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團」《好八連》,原來越劇還可以這麼「玩」!

(觀察者網 訊)什麼?「越劇男團」?

沒錯,12月25、26日,由上海越劇院創排、在太倉大劇院上演的現代戲《好八連》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本劇新辟視角,連接起八連的過去與現在,講述八連戰士在1949年站崗放哨和2019年特戰考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困惑、成長、領悟。

「上越男團」,剛柔並濟

此次演出最大特色自然是「越劇男團出道」,這與以往呈現樣式都不一樣。

「吸引我排戲的初衷,是上海越劇院有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其中男性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越劇男演員』非常有特色,但展示機會少」,導演盧昂說,「這次有這樣的題材,我全力支持,我稱之為『上越男團』,越劇不僅有陰柔,還要有陽剛,這樣才全面。」

越劇《好八連》劇照,上海越劇院提供,下同

盧昂介紹,為了更好演繹軍人形象,「上越男團」為此進行了軍訓,「皮膚曬得黑黢黢的,如今在舞台上威風凜凜,就是當時軍訓打下的基礎。」

「得有勇氣反映當代生活」

「南京路上好八連」是一支國防部命名、毛主席寫詩讚頌的光榮隊伍。以此為原型的「霓虹燈下的哨兵」,先後排演了同名話劇、越劇、電影等等藝術樣式。

新時代以來,在軍隊改革背景下,八連已不再擔任南京路站崗任務,轉型成為一支特種部隊。

在盧昂看來,時空已然變幻,新時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僅僅復排經典作品,無法完全激活現代價值,「當年這部作品,能夠取得巨大成功,就在於敢說真話,如今也需要這個勇氣,反映當代生活。」

所以,盧昂與創作團隊設計了1949年與2019年兩個時空的穿越與對話。其中,當代部分是最讓盧昂感到棘手的地方,「光劇本就改了20多遍」。通過不斷推敲與揣摩,盧昂把他對當代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聚焦在指導員嚴斌和特種兵秦小軍身上。

越劇《好八連》劇照,許傑飾演路華(左),徐標新飾演嚴斌

時間來到2019年,雖然秦小軍在服兵役期間,各方面表現出色,但仍存有「私心」,比如在考核階段,面對臨場突變,個人主義傾向顯現,這與團隊整體目標嚴重偏離。經過一番痛苦鬥爭,指導員狠心給予他「不及格」。

「這是在長期和平環境下,暴露出來的個人與集體的矛盾關係,作為特戰軍人,一旦有了這樣的『私慾』,那就是致命的」。盧昂希望觀眾通過秦小軍的形象產生反思。

最終,秦小軍在指導員以及連隊的教育與感化下,認識到自身思想的狹隘,完成了一次自我升華。

被顛覆的小生

作為越劇中生代男小生,徐標新主動承擔了指導員一角。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要求:顛覆以前的小生形象,演好當下時代的指導員。

對徐標新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於人物塑造。通過與部隊的交流,他觀察到,軍人的一舉一動都非常規範,因此在舞台上的展現也不能過於隨意,這跟之前的現代戲區別很大。

為了彰顯軍人聲線,徐標新在唱腔方面,以陸錦花先生的陸派唱腔為基礎,但是在唱法上加了胸腔共鳴,同時借鑒了范瑞娟先生的范派,吸收了其他劇種男聲發聲方式,如滬劇、錫劇,讓自己的聲音更加飽滿渾厚,體現指導員的沉穩感。在表演上,他則更多吸收了話劇,更加自然、生活、真實。

特種兵秦小軍的扮演者馮軍,有兩年消防兵的經歷,初次嘗試軍旅題材的他,感覺壓力很大,「沒有特別多供參考的」。他想過學習京劇樣板戲,但隨後又放棄了,因為既不符合時代,也不符合越劇,最終他還是從人物內心出發,尋找既契合軍人形象、又契合越劇審美的唱腔和程式。

越劇《好八連》劇照,徐標新飾演嚴斌(左),馮軍飾演秦小軍

馮軍跟着趙志剛學習過傳統戲。「趙老師對尹派唱腔,有着成熟的演繹,我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符合軍人形象的創作。所以我唱的時候,肯定不像之前尹派那樣處理,而是該有頓挫感的地方要有頓挫感,該爆發的時候要爆發,聽起來跟傳統尹派一定有區別,但絕對不會偏離尹派。」

