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小龍情史為賣點、讓李小龍變猥瑣, 那些年, 被電影拍壞了的李小龍

皮哥前幾日之前寫的有關「電影《好萊塢往事》被緊急撤檔一事」的評論文章在發佈後反應熱烈,網友們都對昆汀這次在電影中塑造的狂妄高傲的李小龍形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絕大部分網友都認為這件事沒必要上綱上線,而應該尊重導演的電影創作,因為電影中的虛構形象和現實不能劃等號,最多也就是昆汀這類藝術家異於常人的「惡趣味」。

議論昆汀爭議做法的同時,我們也該反思自己,因為說到故意黑李小龍這種事,我們國產電影里可沒少做,與之相比昆汀在《好萊塢往事》里只是小兒科。

接下來皮哥就盤點一下影史上那些以李小龍為主角或者有出現李小龍的電影,來看看他在銀幕中的那些形象與真實有多大出入。

一、《葉問:終極一戰》,讓李小龍變「猥瑣」

說到拿李小龍往死里黑的電影,皮哥首先想到的就是2013年的《葉問:終極一戰》,這是一部以葉問為主角的電影,由邱禮濤執導,黃秋生飾演。

隨着甄子丹《葉問》系列的上映,這部電影明顯是想蹭一波熱度。

人物形象是皮哥最想吐槽的一點,找身高180cm的黃秋生來演163cm的葉問,接近二十公分的差距讓皮哥很難對人物形象有代入感。

而直到後半部分才出現的李小龍形象,找了一個叫做張俊傑的路人來飾演,無論面容、身材、形象都和李小龍真人相去甚遠,且說話的語氣和形態更加令人只能聯想到兩個字——猥瑣。

說實話,皮哥看到這個人物的出現是有點震驚的,也不能理解為何電影主創要如此損害李小龍的形象。

如果說只是一種調侃的話,其傷害值比《好萊塢往事》要大兩倍以上。

二、《李小龍我的兄弟》,李小龍變劇情「傀儡」

在2010年的電影《李小龍我的兄弟》中,片方選擇了年輕陽光帥氣的李治廷出演李小龍。

電影籌備了很久,主創也花費了很多精力在於還原歷史細節上,上映時正趕上李小龍誕辰70周年紀念日,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但電影在打情懷牌的同時故事卻非常單薄,李小龍的形象完全體現不出個性,反而成了一個僅為了串聯起那些如走馬燈般出現的香港影壇歷史人物而存在的「傀儡」,其本身的經歷和感情線形同雞肋。

電影也毫無意外的招致口碑和票房失敗,全國票房僅1300萬元,簡直慘不忍睹。

三、《死亡塔》,借李小龍之名圈錢之作

李小龍去世5年後,嘉禾以李小龍生前未完成遺作《死亡的遊戲》為基礎,重新製作了一部《死亡遊戲》上映,韓國演員金泰中負責按照劇情完成「主演李小龍」的背影和動作戲份,但他其實一點都不像李小龍,也不知道當年是怎麼被選中的。

1981年金泰中又主演了拿李小龍圈錢的另一部電影《死亡塔》,之後還出演了不少動作片。

這其中包括1986年元奎執導的《血的遊戲》,尚格·雲頓出演反派,金泰中飾演的李小龍是片中男主角的導師。電影很中二,動作戲也沒什麼亮點,李小龍的出現不過是個噱頭,金泰中的表演可以忽略。

四、《李小龍與我》,以李小龍情史為賣點

70年代還有一部《李小龍與我》不能不提,因為那是根據李小龍的紅顏知己丁佩「自曝」的和李小龍的情史創作的故事。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丁佩關於李小龍死亡當天發生的故事細節的交代。

但這部電影充滿了丁佩一廂情願的意淫,故事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

李修賢雖然形象氣質都很好,飾演李小龍還是有所欠缺,身形線條就不在一個檔次,看着他的形象觀眾很難將其和李小龍聯繫到一起。

五、《龍之誕生》,李小龍對戰少林武僧

最近一次講述李小龍故事的電影是2016年的《龍之誕生》,也是好萊塢作品,由伍允龍飾演李小龍。

電影也打着李小龍生平傳記的招牌,但且不說伍允龍的形象問題,單是把黃澤民塑造成了一個少林武僧,讓李小龍跟一個和尚打架就已經夠違和的了。

六、台灣何宗道模仿「太過刻意」

細數那些李小龍扮演者,如果回到70年代,很多人會認可來自台灣的何宗道。

他被稱為「李小龍第二」,英文名就叫做「Bruce Li」,出演過很多模仿李小龍的電影,也曾在《一代猛龍》(1974年)和《李小龍傳奇》(1976年)兩部電影中飾演李小龍。

何宗道身高176cm,比李小龍還要高些,形象、氣質、武術功底都很好,也普遍被觀眾接受,但刻意去模仿一個人,就會永遠活在其陰影下,肯定不能夠走得太遠。

也許是對此深有感觸吧,他竟然在1984年自導自演了一部叫《龍的影子》的電影,李小龍的弟子丹·依諾山度也有出演。

何宗道一直活躍到1990年,還處於剛滿40歲的當打之年便隱退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七、《葉問》系列中李小龍形象受好評

