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那不勒斯7月11日電(新華社記者王子江、公兵、周暢)孫麒麟教授已經是第七次作為中國乒乓球隊的領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了,但7月7日男子團體決賽之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緊張,因為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帶隊參賽,他不想看到冠軍在他面前丟掉。
7月7日,中國隊選手朱霖峰(左二)、於子洋(左三)、趙子豪(右三)和孔令軒(右二)在頒獎儀式上。當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舉行的第30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乒乓球男子團體賽決賽中,中國隊以總比分3比0戰勝中國台北隊,獲得冠軍。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最終中國隊以3:0戰勝中國台北隊奪冠,孫麒麟如釋重負,兩天後就是他的70歲生日,這位在上海交大執教了45年的老教授,終於可以毫無遺憾地退休了。
「這次比以前任何一屆都渴望冠軍,因此我感覺很緊張。男子團體以前一次都沒有丟過,我已經70歲了,與共和國同齡,我希望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孫教授告訴新華社記者。
作為上海交大的講席教授,孫麒麟已經比正常退休年齡晚了10年,這讓他在熱愛的乒乓球教育舞台上,又多奮戰了10年,也讓他本已輝煌的職業生涯中,增添了很多絢麗的篇章。
7月7日,中國選手朱霖峰在比賽中發球。朱霖峰在第一局比賽中以3比0戰勝中國台北隊選手楊恆韋。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如果不是「文革」,出生在上海松江的孫麒麟本來非常有機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代表國家征戰國際賽場。他小學二年級開始打乒乓球,曾贏得當時松江縣兒童比賽冠軍,1964年又贏得上海市少年冠軍。1966年,他被迫放棄乒乓球和學業,下農村插隊。
後來,北京體育大學(原北京體育學院)招收工農兵大學生,給上海10個名額,孫麒麟因為練過乒乓球,有運動員證書,再加上在農村勞動表現好,幸運地被錄取。但乒乓球荒廢了多年,再加上年齡偏大,成為專業運動員的希望已經破碎,他只能專心學業,希望將來從事乒乓球方面的教育事業。
孫麒麟在大運會賽場內
1974年大學畢業後,為了照顧家庭,孫麒麟放棄了去國家體委工作的機會,來到離家很近的上海交大,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除了中間有幾次被選派到國外擔任援外教練和國家青少年隊教練,45年來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上海交大度過的。即使擔任交大體育系主任的20多年時間裏,他也始終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
在教學之餘,孫麒麟積極從事裁判工作,1988年他成為國際裁判後,開始活躍在國際賽場上,他曾經執法過9屆世乒賽,其中在5屆世乒賽和7屆世界盃賽上擔任總裁判長或者副總裁判長。作為國際奧委會的技術官員,他還參加過三屆奧運會,參加過的其他國際比賽更是數不勝數。2008年世乒賽期間,當時的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親自向他頒發「貢獻獎」,表彰他為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直到今天,孫麒麟仍然是得到這一殊榮的裁判員第一人。
2008年2月28日,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左)在頒獎儀式上與第49屆世乒賽裁判長孫麒麟合影。當日,沙拉拉在廣州舉行的特別會議上向中國的張燮林、孫麒麟授予貢獻獎,表彰其為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並特別指出孫麒麟是得到這一嘉獎的裁判第一人。 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中國憑藉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才把乒乓球弄成世界上第一流的項目,它如同美國的籃球、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因此不管什麼比賽,中國乒乓球都必須要拿冠軍的。」孫麒麟說。
孫麒麟曾經把劉國梁、劉偉、徐莉佳等39位奧運會冠軍和世界冠軍招到上海交大讀書,作為上海交大體育科研所所長,他現在還擔任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和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帶着兩個博士生和八個碩士研究生,但他最感到自豪的,是堅持每周兩次給本科生上課。
圖為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孫麒麟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當日,中國大、中學生體育協會年會暨中國學校體育峰會頒獎典禮在江蘇蘇州舉行。新華社記者孟永民攝
本科生的課程其實最難上,每個班32名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接近二級運動員的水平,有些是從零開始,但孫教授認真對待每一分鐘和每一個學生。
「有些學生雖然不會打球,但20年後都是社會的精英,人也聰明,人家既然選了你孫麒麟的課,你就必須教會他。」
他說,每個學期18個星期的課,他的目標是,「不會的學會,會的進一步提高,水平高的人向高處拓展」。
每次上課,孫麒麟對學生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90分鐘如果不能大汗淋漓,就不是上體育課。一節課下來,學生的衣服濕了,老師的衣服也必須是濕的。」
孫麒麟對退休生活早就有了詳細的規劃,不管如何,他都不會離開熱愛的乒乓球。他首先希望進一步推動乒乓球段位制的實施,今年5月在布達佩斯舉行的世乒賽期間,國際乒聯召開了第16屆體育科學大會,孫麒麟在大會上介紹了與學生陳偉偉合著的論文《乒乓球項目設立段位制的思考及國際推廣策略分析》的相關情況,引起較大關注。他希望在建立乒乓球運動技能等級段位的過程中,更好地將該項目向國際推廣,發揮中國在乒乓球等級段位制的引領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乒乓球由初級到中級、高級甚至專業隊頂級的渠道,更好地服務於乒乓球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7月7日,中國選手趙子豪在比賽中回球。趙子豪在第三局比賽中以3比0戰勝中國台北隊選手王泰崴。 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他希望退休後每年能夠出兩本書,將自己從事乒乓球工作40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他希望進行體育史的研究,尤其是絲綢之路上的體育歷史,為此他已經計划到土耳其以及英國的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上海市教委還給了他一個培養上海高校後備人才的任務,他還會繼續做下去;很多的國際大賽,他還會受邀擔任競賽的顧問……
「我成長的年代,正好趕上榮國團為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我一生最幸運的是與乒乓球結緣,親身經歷了乒乓球60年在中國的長盛不衰,我沒機會成為專業隊的隊員,但我每天都感覺與運動員在一起,每天都感覺征戰在賽場上,這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孫教授感嘆道。
中文編輯:馬小林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鍾可心
簽發:張薇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