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還在討論海底撈跳這種舞是不是把火鍋店改成了白金翰時,歪果仁已經把世界變成一個巨大的科目三考場了。
帕拉梅攜哥哥代表運動界正式出戰,
獲得世界拉丁舞冠軍的德國選手穿着舞裙就開始表演。
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的舞者,前一分鐘還是優雅高貴的小天鵝,後一分鐘謝幕花手搖得那叫一個靈活,柴可夫斯基看了都搖頭。
英國舞台劇演員更是穿着獸裝,貢獻了一個最萌版本。
面對這種奇奇怪怪的文化輸出,一些網友覺得,曾經的江南style都能火遍全球,咱家的科目三當然也能統治世界,
但在更多的網友眼中,科目三就是跟社會搖一樣的土味舞蹈,當個梗玩玩還行,要是真在大雅之堂表演,那他可就要成為癲狂世界裏最正常的守舊派了。
還有人把楊麗萍當成了最後的底線,畢竟在大家眼裡,楊麗萍老師可是舞蹈界神一般的存在,幾乎不會與科目三產生任何關聯。
結果連二十四小時都沒過,他們的底線就徹底沒了,因為楊麗萍團隊真的在表演結束後跳了科目三!
雖然之後闢謠說楊麗萍老師只是作品總導演,公司也沒有參與演出和運營,但經此一役,網友們算是徹底領會到了科目三力量的強大。
於是,當有傳言說科目三即將登上春晚的舞台時,大家一邊地鐵老人手機,「這跟把辣條端到國宴上有什麼區別?」一邊又開始擔心這福氣會不會輪到自家愛豆頭上,
畢竟這幾年春晚節目的水平,簡直跟打工人的精神狀態一樣難頂。
押題直接押公式,
春晚導演汗流浹背了吧?
這幾年大家都說年味兒淡了,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春晚不好看了。
曾經的春晚是真正的群英薈萃,造就了無數的經典舞台,語言類節目更是雅俗共賞,爆梗頻出。
什麼「要啥單車」「那個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的經典台詞放在現在也一點不會過時,「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更是能識別間諜的存在。
而現在春晚的相聲和小品呢,是老藝術家們玩年輕人玩了一年的梗,說年輕人才會有的詞兒,在「國宴」的舞台上搞網絡熱梗大雜燴。
可能剛開始大家還覺得有種反差萌,但連着好幾年都這樣,只會讓年輕人看了腳趾摳地「邁不開腿」,老年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跟不上溜」。
煽情和教育也取代搞笑和溫馨,成了每個節目的必備環節,直接讓「群英薈萃」變成了「蘿蔔開會」。
就拿去年的春晚來說,相聲里看譚維維就是「膽大望唯」的諧音梗,誰聽了都想給小嶽嶽扣錢,
一分鐘的圓桌脫口秀,尬到成了脫口秀演員的職業污點,
小品更是五個節目全在吵架,直接給語言類節目整成了調解類欄目,劇情也無外乎吵架,和好,煽情,一眼望到頭。
網絡熱梗加教育升華,成了春晚語言類節目特有的套路,網友們也開始接受「春晚在讓人失望這一點上永遠不會讓人失望」的事實。
於是,擅長發瘋的年輕人找到了一個新的娛樂方式——春晚押題,甚至還在年復一年的預測中把它搞成了傳統,今年更是連大綱都列出來了,給春晚來了一波提前點映。
首先,必備的網絡熱梗是肯定少不了的,在這點上,網友們人均肖秀榮。
上過好幾次熱搜的i人e人搞個諧音梗,就成了「相親相ie家人」,說完就可以注入靈魂「一起包餃砸」了。
恐龍抗狼里有個「龍」字,在表演里哼兩句就能完美適配今年的龍年主題。
養狗引起鄰里矛盾可以插一句「大米小米我知道,哈基米是什麼米啊?」,
想用流行語可以在蔡明老師的台詞里加上「尊嘟假嘟」,「公主請上車」,光是想想都能聽見聲音。
要是春晚真用了這些梗,不知道今年過年多少電視機得報廢了。
有了包袱還不算完,網友們還熱衷於挖掘春晚節目的底層邏輯,從源頭押起,立志總結出一套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小品公式。
博主@雙高胎原本和無數的押題大軍一樣,在無邊無際的題海押寶,
但在經過反覆的觀摩學習和十幾次「包餃砸」的重複練習後,他們豁然開朗,真的總結出了一套「一定會考」的萬能公式:
定場詩+抖包袱+激化矛盾+情緒爆發+吵架拉扯+「好了」+抒發感情+發現「誤會」+理解對方+押韻總結+「包餃砸」=春晚小品
單看可能覺得一般,但配上演員的語氣和bgm,那可真是太對味兒了!
