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驚喜也有遺憾,淺聊 iPhone 14 Pro 使用體驗

沒有實體鍵盤、支持多點觸控,於 2007 年發佈的初代 iPhone 在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屬實少見,彼時任職微軟 CEO 的 Steve Ballmer 甚至在公開採訪中無情嘲笑了這部售價高達 500 美元的產品,認為 iPhone 最終不會獲得多少市場份額。歷史自然沒有如 Steve Ballmer 預料的那樣發展,如今的 iPhone 不僅牢牢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推出新的功能探索人機交互的新的方式和維度:比如 iPhone 4s 中推出的 Siri 智能語音助手、iPhone X 上全面屏交互手勢,當然還有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上最新發佈的「靈動島」。

如同 Apple 的其它產品一樣,這些新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大多不是首創,卻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引領了一陣又一陣的「潮流」。不管你如何評價「靈動島」,不論 iPhone 14 Pro 系列能不能成為里程碑式的一代 iPhone,這個被 Apple 稱為模糊軟硬件界限的全新交互設計,都將在 iPhone 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與 iPhone 14 Pro 相處二周之後,我對「靈動島」的體驗也有了些許感受,全新的 iPhone 14 Pro 也在功能和體驗方面給我留下了驚喜與遺憾,通過這篇文章與大家討論。

一部「久違」的黑色 iPhone

玻璃背板、不鏽鋼直角邊框、經典的黑色…… iPhone 4 在工業設計史上取得的地位毋庸置疑,時至今日也常常為人津津樂道。而在 iPhone 4 時代之後,Apple 在 iPhone 5s 上用深空灰色取代了原來的黑色,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旗艦款黑色 iPhone 了

而在 iPhone 14 Pro 上,深空黑色的加入無疑給了像我一樣的黑色 iPhone 愛好者一個小小的驚喜。相比於之前的深空灰色,深空黑色的玻璃背板和不鏽鋼邊框黑得更加徹底,也更加接近真正的黑色。可惜的是,也許是由於亞光質感玻璃工藝方面的原因,深空黑色在多數光線環境下給我的感覺依然還是略微泛灰。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有一些消息稱在今年新增的深空黑色和暗紫色 iPhone 上,玻璃背板容易產生劃痕或其它使用痕迹;在我接近兩周的日常使用中,還沒有發現這個情況,應該不需太過擔心這個問題。

除了顏色、暫時拋開「靈動島」不談,iPhone 14 Pro 外觀方面最大的變化就是老生常談的後置攝像頭模組了;也讓人沒有想到,自從 iPhone 11 Pro 首次配備後置三攝像頭模組以來,這個攝像頭系統還能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厚。

是的,iPhone 14 Pro 的攝像頭更大也更厚了;如果你從 iPhone 13 Pro 更新過來,甚至不需要對比,直接用手摸就能感覺出這個明顯的變化。當然,今年的這一變化也是我認為過去幾年最為值得的一次「交換」,因為你不僅可以在 iPhone 14 Pro 上獲得更大的和新的傳感器,4800 萬像素主攝更是真正讓 iPhone 的影像系統向前邁出了很大一步。不過,如果你想獲得更加名副其實的 Pro 級影像系統,又很介意攝像頭模組突出的問題,那就只能通過保護殼作為妥協的解決方案了。

iPhone 13 Pro Max 換到 iPhone 14 Pro,我很難客觀地告訴你這部 iPhone 重或不重,只能說後者確實為我的日常使用減負了不少,不論是更易於掌握的機身尺寸,還是對我來說更小的尺寸帶來的更多的精緻感。不過,長時間使用下來,iPhone 14 Pro 依然給我的手掌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小拇指而言,我不得不尋求類似 PopSockets 這樣的配件在使用中幫我緩解壓力。順帶一提,iPhone 14 Pro 的 MagSafe 磁力強度相比之前強了不少,不管是用像 PopSockets 這樣的第三方配件還是來自 Apple 的第一方配件,都能更加明顯地感受到磁力吸附上去的那「啪嗒」一下。

可以看出,iPhone 14 Pro 依然不能算是一部輕便的手機,甚至是尺寸比它更大一號的 iPhone 14 Plus 都要更輕。因此,從日常使用需求出發,我依然建議 Pro 系列的用戶優先選擇尺寸更小的那一款,除非你對大尺寸屏幕有足夠強烈的需求;當然,iPhone 14 Pro Max 的屏幕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首次上手 iPhone 14 Pro 的時候,更小尺寸的輸入鍵盤、更少內容的屏幕呈現都讓我好好感受了一次「體驗降級」的感覺,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這個變化。

