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和你在一起》: 熱愛的態度才能決定藝術人生的高度

《和你在一起》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拉琴少年劉小春和父親劉成之間,一段關於情感與藝術的故事。影片整體基調溫暖,獲得了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金雞獎。獲得如此巨大成功,固然有「棄嬰、父愛」等當時的熱門題材的功勞,但更離不開其採用的人物設計手法。《和你在一起》採用了匠心的對立式人物設計,其人物設計上的古典式對稱結構怡如雅典帕特農神廟外牆設計一般優雅,整部影片都充滿了樸實溫和的美。

《和你在一起》中有三組對立式角色,劉小春與林雨,江老師與余教授,莉莉與莉莉的男友,他們都是為全片情感與矛盾中心的「劉成」一角建立服務的。 先說劉小春與林雨,兩個孩子同樣師從余教授,同樣擁有驚人的藝術潛能,但一個為情愛琴、音為心聲,一個為名學藝、樂於謀利,不同的價值觀造成截然相反的結局。愛琴愛音的劉小春最終為父愛放棄比賽,卻反而贏得了真正屬於他的巨大舞台,奏響一曲宏大而壯麗的人生樂章,感動了銀幕內外的所有聽眾。而為名求賽的林雨雖如願以償登上華麗舞台,拚命壓榨自身情感,卻只能努力拉動琴弓,掙扎在音樂的巨大洪流中,曲終時刻也只剩一臉空虛冷漠。 他們印證了「藝術的純粹性決定藝術成就的高度」這一潛在主題。再比如江老師與余教授,同樣熱愛藝術身為人師,一個委身於生活的角落中堅持夢想,最終因對藝術的純粹執着贏得了尊重,成就自我;一個屹立高堂受人尊重功成名就,卻因把藝術與情感當成謀取名利的工具,落人被學生算計被人驅使的境地。

他們的結局也表達了作品「熱愛的態度才真正決定了藝術人生的高度」這一主題。 又或如莉莉男友與莉莉,莉莉男友把真情視為換取金錢的工具,最終在生活洪流中悄無聲息地消失,未留隻影。反觀原本功利世俗卻不失真情的莉莉,在幫助劉成父子的過程中逐漸找回自我,真正活出了屬於自己的一份美麗姿態,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兩個關係密切卻立場不同的人物,再次證明了「真情勝金」這一影片關鍵詞。三組人物對待同事的不同態度,將生活與藝術,情感與名利,人性與情感的種種可能一一展示在觀眾面前。 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歷與社會地位背景,也能給不同層次的觀眾帶來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引發深度思考。

當然,若止步於此,那《和你在一起》尚遠稱不上經典,真正幫助它成為經典的根本元素是這種結構設計中,每個人關於「琴」與「情」的認識差別,進而引發的合理性衝突與矛盾。 而這個矛盾正集中在「穹頂」劉成身上,他無私奉獻,期望兒子學有所成,正是典型中國式父親的形象,也更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作品正是抓住了觀眾的這一觀影心理,自他而起形成了極為嚴謹精確的人物關係軸,比如負責證明劉成「為了兒子可以自私」的江老師,或者負責反映劉成「是慈父卻更是嚴父」的莉莉,以及負責反證劉成「為了兒子不惜犧牲自身情感需求」的余教授,三人的衝突矛盾,也都是為了「穹頂」劉成這一角色服務的。 巧妙的是,這些人物形象並不單薄,他們也有與自己相對應的輔助角色對立地呈現着,並且也完美契合著影片的主題與故事線,比如為製造莉莉與劉成、劉小春的父於矛盾,呼應主題「真摯情感」而設計。 再或者負責最終證明「藝術為情感之子,情感為藝術之父」這一中心主題的劉小春。 劉小春不但與劉成製造了全片所有的主要矛盾衝突,更對劉成所有的不合理行為做出最合理的解讀,這部影片的人物設計結構精緻優雅,讓人不得不驚嘆製作者的匠心。

當然,作為電影作品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通過主題來貼近大眾的情感需求,所以這種對立柱式人物和穹頂角色的設計,最終還是為引導觀眾心理、讓他們能進一步思考影片的中心內涵。這從每組人物的角色設計中,都刻意放大他們之間的差異就可以看得出來。 正如帕特農神廟柱子的「視覺矯正」設計一樣,這種差異式設計也為支撐起劉成這一「穹頂」,引導觀眾做出情感與價值的正確判斷而存在的。

《和你在一起》對社會輿論的正面引導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當年影片播出後立刻引發全社會的熱烈討論。 諸多作品跟風模仿,然而模仿者眾,卻未再見佳作,甚至連本片都頗有「過於僵硬」之論,根本原因也與手法的刻意使用有關。 正如本片主題所說:藝術是情感之子。一切沒有真摯情感的作品,都會流於矯揉造作。 在今天,藝術形式越發豐富,觀眾評判標準越發嚴格,這類主旋律作品被打上「為戲而戲」流於庸俗的烙印也是理所當然,所以經典可以複製,卻必須保持初衷,必須源於對藝術的熱愛。 否則,只能變成另一場邯鄲學步式的可悲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