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好書:《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

讀了一本好書,分享給大家:《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時,我頓悟到的5個真理》。這本書寫於2014年,作者是蓋伊·斯皮爾。


蓋伊·斯皮爾的人生故事

斯皮爾是一位牛津和哈佛的高材生,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工作。但是開始的幾年,華爾街的工作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深入虎穴。

斯皮爾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投行。在這家投行,要實現自己價值的唯一途徑,就是促成交易。

結果發現,好的交易通常都被高盛摩根這種大投行搶走,斯皮爾所在的小投行,能做成的交易,就是找一些非常聳人聽聞的機會,然後把它們兜售給天真無知、充滿希望又不了解情況的大眾。

更令斯皮爾痛苦的是,他的牛津和哈佛的學歷對東家的價值,只不過是用證書來裝飾他們交易和文件。

最後甚至還差點被牽涉到證券欺詐罪中。搞得斯皮爾一度非常痛苦,為了需求逃避,每天在午餐時候去公園跟人下象棋消愁。

之後,斯皮爾也是偶然機會在書店讀了《聰明的投資者》,又讀了巴菲特的傳記,經歷了一系列的轉變和自省,走上了價值投資的正道。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就是講斯皮爾的整個成長故事,非常有精彩有趣。讓我感到特別有意思的一個環節,是促使斯皮爾重塑自己思考的契機,居然是去聽了一場托尼·羅賓斯的成功學演講。

「托尼·羅賓斯是一位白手起家、事業成功的億萬富翁,是當今最成功的世界級潛能開發專家。」

看一下這個介紹,就能聞到那種濃濃的美國成功學味道,其課程也是充滿了各種洗腦。作為一個接受精英教育,一路優秀過來的高材生,一開始斯皮爾是拒絕的。總之,機緣巧合,斯皮爾還是去了。

當一個人身處深淵中時,即使是這種成功學雞湯,也可能是一種積極的力量,讓其重回正軌。

斯皮爾對此的感悟是,這是一種人生的明智做法:只要有機會去做某件不確定但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事,就值得去嘗試。

回想起我自己剛聽說股票投資的時候,也天然地就認為是賭博是危險。但是促使認知轉變的契機,也是源於這種嘗試的心態。

羅賓斯的成功學啟發了斯皮爾,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所受的精英教育,重拾積極心態,並且開始向投資領域裏真正偉大成功的一些人學習。

斯皮爾在1997年創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藍寶石基金。最初的投資,來自於他父親的一百萬美元。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加上斯皮爾父親的追加投資,後來他父親的兩個生意夥伴又加入進來,藍寶石基金開業的時候,凈值為1500萬美元。

至2014年,藍寶石基金累計收益463%,年化約10%;標普500指數同期累計收益167%,年化約2.9%;伯克希爾股價同期漲幅約433%,年化9.7%。

絕對收益看不算很厲害,但是從相對收益看就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這期間,經歷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機等等。

斯皮爾於2007年6月,和投資大師莫妮什·帕伯萊出價65.01萬美元,競拍到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


巴菲特的狂熱粉絲

書名叫做「頓悟5個真理」,其實不是頓悟。共進午餐前,斯皮爾就已經是巴菲特的狂熱粉絲了。

根據斯皮爾從成功學中學到的辦法,斯皮爾幾乎是像素級地模仿了偶像巴菲特。

「我不斷閱讀有關他的資料,研究他購買的股票,儘可能地複製他偉大的做法。在我們拍得慈善午餐之前,我已經連續十幾年造訪奧馬哈、參加他的公司年會了。」

斯皮爾還參加了一個叫「黃伯克」的巴菲特粉絲俱樂部。

後來斯皮爾還搬到僻靜的小城市居住,辦公室的布置都盡量學巴菲特,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也來自於對巴菲特的學習,最後甚至連打橋牌也學。

總之,斯皮爾不僅學習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同時也徹底地學習了巴菲特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重塑了自己的內心,獲得了幸福。

人生的成長,最幸運的,莫過於找到了能給自己帶來光明的燈塔。


5個真理

真理1:堅持自己的原則

遠離槓桿,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則。

斯皮爾講述了他如何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歷,當時他的基金一年內跌了近50%,「每個毛孔都在流血」。

這時候才深刻體會到,巴菲特的最大優勢,不僅是他驚人的智力,還是他的結構優勢:他擁有永久性的資金。

巴菲特說,投資時,性格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斯皮爾用他自己的經歷體會到,比性格還重要的,是擁有永久性資金的結構優勢。

真理2:遠離瘋狂的人群和噪音

巴菲特說,投資者最重要的素質是保持理性。

但是保持理性太不容易了。我們不能指望用意識來控制潛意識,通過腦力來克服非理性傾向,是難以實現的。

不過承認自己無法完全控制大腦,接受大腦的不完美,倒是就有辦法改善這種情況。

自我控制很難,那就通過改變環境來約束自己。保持專註力很難,那就排除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可能的干擾;控制飲食很難,那就不要讓食物出現在家裡。

保持理性的辦法也一樣,遠離非理性的環境。比如巴菲特住在奧馬哈,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會議等等做法。

