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郭敬明因哭上熱搜: 「別哭了, 這是你應該接受的結果! 」

郭敬明哭了!

在最近的綜藝《演員請就位》里,

陳凱歌誇了他那組的演員演得不錯。

郭敬明就開始情緒激動,忍不住哽咽了起來。

鏡頭拉到特寫,他連眼眶都泛紅了!

「我有很多感觸都是來自陳凱歌導演,因為我,因為我很少能受到表揚,你知道嗎?」

「有一瞬間,我覺得自己也受到了表揚。因為我是一個不太能受到表揚的人。」

這一哭,還哭上了熱搜,引來粉絲各種心疼,

真的看得我白眼都想翻到天上去。

腦補一下郭敬明內心OS,大概是:

看,連陳凱歌都誇我了!

讓你們看不起我!

讓你們嘲笑我!

現在我是你高攀不起的郭敬明了!

在郭敬明的邏輯里,得到主流權威人士的稱讚,意義非凡。

畢竟,今年已經36歲的郭敬明,自從18歲出道開始,確實一路飽受爭議,被罵得很慘。

但是要我說,郭敬明,你真的沒資格賣慘。

你挨過的那些罵,經歷過的那些攻擊,那些嘲笑和看不起,都是你應得的。

郭敬明出生於四川自貢,家境稱得上小康,自己成績也一直不錯,備受老師喜愛。

他少年時期最大的自卑感只是身高太矮。

郭敬明第一次接受人生觀的衝擊,是他為了參加新概念作文比賽,一個人坐車去了上海。

被大城市的光怪陸離震驚了的郭敬明質問:為什麼要讓不愛上海的人出生在上海?

郭敬明堅信,自己一定會在上海出人頭地。

兩年後,他終於得償所願,考到了上海大學。

原本以為只要到了上海,就會過上想像中的精緻生活的郭敬明,又一次被無情的現實擊碎了信心。

他說:「上海大學是一個非常變態的大學。」

來自小城市的郭敬明,被同學們奢侈的生活水平震驚了。

他非常沮喪地說:同學們在吃餐廳,而我在吃食堂,我覺得這個城市不屬於我。

他逼着自己學習上海話,買回來上海話磁帶一字一句跟讀,纏着上海人用蹩腳的上海話聊天。

更重要的是,要有錢。

從一開始,郭敬明就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名利的渴望。

他遠遠比同齡的年輕人更加圓滑和功利。

參加新概念,不是出於對文學的熱愛,只是想獲得高考加分。

郭敬明曾接受採訪時說,

「我是很認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盡全力地,朝向那個最虛榮的存在。

我寫了整整7篇5000字的文章。

我買了7本雜誌,剪下7張報名表。」

研究套路和規律,

根據受眾需求精準產出內容,

追求最大程度的金錢效率和投入產出比——這是郭敬明一以貫之人生哲學。

「那時我就暗下決心要闖出一番事業,用才華、能力證明外來者的地位和價值」。

整個大學期間,郭敬明都在瘋狂寫稿。

為了快速出書,賺錢,郭敬明採用了最快捷的方式——直接抄襲別人的故事框架和架構。

郭敬明的幾部重要小說,都涉嫌抄襲借鑒了別的作品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原型。

《夢裡花落知多少》跟作家莊羽的小說《圈裡圈外》更是有多處雷同,郭敬明被直接告上了法庭。

法院判決抄襲成立,要求郭敬明賠償,並且公開道歉。

而郭敬明,至今也沒有向庄羽道歉。

郭敬明曾經上過馬東主持的一檔節目,在面對馬東的追問:

「如何解釋兩本書中那麼多相似之處?是否能容忍文學中的借鑒和模仿」時,

郭敬明情緒激動,表示自己要上廁所,中斷了節目錄製。

此後,郭敬明接受過眾多採訪,但一律對抄襲問題閉口不談。

不道歉,不承認,不談論,不回應

——在郭敬明的邏輯里,這件事就不存在。

郭敬明無所謂地表示:

