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的警匪片, 港片票房不佳沒有情感共振, 演員再好也沒用

大家都知道《掃毒2》這部作品吧,很多人都慶祝這部作品突破了十億的票房,這種成績對於國內的電影作品來說,算是一個中偏上的成績。本來說突破十億也沒有什麼值得一說,本身每一年都有很多部作品突破了十億,只要是製作過關的作品,即便是二十億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對於《掃毒2》這部作品來說卻不一樣,特別是其中的主演劉德華,這部作品是他眾多作品中唯一一部突破了十億的,說到這裡可能有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也有人會問,為什麼香港製作的作品和內地會相差如此之大?我們縱觀這幾年上映的電影,其實能發現香港製作的電影在票房上的表現都不是特別好。

在不少人的眼裡,劉德華拍攝的作品突破十億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從他的影響力也能看得出來,票房對於他一直都不是一個問題。但是從數據上,劉德華拍攝的眾多作品,其中很多票房都不是特別好,甚至有一些只有幾千萬。導致這樣的結果並非是劉德華的原因,而是港片和內地作品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了很多香港導演無法拍攝出票房大賣的作品。

我們先來說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區域限制了電影事業的發展,這一點算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了。香港的人口並不多,準確來說只有一千萬左右的人數,這樣的人數還不及內地隨便一個省會的人數。從前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是分開的,並沒有流通。一般香港上映的電影很難做到內地同步上映,從前劉德華出演的《無間道》等等作品,雖然說作品本身很優秀,但是觀看的人數只有這麼多,作品到達了頂峰票房也不可能特別高。

除了人數之外,那麼就是區域對於導演的限制了。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香港的作品在內地上映之後效果依舊不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就來自於導演的原因。在大眾的印象中,港片代表了什麼?無非就是警匪片,似乎除了這一類題材之外,導演再也拍不出來其他的作品了。而且警匪片也成為了一代人緬懷的內容,它已經無法成為主流的。如果作品中只有香港的東西,那麼票房必然不會太高。

其實我們會發現,香港的作品並非全部的表現都不太好,就比如星爺的《美人魚》這部作品,從票房上來看,還排進了國內票房的前十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純粹的香港內容已經很難打動大家,星爺對於這一點就看得非常透徹,他知道想要讓作品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那麼就必須要適當的更改電影的內容,讓它更加的貼合內地的觀眾,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票房。

那為什麼內地的作品票房都普遍偏高呢?國慶檔上映的三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突破了十億的票房,其實有一個核心的原因,那就是情感共振。用電影作品喚醒大眾內心的情感,不管是哪一種情感,只要做到了情感共振,再加上作品本身的製作好一些,那麼就很容易票房大賣。我們隨便舉兩個例子就知道,就比如排在榜首的《戰狼2》。

這部作品算是戰爭愛國題材,對於很多人來說愛國這種事從來都希望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地方宣洩。特別是當時的國內外形勢讓不少網友心繫國家大事,這個時候《戰狼2》出來了,讓大家有了一個宣洩的口子。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和愛國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他們願意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後全部都奉獻成了票房。

其實我們會發現,進入前十的作品基本上都帶有一定的情感共振,就比如之前的闖入第二的國漫《哪吒》,在一定程度上它能代表我們國內動漫技術的進步,也能宣揚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樣的成功是複製不來的,之後的《羅小黑戰記》也只有三億的票房,和《哪吒》相差太多。

其實對於港片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導演找不到內地觀眾的情感需求,他們只能一味的拍攝警匪片,希望喚起大家對於港片的記憶。同一種類型的作品看多了之後也會覺得煩,港片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的警匪片,如果沒有改革,那麼可能用不了多久,港片就會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