總之,通過一系列物理層面的隔離,給自己創造一個理性的環境,有助於保持思想上的理性。

真理3:永葆童真與好奇心

非常認同作者的這個感悟:如果你投資之外的生活出問題了,陷入了混亂,或者受到了抑制,那麼你很難進行良好的投資。

投資不是一切,追求幸福才是我們的真正目標。

巴菲特所說的「跳着踢踏舞上班」,才是成功的投資真正的樣子。

讓自己快樂起來,讓投資工作充滿樂趣,才是值得去追求的狀態。

記得有一段時間,看到老唐讀書之多,算了算要讀完老唐曾經推薦過的書,以自己的速度,根本追不上,還因此而非常焦慮。

後來聽到天南老師講,學習大師,未必要成為大師,最重要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確實,也許永遠也趕不上老唐的閱讀量,但是沒有關係,快樂地閱讀,有所收穫就夠了,讀書的目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投資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幸福的生活狀態,都不是為了比賽。

真理4:培養並維繫有價值的人際關係

給斯皮爾最大幫助的,是投資大師莫尼什。斯皮爾對他的描述是這樣的:

「我看到,他先是多麼地專註於建立一份真正的友誼,然後就是不斷地想辦法給予,而不是索取。他不愛出風頭。他不施加給他人任何負擔。他好像只是在問自己: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有時候,他會鼓勵你,或者給你提供建議;有時候,他會介紹你與其他人相識;有時候,他會送給你一本書作為禮物,或者委婉表達自己對你的看法。」

「我看到,莫尼什通過這些做法建立了驚人的人際圈,人們都為他祝福,都願意想辦法幫助他,以感謝他的善良。這種眾人拾柴的無比強大效果,只有給予者才能得到,而不是索取者。」

在人際關係中永遠做一個給予者,我要認真向莫尼什,以及人群中所有的給予者好好學習。

真理5:忠於自己

最後一個頓悟很有哲理。

證券市場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能戳穿我們的一切弱點,比如自大、嫉妒、恐懼、憤怒、自我懷疑、貪婪、不忠、懦弱等等。

若想要持續地獲得成功,就必須直面自己的弱點,隨時保持一種極端坦誠和自省的狀態。

巴菲特對自己所犯錯誤毫不留情的批評,就是這種極端坦誠的寫照。

認識清楚自己的能力圈,不自欺欺人,誠實地面對自己,是我們在這個市場生存的根基。若我們習慣欺騙自己,投資的大廈終將坍塌。


結構化、系統化的投資方法

斯皮爾還提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很實用,當然這適合他,我們可以作為參考。

為自己建立更加結構化、系統化的投資方法,可以讓自己的行為更有規則,更有可預測性,減少決策流程的複雜性。鑒於大腦有限處理能力,簡化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

可以給自己設計一些關鍵的投資流程,例如包括找到股票的時候應該讀哪些材料以及閱讀順序,與誰討論,如何交易股票等等。形成一些行動流程和步驟,大方向上就不會有問題。

斯皮爾投資的8條規則:

規則一:盡量少看股價,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想辦法在物理上進行隔離。

規則二:如果推銷者能從我購買中獲得個人利益,不要買它。

規則三:不要和公司管理人員談話,不論他們看起來多有魅力,多有說服力,多和藹可親。

規則四:按正確順序研究投資信息,從最客觀最官方的信息開始,最不客觀的留到最後,例如最後再讀券商研報。

規則五:只與沒有私心的人討論你的投資觀點。討論的目標不是獲得正確答案,也不是智力競賽,而是分享經驗和信息。

規則六:永遠不要在開市期間買賣股票。

規則七:確保你買入的股票是你足夠的,即使買入之後就腰斬,你也願意持有兩年。

規則八:不要討論你當前的投資,避免以後可能反悔的時候,干擾你的理性操作。


最後一道防線:檢查清單

檢查清單的想法,來自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阿圖·葛文德。用他的話來說,「搶救工作已經變得超乎尋常的複雜,哪怕是我們最頂級的專家也難以避免一些小差錯。」

葛文德教授描述了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一名重症監護專家,普洛諾佛斯特醫生的工作。普醫生拿了一頁紙,列出了避免感染的所有必要步驟,這些步驟都是「傻瓜式」的,然而事實上,醫生們至少會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身上跳過至少一個步驟。

開始使用檢查清單之後,醫院減少了很多感染死亡病例。

其實這是一套在很多領域裏都在使用的工作方法。

比如我曾經在設計院工作的時候,一個項目的圖紙在出圖之前,都必須經過「三級校審」流程,每個設計院也都會有校審細則,也就是圖紙的「檢查清單」。

設計人員的圖紙要首先交給校對人員進行校對,確保沒有錯、漏、碰、缺等低級錯誤;再交給審核人員進行審核,確保沒有違反規範,設計不合理等技術問題;最後一道再是交給總工進行審定,確保項目整體上符合設計要求。

越是複雜的領域,「檢查清單」就顯得越是實用。對於投資這個非常複雜的領域,即便頂級專家巴菲特也會犯錯,總結失敗案例中的寶貴教訓,形成投資的「檢查清單」,有助於避免犯下低級錯誤。

斯皮爾和莫妮什就將他們曾經犯過的錯誤,分門別類,總結出了大約70多個條目,每次扣動扳機之前,都將「檢查清單」從抽屜里找出來,逐條核對,看看自己有沒有漏了什麼。

不過斯皮爾強調,形成自己的「檢查清單」,並不是一個可以外包的工作。適用於別人不一定適用於自己,只有從自己的經歷、知識出發,認真分析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才能找到自己容易反覆犯錯的地方。

這麼看來,自己犯過的每一次錯誤都是寶貴的財富。正如巴菲特將投資伯克希爾這個錯誤,永遠地釘在自己腦門兒上,儘管代價巨大,但是也正是從中學習的智慧,塑造了巴菲特後來的成功。

爭取每年更新一個自己版本的投資「檢查清單」。

最後,作者列舉的書單也非常有營養,值得找來一讀。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價值營造」。

➡從這裡出發,去向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