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探訪太行山深處的「慢火車」:村民眼中的致富車

穿行在太行山中的「慢火車」。 張強 攝

中新網鄭州12月19日電 題:探訪太行山深處的「慢火車」:村民眼中的致富車

作者:趙暉 張強 呂群富

在河南省新鄉市至山西省長治市間的太行山脈中,運行着一列鮮為人知的「慢火車」。從1959年到2017年,58年來,這趟時速不足45公里的「慢火車」,成為沿線群眾離不開的交通工具。

在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鐵時代」,「慢火車」似乎是遙遠的過去。但記者一行近日隨行新鄉至長治區間「慢火車」體驗一趟,親身感受到新時代「慢火車」被賦予的新功能:它是服務沿線百姓出行的便民車,是方便職工通勤的連心車,是催生旅遊熱潮的觀光車,還是助推經濟發展的致富車。

行駛於大山深處的「鐵公交」

從始發站新鄉站出發,隨着不停上坡、下坡、鑽隧道、過橋樑,「慢火車」一路向西,開赴山西長治

鄉村小站迎來度假的遊客。 張強 攝

「哐當,哐當,嗚……」6905/6906次旅客列車停在了鄭州鐵路局管轄的太行山脈腹地的四等小站東坡站。在稍顯狹窄的站台上,許多村民已等候多時,他們提着籃子背着筐,探着腦袋等待着這輛唯一聯絡外界的「鐵公交」。

這趟列車從河南省新鄉站始發,終點站是山西省長治北站,短短232公里,卻要停靠22個站點,全程運行5小時41分。由於列車沿途站點多是太行山裡的各個村,所以各個站點採取先上車後打票,村民們親切稱之為「鐵公交」。

在高鐵「霸屏」時代,這種時速不足45公里、平均每10公里大約10分鐘左右就要停靠一次的「慢火車」,貌似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但在山高路險、交通不便的偏遠太行山區,它卻是當地不可或缺的交通線,甚至是沿途村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

家住東坡站附近的李福生老伯是這趟車的常客,他告訴記者,他每個星期都要坐車到長治看外孫,107公里的路途票價只要9.5元錢。這段路程如果乘坐汽車,頻繁倒車不說,費用也要高出好幾倍。

據了解,6905/6906次旅客列車的最低票價只有3塊錢,對李老伯這樣收入較少的山裡人來說,是一定要選擇的交通工具。

「這列火車是村民與外面交流的主要橋樑,村民花費很少的錢就可以把大山裡的蔬菜、野果和家禽運到山外,換來必要的生活物資,同時還開闊了眼界和見識,為進一步脫貧致富奠定了條件。」在東坡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文輝告訴記者,「村民們都希望鐵路部門不要把『慢火車』停下來。」

在22個站點中,孔庄是最特殊的一個站,它位於河南和山西的交界,是該車進入山西的第一站,也是鄭州鐵路局管轄內唯一不通公路的站區。

46歲的李進軍是新鄉供電段的一名普通電工,在孔庄站工作10年了。李連軍的家在晉城,晉城地勢高,河南地勢低,由於從家到孔庄只有坐火車才能到,他通俗地把上班下班稱作「上山下山」,並且一周才回家一次。

「慢火車」沿線簡陋的站台。 張強 攝

「還好可以坐着火車『上下山』,要不然通勤都是大麻煩。」因為村裡沒有集市,買菜做飯不方便,每次「上山」,李連軍都會準備好一周的糧食和蔬菜。生活雖然清苦,但李進軍依然樂在其中,「原來站內什麼娛樂設施都沒有,心情煩悶的時候只能對着大山吼一吼。現在鐵路『三線』建設越來越好,站區條件大有改觀,工作之餘能伴着青山綠水,別有風趣。」

「慢火車」是村民眼中的致富車

「高鐵給旅客帶來的是『彈指一揮間』的快意,而慢火車帶來的是『悠然見南山』的愜意。」「慢火車」上,偶遇文藝女孩兒閔靜亞。她說她是從網絡看到有穿梭太行山脈的「慢火車」,於是就專程買票體驗一下慢節奏下的恬靜生活。她的目的地是到孔庄遊玩。

孔庄本是河南和山西交界處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村莊,但這些年來這裡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們大都是乘「慢火車」而來。

59歲的孔二喜是孔庄村民,考慮到近年來孔庄的遊客越來越多,子女又在外務工不常回家,老孔和老伴便把家裡閑置的房子改造成了農家樂,提供餐飲和住宿服務,沒想到一年竟帶來四五萬元的收入。

「上世紀70年代,這趟列車的最低價格是2角錢,後來漲價到1元錢,如今由綠皮車換成了空調車,價格也漲到了3元錢。」孔二喜說,這條鐵路沒有開通的時候,村民想要外出,只有趕着毛驢趟着村裡的白水河,步行一天到最近的城鎮。

票價最低3元,這對於喜歡四處採風的「驢友」們來說,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

每逢周末,乘坐「慢火車」前往孔庄度假的遊客絡繹不絕。愈發高漲的旅遊熱也吸引着孔庄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回巢」。他們通過推廣農家樂、農產品,實現增收脫貧。

孔庄村支書孔新軍對「慢火車」情有獨鍾:「由從事較低附加值的農牧業轉變為中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往日破敗的山村正轉變為美麗鄉村,貧困地區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鐵路功不可沒。」

孔庄的變化僅是一個縮影。沿途的上黨、後寨、東坡等鄉村站點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前記憶中煙塵瀰漫的運煤通道已然變成了鳥語花香的出行憩站。

奔小康的腳步不停,「慢火車」也不要停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慢下來的火車,給了村裡人駐足等候、互敘鄉情的時間,也給了城市人回歸自然、釋放壓力的空間。一列看似被時代甩下的「慢火車」,卻幫助一部分人留住了一種恬淡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一種消融的質樸情懷。

據了解,6905/6906次旅客列車是河南省最後一列跨省「慢火車」。不過這趟「慢火車」屬於「套跑車」,從新鄉到長治跑慢車,從長治到北京跑快車。

「這趟『慢火車』也算是進京車。」據現場添乘的鄭州客運段北京三隊隊長趙義強介紹,所謂「套跑車」就是指這列火車不止跑一條線路,往往利用發車間隙跑一趟短途,然後才正式跑長途,相當於「小環扣大環」,這種「擠」時間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資源浪費,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運輸效能。

一直在為村民尋找致富路子的孔新軍說,百姓們奔小康的腳步不停,希望這趟「慢火車」也不要停下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