「無論你回應也好不回應也罷,這件事情總會消失的,

可能半年、一年、三年或者五年——我的書一樣在賣啊,人氣也一樣在啊。」

「沒有人能靠抄襲走紅,而我已經紅了十年,

相信時間會證明我到底有沒有才華,時間會反證當年誰是誰非。」

郭敬明篤信殘酷的叢林法則,成王敗寇,弱肉強食。

從世俗的角度來說,他確實,稱得上是成功。

出版的幾本書都銷量不俗,

但郭敬明很快就不滿足於僅僅做一個作家。

他成立了工作室,又成立了公司,

他試圖把「郭敬明」的在圖書市場上的成功複製給更多人,

用包裝流量藝人的思路運作簽約的作家。

隨着大IP風口的來臨,郭敬明也迅速對接上資本市場,開始把自己的作品影視化。

《小時代》系列,累計票房超過20億,讓郭敬明賺得盆滿缽滿,也站到了名氣和利益的頂峰。

面對觀眾對於《小時代》堪比豪華PPT的批評,郭敬明毫不避諱地表示,「如果硬要選的話,我會選擇商業的一端。」

這是郭敬明一以貫之的人生準則,道德無所謂,名聲無所謂,藝術追求也無所謂

——只要賺錢,一切都好。

而賺到錢之後,郭敬明第一時間做的事就是,無所顧忌地炫耀。

微博也好,雜誌專欄也好,他毫無節制地堆砌一個個大牌的名字,

Hermes、Chanel、LV,Gucci、Dior、Prada、Fendi……

哪怕是看似隨意地一條微博,也要儘可能多地展現更多的大牌。

「我一點都不覺得你可以指責我亂花錢,因為那是我辛苦賺來的。」

他在上海購置了多處房產,據說價值好幾個億,買了靜安區的別墅,還購入一棟據說是汪精衛四姨太故居的豪宅。

他的豪宅,後來成為《小時代》電影的取景地之一。

他的豪宅里堆滿了各種昂貴的傢具,巴洛克式的水晶吊燈,中世紀的油畫,愛馬仕的地毯,古董傢具。

郭敬明形容過自己對奢侈品的狂熱:「瘋狂地買各種奢侈品,帶着一種快意的恨在買」。

他生活的奢華,連見慣了世面的女明星楊冪都感覺不可思議。

這樣瘋狂拜金,崇尚名牌,大概還是因為早年間因為打扮得不夠「有錢」而遭受鄙薄的經歷讓郭敬明記憶猶新。

有了錢的郭敬明以為,只要穿得夠大牌,夠奢華,就可以走到哪裡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另眼相看。

《小時代》系列的成功,讓郭敬明站到了名利的頂端,也讓他的自負膨脹到了頂端。

郭敬明覺得自己如果在好萊塢,是那種可以拍出《2012》的商業大片的導演。

他開始籌劃拍攝自己的奇幻大片《爵跡》系列電影,號稱要做中國的《指環王》,是國內第一部真人CG電影……

噱頭倒是十足,可惜的是,電影拍出來的成果不盡如人意。

《爵跡》投入成本兩億,票房和口碑卻雙重撲街。

在電影上映的一次路演中,郭敬明一度情緒失控,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而野心勃勃籌備的《爵跡2》,又因為技術性原因,一再拖延上映,最後不了了之。