對比前六個不同版本的「李小龍形象」,甄子丹版《葉問》系列中對李小龍的處理就要正面很多。

一個童年時期的李小龍出現在2010年的《葉問2:宗師傳奇》的片尾彩蛋中,由甄子丹的小徒弟蔣岱言飾演。出來只是一個鏡頭,說了一句無哩頭的話,雖然與史實無關,卻也很有趣。

既然提到童年李小龍,那皮哥需要插述說明關於李小龍形象的版權問題。

李小龍的妻子琳達·埃莫瑞和女兒李香凝,與他的家人李振輝等人,就此也曾有過爭執,後來達成共識,從李小龍出生到1959年離港之前的形象版權歸李小龍的家人所有,1959年到美國後直至逝世前的版權歸妻女所有。

但李振輝一方在使用李小龍版權時,也一直小心翼翼,避免引起爭端。因此在2015年的《葉問3》中,由陳國坤飾演的李小龍也僅是以彩蛋的形式客串登場。

皮哥一直覺得在眾多李小龍模仿者之中,陳國坤的形象是最像的,至少達到了八成,而其他人都不到五成。

早在周星馳拍攝《少林足球》時,陳國坤就因為形象與李小龍相似,被發掘出來飾演片中的四師兄。

在2008年得到了出演央視版《李小龍傳奇》的機會,為此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操練起一身的肌肉。

而在《葉問3》中,他基本上延續了在《李小龍傳奇》中的形象。

除此之外,陳國坤還在2013年的Johnnie Walker酒水廣告片中擔任過李小龍CG形象的替身。皮哥當年突然在電視上看到那則廣告時真的很震驚,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用CG畫出來的。

年底上映的《葉問4》中會以葉問闖蕩美國為主線,在演員表中陳國坤的名字緊挨着甄子丹,皮哥估計到時候陳國坤版李小龍會有更多的戲份。

八、好萊塢出品《李小龍傳》,打戲掩蓋了面容差距

好萊塢出品比較良心的李小龍電影是1993年的《李小龍傳》,由皮哥很喜歡的大塊頭李截飾演李小龍。

李截有一身誇張的肌肉,身高也達到了178cm,他的胸肌比李小龍的還要大塊,只是背肌差了點,是眾多扮演者中身形最好的,只是面容就跟李小龍差很多了。

電影基本按照李小龍一生的經歷來講述,作為一部純動作片而不是傳記片,其中加入了大量動作戲,李小龍走到哪裡,哪裡就來一場打鬥。

雖然故事無哩頭,也經不起推敲,但打得很過癮,是皮哥小時候喜愛的電影之一。

九、《李小龍傳(龍在江湖)》,性格詮釋是最大亮點

皮哥小時候看過一部製作很良心的電視劇,1992年的《李小龍傳(龍在江湖)》。劉家良在片中飾演李小龍的父親,叫李百川而不是李海泉。

飾演李小龍的是吳大維,雖然沒什麼武術功底,性格卻有些相似。

本劇共30集,港式的故事配上精彩的動作戲,在90年代算得上很認真的作品了,可惜現在網上找不到全集。

不管是《好萊塢往事》中昆汀對李小龍「傲慢」形象的塑造,還是上述9個影視版本中形神層面的模仿,其實觀眾想看到的只是歷史上真實的李小龍,不過分誇張,也不主觀醜化。

有部分網友提到李小龍當年的性格的確有些「狂妄高傲」,並且舉出了他之所以去美國讀書就是因為打架滋事而惹出大麻煩才不得以而為之。

針對這一點皮哥倒是要說明一下,根據皮哥這些年對李小龍較為深入的了解,他生前的確有高傲和暴躁的一面,也曾有身上帶着刀去羅維家樓下找他干架的黑歷史,當時亦被香港八卦媒體起了一個「狂龍」的外號。

而他在少年時期,由於葉問鼓勵其門下弟子多與人交流切磋,包括李小龍在內的詠春門人也沒少跟人打架,多是在天台較技,也有在兩不管的九龍城寨比武的經歷,甚至李小龍也被叫做「九龍四虎」之一。

據皮哥所知,李小龍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對待他喜歡或與他親近的人,能夠推心置腹;而對於他厭惡的人,就往往會非常狂妄暴躁。

元華也曾回憶說在《龍爭虎鬥》片場,李小龍對香港公司的工作人員態度一向很好;而對於好萊塢團隊則換上另一副面孔,動不動就大發雷霆。這其實與他早年在好萊塢受到不公正對待而憋了滿肚子怨氣有很大關係。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李小龍身上的缺點有很多,讓皮哥來說的話能夠單獨寫上一篇文章。

但皮哥喜歡李小龍的最重要一點是,他很真實、直接,從來不會掩飾自己,無論是優缺點都表露無遺。

李小龍對於武學極其痴迷,且將其上升到一個哲學的高度,這是同時期的武術家很少能夠做到的,也是他即使從來沒有擂台戰績、卻依然能在武術界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