靈動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十年前的第一部 iPhone,用創新的 Multi-Touch 技術顛覆了手機在人們心中的樣子。今天的 iPhone X,則標誌着 iPhone 邁入一個新的時代。設備與體驗融為一體,讓你完全沉浸其中,只感受到自己所關注的東西,彷彿忘記了設備的存在。

正如 2017 年時任 Apple 首席設計官的 Jony Ive 在 iPhone X 發佈時所說,全面屏 iPhone 的推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讓「設備與體驗融為一體」的全面屏交互手勢當然也是一次軟硬件結合的人機交互嘗試:屏幕就是 Home 鍵,屏幕之下則是 iOS 系統。

有着異曲同工之處的「靈動島」也因此被 Apple 稱為「iPhone 實現全面屏
以來又一次面目全新的巨變」。那麼,「靈動島」真如 Apple 所介紹的那樣是繼全面屏之後屬於下一個時代的創新嗎?我想,這個答案只有 App Store 龐大的應用生態能夠在未來給我們一個答案。在那之前,不妨讓我們再來看看「靈動島」做到了什麼、做得怎麼樣。

據 Apple 介紹,「靈動島」將通知、提醒、實時活動整合在了一處,也就是說這 3 種信息將會圍繞着「靈動島」展開呈現。

先來說說「實時活動」。也許是 Apple 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就在許多人都準備接受 iPhone 14 Pro 將帶着傳聞中的「嘆號屏」出現時,幾乎沒人想到隨着 iOS 16 一起發佈的「實時活動」功能,早早地為「靈動島」的出現鋪好了道路。「實時活動」不僅是靈動島的靈魂所在,也是開發者唯一能與「靈動島」交互的方式。

查閱 Apple 關於「靈動島」的開發文檔可以看到,第三方 app 是通過 ActivityKit 框架啟動「實時活動」功能,實現在「靈動島」和鎖定屏幕上呈現應用實時更新的能力。根據 Apple 在《人機界面交互指南》中對於「實時活動」的介紹,「實時活動」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 只呈現最重要的內容。
  • 僅在有更新時顯示。
  • 避免顯示信息類型:敏感信息、廣告或促銷活動等。
  • 行為:點擊後應打開應用中對應功能的正確位置。
  • 存在開始和結束狀態,支持用戶自行控制起止狀態。

歸納一下,我認為「實時活動」應該滿足以下特性:

  • 持續性
  • 時效性
  • 公開性
  • 交互性

也就是說,雖然「實時活動」存在與傳統推送通知相同的特點,比如點擊後打開應用的正確位置,但與後者是完全不同的 2 類信息,前者不會常駐在屏幕上,且在更為嚴格的條件下才會執行。反過來也是同理,iOS 的通知和提醒不會出現在「靈動島」中,它們仍然會以你熟悉的方式,以「靈動島」為界,在下方通過橫幅推送通知。

從某種意義上說,「實時活動」更像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小組件,因為它同樣使用了 SwiftUI 和 WidgetKit 創建用戶界面,只是前者在更新機制方面有所不同。

不過,也正是對於通知、提醒和實時活動在呈現形式上的不同處理方式,導致不少人對於「靈動島」可謂頗有怨言。因為「靈動島」不僅由於位置相較「劉海」略微下移導致上方留下了一小部分空白區域,更是因此造成提醒和通知的橫幅位置整體下移了不少。

對於這種硬件和軟件設計上的調整,在 @兩顆皮蛋 的這篇文章中已經解釋得相對合理也夠清晰,一方面是由於 Face ID 結構組件的調整,另一方面則是需要考慮「靈動島」在緊湊 (Compact)、最小化 (Minimal)、擴展 (Expanded) 3 種不同形式時的樣式,達到現階段設計的「最優解」。

從結果上來看,「靈動島」的交互設計絕對可以稱得上令人眼前一亮。不論是邊框、屏幕、靈動島保持一致角度的圓角設計,還是各種細緻同時充滿趣味性的動畫效果。

不過,如同往年 iOS 系統的重要功能一樣,「實時活動」將延期至 iOS 16.1 推出的消息毫不令人意外。目前來說,iPhone 14 Pro 上的「靈動島」更像是一個半成品,只有部分系統應用和功能如計時器、Face ID 等憑藉「原生」優勢率先做了適配,一些語音以及音頻類的 app 也因為類型原因得以率先「登島」。「靈動島」的更多能力,只有依靠第三方 app 越來越多的適配,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我也不想再次向你贅述目前的「靈動島」能做些什麼,你大概也已經在別的很多內容里、或者自己親手試過。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下來,我確實也發現了一些目前存在的問題。比如根據以下 Apple《人機交互指南》中「最佳實踐」部分的這項介紹:

Make sure tapping your Live Activity opens your app at the right location. When people tap a Live Activity to open your app, take them directly to details and actions related to it — don』t require them to navigate to the relevant screen.