有了這個公式之後,所有的題材只需要換個台詞就能往裡代了,大大節省了春晚節目創作和網友作品呈現的時間,大家驚呼,原來學霸看解題思路是這個感覺。
除了節目,有網友把春晚片頭都提前剪好了,春晚導演直接從這兒進貨就成。
不得不說5g就是快,都能讓人提前倆月看春晚,不過這樣一來,除夕夜就能好好加班了。
反正都是龍年,
要不就播1988年的春晚吧
當然了,網友們也不都是來當預言家「撕傘」的,還有真心提建議給導演組「遞紙」的,貼心到連節目順序都給安排好了。
開場就來個黃粱夢暖暖場,讓人上頭的唱腔和歌詞肯定能讓收視率咔咔漲。
京劇看得不少了,今年就可以給越劇一個機會,也讓爸媽看看我的老公姐。
小品只讓喜劇演員來演,正好彌補一下今年「三喜」沒播的遺憾,
舞蹈這塊直接交給河南衛視,還怕做不出下一個《唐宮夜宴》?
唱歌可以讓0713再就業男團來,不僅選秀出身,專業素質過硬,還能圓了他們的春晚夢,
大合唱環節可以參考博主拍的《北京歡迎你》,發起一場來自五湖四海的合唱接力,力求把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的打工人感動得痛哭流涕。
網友:要真這麼搞我一定全程守在電視機前!
還有人建議以後每個省發揮特長,各出一個節目,從選拔模式上就捲起來,
天津必出一個相聲,東三省各一個小品,湖南的花鼓戲,安徽的黃梅戲,再加上江浙的越劇,搞個戲曲大串燒,
山東就直接現場表演公務員做題,四川送熊貓上去吃竹子,雲南當場來一個吃菌中毒。
這樣一來,不僅每個省都不得不認真對待,就算再難看,也起碼有一個省的支持,根本不用擔心什麼收視率。
甚至還有激進派覺得既然春晚的各種梗都取自抖音,用自抖音,乾脆直接把抖音當成春晚節目的主陣地得了。
拍劇型的博主可以把視頻延伸成三分鐘左右的完整小品,有梗又好笑,家庭溫暖搞笑有劉大悅,職場搞笑有派小軒,校園搞笑有劉一朵,二陽砸,家庭親戚街坊就讓邢三狗來,
美食博主教大家包龍型的餃子,變裝博主的主題就來個「龍騰虎躍」。
唱歌博主、舞蹈博主可以補歌舞的空,中插廣告都有王七葉和墊底辣孩來拍。
發展到最後,總策劃,總導演,主持人全都有了,各參與人員和屏幕前的觀眾摩拳擦掌,只剩抖音瑟瑟發抖,眼睜睜地看着這群活爹鼓動着它跟央視作對。
押題的人,最不希望押對題
曾幾何時,春晚是全國人民共享的一道美味佳肴,一個接地氣的笑話能讓觀眾樂上好幾年,一家人圍在桌前看着節目吃着團圓飯,是一年中最美好溫馨的一天。
而近幾年的春晚,只會一直拿觀眾嚼了吐了的爛梗炒冷飯,再也無法創作出像《千手觀音》那樣的傳世之作,寫不出「下自己的蛋,讓別人說去吧」的經典台詞,
捨棄了最珍貴的真誠、用心和地氣,自然也得不到觀眾的支持與讚揚。
但換個角度想想,網友對於春晚的討論、調侃,甚至是「整活」,又何嘗不是對於春晚的期待和愛呢?
這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年度盛會,寄託了我們對於新年的心愿,承載着我們對於團圓的嚮往。我們對於春晚的喜怒,也是對年的期望,對國的祝福。
而那些嘴上說著要在手機上過春節的年輕人,即使知道自己在看過之後瘋狂吐槽,可能也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準時在電視機前守候。
在考前瘋狂押題的年輕人,其實是最不希望押對題的,我們都期望着,春晚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