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復建的「琉璃塔」其實是個保護罩

長江網訊(記者 王允祺)這裡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稱之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11月28日,「沿着長江讀懂中國——萬里長江行」探訪團來到了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深入了解遺址的保護之道。

據了解,大報恩寺是為明代金陵三大寺之首,寺中最有名的建築就是琉璃塔。寶塔通體五彩琉璃,壯美無倫,代表了中國歷史上最高水平的琉璃燒造和琉璃建築工藝,可惜在19世紀中葉毀於戰火。

探訪團成員在遺址旁聽講解員講解。王箏 攝

進入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館內古韻與現代風格相結合,行走間低頭望去,腳下透明玻璃罩里,是經歷千年風雨的石路。抬頭向外看,玻璃牆外,高聳的大報恩塔靜靜矗立,出土了大批國家級文物的地宮遺址就在塔下。

在中軸遺址區,探訪團看到,有大片「裸露」在外面的遺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講解員介紹,這是當年天王殿的遺址,現存主要為底部的夯土台基。從台基上保存完好的明代石柱礎,可以清晰反映出天王殿的規制及柱網結構。

明代夯基遺址。王箏 攝

「為什麼有的遺址被玻璃罩保護,有的遺址卻沒有呢?」探訪團成員武振慧問道。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名譽館長王興平介紹,大報恩寺遺址以土遺址為主,保存十分不易。經過對遺址全部和局部的深入勘察、分析、研究,最終決定針對室內、室外及半室外遺址本體,採取不同的保護及展示方式。例如,對於大殿、觀音殿等露天部分,採取了原址回填保護,局部重建露台欄杆的方式;對於伽藍殿及排水溝等局部,採取了原址加固,覆罩保護的方式;對大部分主體建築遺址,如塔基地宮,則採取了原址保護,建設保護建築的方式。王興平介紹,大報恩塔,正是為了保護地宮遺址而修建的「輕質塔形保護建築」。

大報恩塔外觀。王箏 攝

大報恩塔在地宮遺址上方,即琉璃塔原址處重建。大報恩塔規模、形制、長細比與原塔近似,但材質卻不同。新塔沒有用琉璃瓦復原原塔風貌,而是採用了輕質玻璃。「大報恩塔可以看作是個塔形『保護罩』,用來更好地保護地宮遺址。如果重建琉璃塔,地宮遺址很有可能被破壞。與重建琉璃塔相比,更重要的是保護地宮遺址。」王興平介紹,大報恩塔有九層,採用四組鋼管斜梁跨越遺址上空,整體上是鋼鐵結構。「現在的大報恩塔地梁落腳點位於原來塔基遺址的外側,既能減少對遺址的擾動,又起到保護地宮的作用。」

今年,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發佈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復原成果,讓琉璃塔在數字世界中復現。遊客可用虛擬形象進入博物館推出的「報恩聖境元宇宙」。「雖然琉璃塔已被毀,但它的遺址遺存還在、文物還在,所承載的建築藝術文化、美學藝術文化還在。」王興平表示,「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希望能把數字技術與歷史文化內涵更好地融合起來,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