可以得知,Apple 對於開發者的建議是當用戶點擊某項實時活動時,應用應該直接打開對應功能的詳情頁面,而不只是打開 app。而目前為數不多的適配了「靈動島」的 app 里,常用的音樂 app 和計時器功能都無法完美實現。比如點擊「靈動島」中正在播放的音樂,只會跳轉至音樂 app 中之前停留的頁面,而不會打開對應歌曲的播放頁面;而點擊計時器時,如果不是首次喚醒時鐘 app,也無法直接到達計時器頁面。

點擊計時器實時活動無法直接跳轉至計時器界面。

除此以外,也許是由於 Apple 目前對於「靈動島」的定位是「輕交互、重顯示」,又或者是為了保持與三維觸控快捷菜單交互邏輯的一致,點擊「靈動島」會直接打開對應 app,長按才能展開擴展 (Expanded) 視圖快捷操作。考慮到即使是尺寸更小的 iPhone 14 Pro 也很難僅憑單手輕鬆完成各種操作,如果想要通過屏幕最上方的「靈動島」快捷操作應用 (而不是打開 app),不免還是會感覺到吃力。好在正處於測試階段的 iOS 16.1 已經對此給出了解決方案,屆時我們將可以通過「便捷訪問」功能將「靈動島」拉到屏幕中間完成操作。

不少人認為「靈動島」是 Apple 對於 iPhone 全新屏幕形態——雙挖孔屏——的「遮瑕」處理方式,從結果來看我們自然也很難否認這一觀點。不過,我也認為 Apple 絕不僅僅只是從遮擋「嘆號屏」的想法出發專門設計出了這樣的軟硬件交互形態,在這樣一個對於細節有極高要求的品牌之下,「靈動島」必然是在硬件設計和軟件體驗之間不斷權衡、相互成就之下的產物,背後必然經過了極為複雜的決策過程;當然,也一定會有不少妥協。不管你現在如何看待「靈動島」,也不論這一設計未來還會如何發展,接下來它都必將陪伴 iPhone 走過很長的一段旅程。

「靈動島」也當之無愧可以稱得上是一次精彩的創新,不論是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還是對於軟硬件體驗的巧妙結合,iOS 人機交互設計史上必將留下屬於「靈動島」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只是目前來看,與其說「靈動島」是某個客觀問題的解決方案,倒不如說它還只能算是某種不那麼強的需求的實現手段。從個人角度出發,我確實不太需要在倒計時的時候實時看到時間過去了多久,也不需要隨時隨地看到當前正在播放的是哪一首歌…… 如同 Apple 的眾多功能一樣,「靈動島」給開發者和用戶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這項設計究竟會不會是 iPhone 軟硬件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還是有可能成為如同 Touch Bar 一般曇花一現的存在,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答案。現在不妨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充滿創意的開發者們又會在這座島上產生怎樣的奇思妙想。

全天候顯示:軟硬件結合的又一次嘗試

一直有言論稱 Apple Watch 是 iPhone 的「試驗田」,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到來自 Apple 的答案,但是一窺前者的產品歷史,我們也能略知一二。這一切還要從第一代 Apple Watch 開始說起。

2015 年,Apple 推出第一代 Apple Watch,這款產品搭載了不鏽鋼外殼,配備 OLED 屏幕、Taptic Engine,支持 Force Touch、IPX7 防水等級。再來看看 iPhone,2016 年發佈的 iPhone 6s 首次搭載 Taptic Engine、支持 3D Touch 功能,2017 年發佈的 iPhone 7 首次支持 IP67 的防濺、抗水、防塵等級;而在 2017 年推出的 iPhone X 上,我們看到了不鏽鋼邊框的再次回歸,以及呼聲已久的 OLED 屏幕,這還是一塊與 Apple Watch 類似的全面屏幕。

