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讀懂老舍的《茶館》,就看清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戲劇界泰斗曹禺曾說:「《茶館》的成就前無古人,蓋世無雙。」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瑰寶。

該劇本自1958年問世以來,已經上演了七百多場,依舊備受矚目。

老舍以裕泰茶館為背景,用70多個出場人物,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舊社會變遷中光怪陸離的眾生相。

從清朝末年、軍閥混戰到抗日戰爭,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洪流中浮浮沉沉。

有人麻木不仁,有人拚命抗爭,也有人樂善好施、渡己渡人。

在一幕幕人生百態、一場場人間悲喜中,藏着許多人性的真相。

當你讀懂了老舍先生的《茶館》,你會明白人生有三重境界:

愚者沉淪,智者自渡,聖者渡人。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弱者相食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北京城危機四伏,民不聊生。

城裡的裕泰茶館,卻依舊人聲鼎沸,熱熱鬧鬧。

太后身邊的紅人龐太監,閑來無事到這家茶館喝茶。

但他發現過去對自己畢恭畢敬的財主,現在都敢跟他耍嘴皮子了。

為了給自己充充門面,他花錢買來了老婆和兒子。

老婆聰慧漂亮,兒子乖巧懂事,可龐太監卻從不善待他們。

他把在宮裡宮外受的氣,都發泄在了母子二人身上,對他們非打即罵。

改朝換代後,龐太監沒了權勢,侄子們合起伙來欺負他。

他把受的折磨,都加倍給了這對母子,對老婆又掐又擰,用煙簽子扎年幼的兒子。

飽受生活摧殘的底層民眾,內心更加麻木殘忍。

常到茶館惹是生非的打手小二德子,每次見到洋人、官兵,就嚇得遠遠躲開,不敢招惹。

而隨着社會動蕩,學生成了被打壓的對象時,他常去學校耍威風、痛打學生。

他知道自己打不過力氣大的,就專挑老實的學生下手,連女學生都不放過。

學生們被他打得遍體鱗傷,哀聲求饒,他置之不理。

旁人指責他手段下流,欺凌弱小,他也不覺得羞恥。

社會學家孫立平也提出一個概念:底層淪陷

如果你身處底層,就很容易陷入一種互害模式中,大家你踩我我踩你。

由於我們把大量的精力用來傷害對方,沒有精力去提升,沒有辦法逃離。

越無能的人,越喜歡欺負弱小的人,把自己的痛苦轉移到弱者身上。

身處底層不可怕,可怕的是相互為難的弱者思維。

人生已經很難,何必苦苦相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貪財無良,終會滅亡

書中有個人人痛恨的反面角色,名叫劉麻子。

為了賺錢,他不擇手段,成天倒騰洋貨,以高價賣給達官顯貴。

他拉皮條,將窮人家的女兒賣給別人當傳宗接代的工具或玩物。

龐太監的媳婦康順子,就是他去鄉下物色來的。

當時,他向龐太監要了二百兩銀子,卻騙康順子的父親說,對方只出了十兩。

憑藉賺取巨額差價,他短短几年間便斂財無數。

進入民國,他的膽子更大了,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只要錢給夠了,他都願意交易。

有一次,他跟兩個逃兵談買賣時,正好趕上部隊盤查逃兵。

兩個逃兵為了活命,拿原本用來買媳婦的錢,賄賂了部隊軍官。

軍官們既想撈錢,又不得不完成上級的指標。

於是,他們不由分說地綁了劉麻子,拿他交了差。

他大聲哭喊「冤枉」,卻沒人願意站出來替他說話。

軍官們把劉麻子拖到馬路中間,當場殺死了他。

《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足,咎莫大於欲得。」

如果不是貪財無度,哪裡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錢財是一把雙刃劍,取之有道則能安身立命,取之無道只會深入困途。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放下面子,才能扛起日子

裕泰茶館的常客松二爺常四爺,是一對交情甚篤的好友。

兩人都是八旗子弟,清朝年間月月都能領到錢財和米糧,過着衣食無憂的日子。

然而,時代的變遷,讓他們變得一無所有。

松二爺能寫會算,完全可以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但一向養尊處優的他,怎麼也放不下架子,抹不開臉面。