又一次,郭敬明讓投資方虧到血本無歸。

資本市場是最殘酷無情的,你能給大家賺錢的時候,都捧着你是「郭老師」,

你讓投資方一虧再虧,怕是以後再從投資方那裡拿錢就困難了。

不僅僅是《爵跡》系列電影,郭敬明的其他事業版圖,也在逐漸逼近危機。

根據他小說改編的幾部影視劇《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接連收視率暴跌。

就連他的老本生意,圖書和雜誌,也隨着出版市場的不景氣而相繼停刊。

旗下籤約的作者紛紛解約不說,郭敬明還遭遇了被曾經簽約的作者舉報「性侵」。

2017年,最世旗下作家李楓控告郭敬明「撥開他的短褲」,提出了一些不可描述的請求。

郭敬明回應:「完全捏造,已交律師處理。」

2019年,郭敬明指控李楓誹謗,但輸掉了訴訟。

郭敬明名下的幾家公司相繼註銷。

郭敬明是聰明人嗎?無疑是的。

在這個時代,不聰明的人,是賺不到錢的。

但郭敬明的問題或許是,他太過於聰明了。

不管是文學、小說還是電影,對他而言,都不過是賺錢的工具,他對這些既沒有熱愛,也不願意真正付諸於耐心去認真學習。

不說別的,在娛樂圈做了十幾年演員的趙薇,想要轉型做導演,都願意重新考到電影學院導演系老實上課,而郭敬明,卻自負到認為自己可以零基礎轉型為導演。

郭敬明,是一個熱衷於走捷徑的投機分子。

無疑他是幸運的,趕上了青春文學盛行的10年,迎來了自己身為作家的黃金時代,

趕上了IP改編的風口,第一時間把自己的作品影視化,嘗到了IP的紅利……

然而,就電影這個行業來說,就導演這個職業來說,他無疑還是一個新人。

更殘酷的是,隨着這兩年國產電影的日益成熟,觀眾的口味已經被養刁了。

《戰狼》系列,《哪吒》、《流浪地球》、《我不是葯神》……等高口碑高票房電影的出現,更是說明,如今的中國電影觀眾,已經不是當年,隨便喂什麼狗屎都能咽下去的那批觀眾了。

郭敬明曾經對媒體抱怨,不喜歡自己多年來跟韓寒對比:

「我這樣一個人,二十多歲、三十歲,沒有愛情,大概七八年沒有假期,付出了這麼多在工作上,另外一個人他整天都在玩,在談戀愛,結果他成功了,那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終其一生,恐怕郭敬明都難以明白,同樣都是靠出書賺錢,為什麼韓寒收穫的是好評,自己收穫的都是罵名。

同樣都是作家轉型導演,為什麼韓寒可以票房和口碑雙豐收,自己票房大賣被人罵,《爵跡》撲街後差點淪落到影視圈查無此人。

郭敬明導演和監製的所有影視劇,豆瓣評分都不過6分,最高分是5.9分。

韓寒這幾年也在轉型做導演,相反卻一部比一部更加成熟,評分穩定,三部電影總票房超過33億。

還是個少年的時候,郭敬明以為,自己融入不進上海的生活圈子是因為自己不夠成功,不夠有錢。

「我覺得應該是一種弱肉強食的城市法則。你只要在這個城市很成功,沒有人care你來自哪裡,沒有人care你是不是上海人。」

他拼了命地努力工作,在實現了名與利的雙豐收之後,郭敬明依然困惑,自己得到的依舊是嘲諷和蔑視。

他是真心不能夠釋懷:「大家都是恰爛錢,憑什麼挨罵的只有我?」

甚至於,他至今無法理解,抄襲的事情不是都過去那麼久了嗎?我後面又出了那麼多作品,我捧紅了那麼多人……這些都抵不過我年輕時候犯的錯嗎?

我那麼努力,那麼拚命,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誇我做得好?

我只是想要得到認可,得到表揚,得到尊重而已啊?

是啊,憑什麼呢?為什麼呢?

因為恕我直言,郭敬明的所有作品,除了那部抄襲得來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全部都是垃圾。

郭敬明努力了十幾年,試圖證明,文學、小說和電影,可以用商業邏輯來批量生產,用抄襲和借鑒,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炮製出同樣套路的作品賣掉。

他從未熱愛過自己從事的行業,寫書也好,做雜誌也好,拍電影也好,都只是為了賺錢,他思考的,從來都不是如何做好一個作品,而是如何走捷徑,獲得最高投入產出比,如何把一坨屎包裝華麗地賣出去。

但是,時間會證明,市場是尊重好作品,也會尊重認真做作品的人。

市場是無情的,但是市場也願意,回報那些,真正對藝術有敬畏心的人。

觀眾不原諒的,不僅僅是你抄襲,而是你數十年如一日生產垃圾,卻狂妄自大地認為,這就是觀眾喜歡的。

郭敬明,現在已經不再是你生產垃圾,也有人願意買單的小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