對了,Apple 在 2017 年發佈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上首次支持了 eSIM 功能,而在一年之後的 iPhone XS 上也提供了 eSIM 支持,雖然我們還無法在 iPhone 用上這項功能。而在 iPhone 14 Pro 上,Apple 甚至直接在美國地區發售的機型中取消了 SIM 實體卡槽。

目光再次回到 iPhone 14 Pro。在 2019 年發佈的 Apple Watch Series 5 上,Apple 首次推出了全天候顯示屏,無需抬手或者點亮屏幕,Apple Watch 能夠長亮顯示屏幕上的內容。而在 iPhone 14 Pro 上,傳聞已久的全天候顯示屏也終於到來。

息屏狀態下的 iPhone 14 Pro。

iPhone 上的全天候顯示屏在實現方面也與 Apple Watch 非常相似:通過 LTPO 屏幕技術,iPhone 會在鎖屏時以全新的 1Hz 刷新率常亮顯示屏幕內容,比如鎖定屏幕背景的天氣、天文等信息,小組件以及實時活動的各種內容等;而當 iPhone 被放進包袋中 (傳感器被遮蔽) 時,屏幕會完全熄滅以節省電量。

屏幕會在傳感器被遮擋後完全熄滅。

可以看到,iPhone 的全天候顯示與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方案不同,不是將屏幕熄滅後單獨顯示一個時間或者日期的組件,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常亮顯示」:降低屏幕亮度,保持鎖定屏幕內容不變。當然,在以更低的刷新率顯示時,iPhone 14 Pro 上的大部分內容也不會實時更新,只有比如計時器中的秒數、時間分鐘數以及新的通知等會繼續實時更新。

換到 iPhone 14 Pro,最讓我不習慣的就是這塊全天候顯示屏幕了,因為即使在室內環境它的亮度相對來說也不算暗,導致我經常以為 iPhone 沒有鎖屏,點亮屏幕之後才恍然大悟。如果你從舊款設備升級上來,說不定也需要像我一樣花點時間習慣這一變化。當然,這也說明這塊全天候顯示屏的可視性確實很好,瞅一眼屏幕就能看到時間、天氣或者其它信息,也比抬手看錶相對來說更加方便一些。

有了全天候顯示屏之後,令人滿意的是 iPhone 14 Pro 的續航能力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不管是長時間在室內連續使用 iPhone (全天候顯示開啟),還是在戶外持續通過 iPhone 導航、瀏覽社交網絡等等 (全天候顯示在設備放入包袋後關閉),iPhone 14 Pro 的續航時長並沒有因此出現明顯差距,這也與 FView 的相關測試結論比較接近。

從我的使用來看,iPhone 14 Pro 輕中度外出使用一天下來基本不是問題。比如我日常以社交媒體閱讀、聽音樂、以及輕度的視頻消費為主,從早開始基本用到差不多傍晚電量才會到達 20% 以下。不過,對比我在用的 iPhone 13 Pro Max,iPhone 14 Pro 的續航水平依然遠不如前者,Pro Max 機型能夠在長時間外出或者差率途中提供更加可靠的使用體驗,就看你在屏幕尺寸、續航以及便攜性之間如何取捨了。

屬於 iPhone 的影像一大步、攝影一小步

iPhone 上一次升級主攝像頭像素,還要追溯到 7 年前,彼時 iPhone 6s 系列的主攝像頭像素由前一代 iPhone 6 系列的 800 萬升級到了 1200 萬。可以說,一枚 4800 萬像素的主攝像頭,不少 iPhone 用戶已經等了太久。

當然,一如 Apple 以往的保守風格,全新的 4800 萬主攝能力目前只面向專業用戶開放,或者說只在專業模式下提供了支持。如果想切換到 4800 萬像素模式拍攝,我們需要在 iOS 系統設置中的相機選項中,打開 Apple ProRAW 格式,並且還要手動調節到 4800 萬像素選項。當然,這樣的邏輯設計其實還有另一層重要原因,那就是在 iPhone 14 Pro 中全新登場的四合一像素處理器。

在 iPhone 14 Pro 中,傳感器尺寸相比前代產品增大了 65%,四合一像素傳感器則默認會將四顆像素合併,成為一顆更大尺寸的像素,提升進光量。根據 Apple 給出的信息,四合一像素傳感器能夠提升 4 倍感光能力,即使依然是 1200 萬像素拍攝模式,iPhone 14 Pro 也能拍得更清晰、更出彩。

