀態。

真正的程兵,有八年牢獄之災,花了四年時間追兇,將大半個人生的支撐,都放在了對兇手王二勇的搜捕中,雖然他已經沒有了警察身份,但在心底里,他比所有警察都警察。

電影中,張譯飾演的程兵,在故事上幾乎沒什麼改動。

為了正義的伸張,為了那個14歲小女孩能夠安息,也為了將兇手正法。

這幾個男人,秉承着各自的執念,放下所有的一切,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緝兇。

他們嘗的是人間疾苦,心中的警服卻從未脫掉。

《三大隊》將重頭戲,放在了幾個中年男人追兇的艱難,以及他們與自己內心的爭鬥和擰巴。

為了一份信念搭上12年,是一件很難的事。

從最開始程兵一人召集三大隊抓人,到最後程兵一人以送水工的身份抓住王二勇。

這中間,起起伏伏,像極了所有人的人生。

歷經苦難,痴心不改。

電影中那個大叔們唱《少年壯志不言愁》的段落,不知道能觸及多少已婚男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而作為商業電影,《三大隊》有燃點,有笑點,有淚點,有爆發點。

紀實的鏡頭語言,真實里透着悲壯。

邏輯細節的自洽,情感里透着真章。

張譯的表演依舊引人,配角的發揮個個出彩,7.9分的評分,實至名歸。

用豆瓣網友的話: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程兵,但這個社會需要程兵。

第二名、《長安三萬里》豆瓣8.3

《長安三萬里》拿到18.24億票房,排名今年第七。

這是一部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電影,也是一部稱不上為電影的電影。

《長安三萬里》有168分鐘片場,將近三小時,但這三小時中,其實沒有什麼特定的情節衝突。

他以高適的回憶為主視角,展現了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的過往。

從年輕的恣意洒脫,到中年的躊躇滿志,再到老年的失意悲涼。

李白的人物形象和性格,被《長安三萬里》重塑。

如果不是這部動畫電影,有很多觀眾甚至不知道唐代這些大詩人,還有如此千絲萬縷的互相影響和關聯。

而這部動畫電影的最大特點,也是用「文化」一詞為殼兒,將中華文化和歷史的精髓,以動畫的形式,展現了出來。

一個董宇輝,一個《長安三萬里》,這兩個現象級的大火,是番茄君今年看到最開心的事。

這是文化自信的崛起,是中國青年對文化,對文人氣質的重新認識。

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電影院里小朋友們跟着朗誦詩歌,並不符合觀影道德要求。

但這些可以大聲背出來的歷史瑰寶,卻是我們這些人,忽略了半生的文化精華。

國風該火,全世界最優美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

這種認知,應該深深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裡,讓它成為經後我們自信的來源。

上下五千年,只要文化還在,中國就一直在。

第一名、《流浪地球2》豆瓣8.3

「中國科幻」的命脈,繫於「小破球」。

自從第一部大火以來,《流浪地球2》一直在質疑聲中成長。

沒想到它上映後,再次成為了國產科幻的曙光。

《流浪地球2》的硬核,是全方位的、是毫無爭議的。

首先,在特效的精緻程度和細緻程度上,做到了獨一無二。

國產科幻第一次不用怕大特寫,每一個特寫展現出來的每一個鏡頭,都有未來感和巨物感。

而諸如太空電梯這樣讓人仰頭掉帽的科幻建築設計,也在不斷拓寬中國人特有的科幻宇宙。

其次,電影並非在一味展現特效。

在人物塑造上,《流浪地球2》較之第一部,有過之而無不及。

尤其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這個角色,是極其有深度的。

他身上同時具有對「人性」和「ai性」的討論,是電影應該具有的深度思考,也是一部科幻片應該塑造的角色特質。

最後,是對中國人特有精神屬性和價值觀的呈現。

電影開始的「移山計劃」和「數字生命計劃」,就是中西價值觀的直接碰撞。

一個,講求求同存異,共同合作,共同生存,是集體主義的最大體現。

一個,要求雲端備份,以數據形式永存,說白了就是短視和等死。

馬兆說得好: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所以電影中,中國人才是整個計劃的領導者。

就因為有這種價值觀,番茄君認為,即便與西方頂尖的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2》也是毫不遜色的。

「人類文明共同體」不止是說說而已。

最後那個全世界宇航員同時炸掉月球的場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相對而言,2023的高分電影,並不如往年那麼多。

但在質量上,卻不輸任何一年的電影。

我們看到了今年電影的百花齊放,自然也看到了無數曾經看不到的類型,在院線開花。

而新的一年,我們將有更多可看的,可期待的,可拍攝的電影。

這對影迷來說,才是莫大的幸福。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