為了豐富軍人形象,光靠「唱」顯然不夠,還得有「武」。男孩子天生喜歡舞槍弄棒,在戲校時候,馮軍順勢學了幾齣京昆折子戲,如《擋馬》、《盜仙草》等。當年留下的武功底子和平時積累的技巧,在本劇中得到了展示機會。

無論是導演,還是兩位主演,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外界對本劇組合與安排的疑慮,但他們都有信心,能夠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考核」。

「做戲曲演員難,做越劇男演員更難」

通常,越劇男小生的付出要更多。「所以大家常說,做一名戲曲演員不容易,做一名越劇男演員更不容易」,徐標新解釋,觀眾對女子越劇的欣賞比較成熟,各流派創始人又都是女性,男女合演遇到的問題是能否自然和諧,因為男演員和女演員的聲線不同。

經過一代代男演員的努力、音樂工作者的付出,以及搭檔女演員的支持,觀眾逐漸接受了男女合演。徐標新說,男女對唱的時候,女聲唱完,男聲接上,聲音要做到協調,靠的是氣息,來達到唱腔銜接的協調性、自然性,讓觀眾聽上去很舒服。

2003年,徐標新很幸運,拜陸錦花先生為師。陸老師對他說,男小生、女小生都是一樣的,藝術不分性別。她還講到,男小生也有優勢,比如演現代戲;女小生演古裝戲,頭上、腳上可以墊高,現代戲比較生活化,墊得太高了,會不協調,因此女小生的表演局限,可以通過男小生來彌補。

越劇《好八連》劇照

「趙老師藝術造詣很高,他的聲腔獲得觀眾認可」,馮軍作為新生代的越劇男小生坦言,征服觀眾肯定要通過聲音,目前還是以模仿前輩為主。

「聲腔對男小生來說,是很大的一關,有人嗓子好,但味兒差一點,有人流派的特色學到了,但聲音又不通;把其他劇種男演員的發聲方式,放到越劇,韻味損失了,然而傳統的越劇發聲方式,又會摩擦我的聲帶,我還處於不斷摸索中。」

未來戲劇的出路在哪裡?

盧昂從小成長在話劇團,初識戲曲的感覺是「怪異」的,但是在導師薛沐先生的影響下,闖進了戲曲的廣闊天地。他總對盧昂說:「在中國做導演,不懂戲曲,不了解民族戲劇,是不可以的,也是做不大的!」

讓盧昂徹底深入鑽進戲曲的,是他崇敬的兩位精神導師:一位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總導演焦菊隱先生,一位是俄國偉大的導演大師梅耶荷德。

焦菊隱先生開創了嶄新的「中國學派」的話劇藝術,創建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並擔任首屆校長,培養了大批優秀演員,極其推崇民族戲曲藝術。

梅耶荷德在莫斯科觀看了梅蘭芳先生的演出後,激動不已,振聾發聵地向世人預言:未來戲劇的發展將是西歐戲劇藝術和中國戲劇藝術的某種結合。

這推動了盧昂一生關注、探究的課題:東西方戲劇的比較與融合。

導演盧昂為越劇《好八連》劇組說戲

目前,盧昂在國內、外已執導各類戲劇作品80餘部,以戲曲居多。他把多年來排練戲曲的方法總結為「三合一」:第一是斯坦尼的心理現實主義方法,重在「體驗」,第二是戲曲的唱念做打舞,第三個是當代國外戲劇訓練法,如集體即興創作等。

「中國戲曲藝術完全可以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一種顯性的文明形態。」盧昂如此定義。

盧昂從2009年開始做國際導演大師班,其中做過一期「文明古國」專場,有來自土耳其、印度、希臘、伊朗等國的導演,他們特別羨慕:中國戲曲還在上演,而他們傳統的戲劇已然「斷壁頹垣」。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盧昂分析主要表現在傳媒時代對戲曲藝術的衝擊,現代人生存方式對戲曲藝術的挑戰,西方文化對觀眾的影響等等。由此,他認為,中國戲曲進行現代化轉型勢在必然,認清形勢、直面危機、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應是中國戲曲的發展之路。

「在我眼裡,戲曲是價值連城的寶藏。我們要繼續把它擦亮,放在一個非常精美的盒子里,讓當代人看到戲曲本身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