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之下》獲第32屆東京電影節閉幕最佳藝術貢獻獎

《白雲之下》海報

11月6日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道,第3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5日在評選出本屆金麒麟獎等獎項後閉幕。丹麥電影《叔叔》獲得金麒麟獎,日本導演足立紳作品《愛妻物語》獲最佳劇本獎,中國導演王瑞執導的蒙古語作品《白雲之下》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

《白雲之下》是由王瑞導演,吉日木圖、塔娜主演的電影。對於國內觀眾大概更有距離感,因為這是一位漢族導演執導的一部關於蒙古族夫妻的故事,全片對白也幾乎是全程使用蒙古語。

電影的文本改編自小說《牧羊的女人》,根據映後問答時導演王瑞的介紹,他在十幾年前看到這部短篇小說就想將它搬上大銀幕,他提到這個故事最吸引他便是其結構,一頭一尾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應關係。《白雲之下》講述了一對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夫妻因生活追求的不同而不斷產生矛盾又和好又破裂的循環,妻子薩如拉認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丈夫在草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丈夫朝克圖厭煩了枯燥單調的牧羊人生活,他認為美好的生活不在草原而在遠方,因此一次次選擇不告而別,一個人去探索着外面飛速變化着的世界。

導演提到的有趣的結構便是影片開場朝克圖用一車羊換了一輛車獨自上路,薩如拉四處尋找他的下落。而來到影片結尾妻子不再像過去那般執着的苦苦等待着丈夫歸來,當朝克圖從春日出走到雪天回歸時,推開門迎接他的再也不是過去那般溫暖的家,磚瓦房外的蒙古包已經消失,羊圈裡的羊也早已不在,空蕩蕩的屋子只剩下了他自己。這種轉變的確包含了不少戲劇性,但看過全片也完全能夠感受到其中人物內心變化的合理之處。

這其中既有關於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所面臨的困境,兩個人是否能夠同進退,同時將二人的關係放置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下,這也不單單是這一對夫妻所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困境。當時代變化的腳步已經開始逐漸超越我們的認知新事物的速度時,周遭的一切在時間的作用下都會顯得日新月異,這也是電影中男主角朝克圖所感受到的,草原還在,但身邊那些原本依賴草原生活的人已經逐漸離開,一方面他為這種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甘,另一方面他同樣也在渴望着逃離這一切去體驗更多。

可以說電影相對來說將部分現實抽離了出去,起碼在這其中兩位主角並非因為金錢等現實原因產生分歧,唯一的分歧在於薩如拉完全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她也不在意外部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即便朝克圖想讓她一起離開這片草原,她也呈現出一種抗拒的狀態,而最終薩如拉選擇離開的原因也僅僅是因為對丈夫徹底的失望,這與生活方式無關,其實她的所有生活原本都是圍繞着朝克圖展開,後者已經無關緊要時,在哪裡生活於她而言別無二致。

儘管片頭出現了龍標,但大概是因為蒙語對白,讓人反而產生了一種類似觀看東歐電影的疏離感,這種微妙的感覺其實更加深了電影中那種熟悉的社會變遷所帶來對比效果。最有趣也是最動人的一場戲便是朝克圖為蒙古包里裝上了Wi-Fi,然後兩人通過微信視頻,薩如拉這時跑到平房裡,兩人通過手機說出了幾分鐘前面對面卻根本不會說的心裏話,這一幕事實上也是當代生活的一瞥,大多數人如今都是相對無言,但卻又能在數字世界裏無話不談。

電影《白雲之下》有着十分資深和專業的主創班底:王瑞導演來自北京電影學院,多年來一直在校任教,拍攝了諸多獲獎影視作品,更為中國的影視行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蒙古族編劇陳枰曾創作出《激情燃燒的歲月》、《青衣》等多部優秀作品;攝影指導李偉、剪輯指導周新霞均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資深教授、也是業內的「大拿級」人物;總製片人王海龍曾打造了兩季爆款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出品人之一包世宏當年作為製片人締造了小成本電影《瘋狂的石頭》的票房神話,也是一位蒙族人。無論從故事、拍攝手法、製作水準上來說,《白雲之下》都將用最簡單、純粹、質樸的創作初心,呈現一部教科書級的電影作品。

映象網綜合人民網、1905電影網、齊魯在線

文章關鍵詞:白雲之下 32屆 東京電影節 最佳藝術 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