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1200 萬像素廣角 1x 鏡頭 HEIF),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意料之中,iPhone 14 Pro 也繼續保持了 iPhone 攝影一貫的優勢:快門速度高、色彩還原準確、白平衡穩定,對於高光和陰影的控制也足夠出色。得益於四合一像素和光像引擎,iPhone 14 Pro 在色彩表現和光線捕捉方面也表現得更為出色,即使它的主攝光圈略微減小了一些。

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1200 萬像素長焦鏡頭 HEIF),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即使依然採用了 13mm、24mm (前代為 26mm)、77mm 等效焦距的三攝影像系統,藉助高像素裁切, 48mm 等效焦段的 2x 鏡頭終於在不少人的喜聞樂見下回歸到了 iPhone 14 Pro 上。

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1200 萬像素廣角 2x 鏡頭 Apple ProRAW),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遺憾的是,困擾 iPhone 用戶多年的「鬼影」還有過度銳化的問題,還是能在 iPhone 14 Pro 上繼續看到。

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4800 萬像素廣角 1x 鏡頭 Apple ProRAW),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1200 萬像素廣角 1x 鏡頭 HEIF),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而當打開 4800 萬像素 Apple ProRAW 選項之後,iPhone 14 Pro 的最強影像能力也終於被完全釋放出來:畫面細節前所未有的豐富,後期空間更進一步的自由。

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4800 萬像素廣角 Apple ProRAW),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由上圖源文件裁剪而來,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但也需要意識到的是,這樣的升級並不是毫無代價。受制於芯片算力的影響,拍攝 4800 萬 Apple ProRAW 影像時,每次按下快門都要經過 2-3 秒的等待時間,因為我們即將面對是一張 50MB 甚至更大得多的 Apple ProRAW 文件。這對於適合手機攝影的許多場景之下,都可能會讓你錯失記錄的最佳時機。

因此,我會建議你在更多時候優先考慮使用 1200 萬像素模式拍攝,出色的快門速度、準確的色彩表現、合理的文件尺寸,這些你已經熟悉的 iPhone 影像優勢都能得到完整保留。這樣也並不會浪費 iPhone 14 Pro 的新的硬件能力,因為全新的四合一像素傳感器、光像引擎,以及「久違」的 2 倍焦段都能幫你把照片拍得足夠快、足夠好。而在面對環境更為複雜、細節更為豐富的場景時,4800 萬像素之下的 iPhone 影像都將讓你驚嘆於如此高分辨率下的完全不一樣的視界。

抓拍吐舌頭的小貓,使用 iPhone 14 Pro 拍攝 (1200 萬像素廣角 1x 鏡頭 HEIF),圖像經過壓縮處理。

好在 iOS 也為我們提供了快速切換的能力,當我們不需要使用 4800 萬像素模式拍攝時,可以直接通過相機界面右上角的「RAW」按鈕關掉它,而不需要頻繁在系統設置中切換。不過稍顯遺憾的是,快速切換意味着放棄 Apple ProRAW 在影像信息保留以及後期調整空間方面的優勢,因為我們只能在 4800 萬像素 Apple ProRAW 和關閉 Apple ProRAW 之間選擇。如果你仍希望在享受高速快門的同時能夠拍攝一張 1200 萬像素的 Apple ProRAW 影像文件,目前只能通過系統設置在不同像素模式之間切換,或者徹底關閉 4800 萬像素選項,也希望 Apple 能在之後的軟件迭代中繼續優化不同攝影模式切換的軟件體驗。

結語

屏幕、影像、靈動島,這是 Apple 在 iPhone 14 Pro 中交出的主要答卷。

這代 iPhone 的變化,可以說很大,也可以說很小。變化之大在於,全新加入的「靈動島」毫無疑問將成為 Apple 開發者們的必爭之地,它也將在 Apple 的 AR / VR 產品到來之前,成為 App Store 應用生態發展的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而後者也是促使 iPhone 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變化之小在於,當新一代 iPhone 幾乎只有「靈動島」作為主要賣點的時候,確實也不一定會讓所有人都買賬,至於這代 iPhone 是否能夠成為繼 iPhone X 之後下一個時代的里程碑式產品,現在就下結論確實也還為時尚早。

不可否認的是,「靈動島」的出現絕對能夠成為人機交互設計史上一次精彩的創造,或許也將引領智能手機行業走進下一個「潮流」。不管你是否喜歡「靈動島」,它都會像 MacBook Pro 的屏幕「劉海」一樣,陪伴 iPhone 走過接下來的許多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