哪怕食不果腹,衣着寒酸,他也要每天提着鳥籠四處閑逛,在外人面前強裝體面。

最後,身無分文的他,活活把自己餓死了。

相比之下,常四爺卻能屈能伸,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埋頭干起了體力活。

他每天摸黑起床,挑着擔子沿街賣菜,還拜託王利發照顧自己的生意。

隨着年紀增長,體力漸漸吃不消後,他又改為提着籃子賣花生米。

踏踏實實靠力氣吃飯,讓常四爺安然度過了艱難歲月。

《史記·管晏列傳》中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在生存面前,面子一文不值。

面子是給別人看的,可有可無;日子好不好,卻只有自己知道。

為了被人高看一眼而透支自己,只會讓現實雪上加霜。

為了扛起生活重擔而學會低頭,才能把日子越過越好。

你努力養活了自己,顧好了家人,就是最大的體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被舊思維套牢的人,被時代所棄

幾十年間,世道說變就變,北京城裡一片衰敗景象。

昔日大街上的商鋪鱗次櫛比,行人摩肩接踵,從早到晚熱鬧非凡。

如今,商人們接連破產,那些百年老店紛紛關門。

玩鳥逗鸚的閑人寥寥無幾,巡警們也趁火打劫、搜刮錢財,新店鋪也大多隨來隨倒。

王利發從父親手裡接過來的裕泰茶館,卻在蕭條破敗中屹立不倒。

而王利發的經營之道,在於及時「改良」。

起初,他只賣茶、點心和飯菜,供來往客人吃喝、聊天。

民國時期,他將茶樓重新裝修,騰出一半面積做短租公寓,專門租給手頭寬裕的學生們。

後來兵荒馬亂,為了吸引當兵的、當官的進來消遣,他又增加了評書表演。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橫行,他還琢磨着要添女招待,站在門口招攬客人。

就這樣,靠着一次又一次靈活的變通,裕泰茶館在風雨飄搖中存活了下來。

王利發的房東秦仲義,也深諳審時度勢的重要性。

他原是有名的財主,靠出租祖輩積累的地產賺錢。

清朝末年,他察覺到時局混亂,變賣了眾多家產,早早改做了實業。

他引進先進機器,開了工廠,為民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

常看到這樣一句話:「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拘泥於陳規舊俗、固執於條條框框,遲早會被日新月異的變遷甩在身後。

敢於掙脫思維的牢籠,方能開闊視野,適境而生。

就像朱熹所說:「無所拘泥,則無不通。」

頭腦靈活,通時達變,才會在波濤洶湧的時代里,為自己找到一葉方舟。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人心永遠是相互的,你給予別人的善意,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王利發為人精明,處世圓滑,但心地非常善良。

常有衣着寒酸的算命先生、賣貨小販,到茶館裏吆喝,叨擾到了客人。

王利發從不粗暴地趕走他們,而是端上一碗茶,讓他們潤潤喉。

民國年間,茶館一度生意冷清,人手也不夠,老夥計抱怨太過勞累,想辭職不幹。

此時,康順子帶著兒子大力來到茶館求助。

原來,龐太監已經被侄子們虐待致死,他們母子倆也被掃地出門。

王利發手頭不寬裕,但不忍心他們流落街頭,收留了他們。

為此,康順子感激不已,決定盡心儘力地為茶館工作。

多年來,康順子不計較工錢,不喊苦喊累,把茶館當成自己家一樣愛護。

兒子大力長大成人,去西山參加革命後,康順子也捨不得離開。

直到解放戰爭前夕,一位國民黨幹部看中了茶館,要將它改為高級會所,還要把王利發和家人趕走。

堅持留下來,也許是死路一條;不留下來,一家人又無處可去。

王利發一籌莫展之際,康順子決定投奔大力,並冒險帶上了王利發的一家老小。

曾經向康順子伸出援手的王利發,如今在對方的幫助下,為家人謀了一條生路。

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人這一生,都在苦苦追尋幸福,殊不知福分都取決於自己的修行。

懷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最終受益的其實是你自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茶館》中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時代是英雄的時代,生活是人民的生活。」

時代滾滾如流,世事千變萬化,誰也無法行雲流水般地過完一生。

他人的刁難,處境的惡劣和生存的壓力,總能輕易淹沒在風浪中掙扎的小人物。

然而,沒有不拂曉的夜晚,也沒有熬不完的苦難。

如詩人金子美鈴所說:

「向著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點個,心懷希望,挺直脊樑,踏過千難萬難,活成自己最大的靠山。

作者:許朝暮,本文系每晚一卷書原創,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歡迎關注每晚一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