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回宮後的一個舉動表明,她要與允禮劃清界限恩斷義絕

導語:其實,甄嬛自從甘露寺回宮後,就已經打算與果郡王劃清界限、恩斷義絕了。是允禮在單方面的苦苦糾纏。而甄嬛卻想為了保全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幾個子女,不再立於危牆之下。

換句話說,甄嬛回宮後,是打算與踏踏實實與皇帝過日子的。只不過,在允禮的各種試探和要挾下,甄嬛不得不與他虛以委蛇罷了。

甄嬛與允禮的感情經歷,就跟太后與隆科多的感情戲碼幾乎是一模一樣,都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殺死曾經的愛人,哪怕他們是孩子的親爹!

1:宮闈醜聞有先例,同樣劇情復演繹,衣裙示警導風向,一杯毒酒封私密。

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皇帝一提起他的「十四弟」就格外敏感憤怒,而太后也好像被抓住了什麼把柄一樣,不敢在此事上與皇帝較真逞強。似乎顯得很沒底氣。

有些觀眾大概以為是因為太后偏愛老十四,致使皇上有些吃醋了,因此才容不下自己的十四弟。其實,真相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如果僅僅是吃醋,皇帝絕不至於這麼敏感,一提到老十四就怒不可遏。

最大的可能就是:皇上知道「十四弟」並不是皇阿瑪的親生兒子而是皇額娘和隆科多的私生子。並且,皇上小時候也曾親眼看見過太后與隆科多抱在一起的情景。

或許,老十四眉眼之間就有隆科多的影子,先帝嬪妃眾多,子嗣也眾多,可能並沒注意到這一點,但作為親眼見證過母親與隆科多姦情的皇帝,卻不得不往這裡聯想。

所以,太后與隆科多應該上演過和「甄嬛、允禮」一樣的戲碼。為心愛的男人生猴子。而且,「都是」從一件衣服上引發孽緣的。

隆科多為了把太后成功推薦給先帝,特意囑咐太后,選秀時要穿粉藍色的衣服,說先帝不喜歡粉藍色的衣服,一定會落選。彼時,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在一起了。

不料,太后卻被騙了,原來先帝最喜歡粉藍色的衣服。所以,太后毫無懸念地入選了。但隆科多並未放下這段感情,反而在太后入宮後,繼續與皇帝的女人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甚至還讓太后為他生下一個排行十四的「龍子」萬一這「龍子」能僥倖成為太子,自己將來不就可以藉助與太后與新帝的特殊關係成為「攝政王」么?

結果呢,最終卻是太后與先帝的親生兒子「老四」做了皇帝,這大概也是太后的「原則和底線」吧?再怎麼不守婦道,也要守住「國本」,守住皇家繼承人的血脈純正。

就如同後來的甄嬛,即便能讓六阿哥做太子,她也還是極力保全了四阿哥做皇帝,畢竟,四阿哥才是皇帝的親生兒子,那才是真正的「龍子」,她與果郡王再怎麼歡愛,在這層底線面前,她絕不退讓。當然,也可能是怕遭天譴,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

在這一點上,甄嬛與太后的抉擇何其相似?簡直如出一轍。包括後來給自己昔日的愛人賜毒酒,那也是乾淨利落,毫不手軟——只有這個男人死了,自己的孩子才安全,不管孩子的父親是誰,只要是自己生的,那就是自己的骨肉。作為母親,必須保護他,即便犧牲掉孩子的親生父親也在所不惜。

為了與昔日愛人劃清界限,太后在兒子登基後,也是一直拒絕與隆科多見面。儘管隆科多幾次求見,都被太后和皇上拒絕了。

沒有哪個女人會為了一個見不得光的男人毀掉自己的幸福、名譽和安穩的人生太后如此,甄嬛亦如此!

2:昔日碧衣裳,改換大紅裝,斬斷舊人愛,再度做新娘。

眾所周知,果郡王是喜歡綠色衣服的,正因為如此,浣碧葉瀾依才會投其所好,穿綠色的衣服,即便是綉有花樣圖案的,也會以綠色作為底色。

果郡王第一次見到甄嬛,甄嬛就是穿了一件綠色的衣服,果郡王與其說是被甄嬛的玉足所吸引,更不如說最初是被那身綠色的衣裙所吸引更準確。

而且,果郡王的別院中,種了很多碧色梅花,由此可見,允禮的確對綠色情有獨鍾,就像他的父皇偏愛粉藍色一樣。

甄嬛穿着綠色衣裙從酒席上溜出來「失足」,焉知不是早有耳聞「果郡王偏愛綠色」,因此才投其所好,吸引眼球呢?

然而,甄嬛在甘露寺懷孕回宮後,穿衣風格卻徹底改變了,不再穿果郡王喜歡的顏色,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穿上了熱情似火的「大紅袍」。

甄嬛不僅回宮時穿的這樣「喜慶」,但凡有果郡王出席的重要場合,甄嬛也盡量以紅色示人。即便不是「大紅袍」,旗頭上也會弔有紅色的流蘇。

這就如同是對果郡王的「紅色預警」:本宮「亮紅燈」了哈,請那位「左顧右盼,心術不正」的人提高警惕,切勿闖紅燈,不然會出人命的!這儼然是一副要與果郡王「劃清界限、恩斷情絕」的姿態啊。

甄嬛的潛台詞:不要招惹我,我現在是有丈夫、有孩子的「良家婦女」,已經不是你從前的「綠色蔬菜」了,而是吃一口就會辣「死人」的「大紅袍」,你自己要懂的規避風險哦!當然,甄嬛穿這件大紅袍還有一層別的意思,那就是震懾和提醒皇后的——

當初,甄嬛就是因為穿了純元的「大紅袍」才被宜修構陷獲罪的。如今滿血復活,自然是「從哪兒跌倒就要從哪兒爬起來。」潛台詞:你不是嘲笑我是純元的替身嗎?現在可不是了呢。看吧,如今皇帝已經愛上了真正的我。你以為這紅衣是我的傷口?其實不然,這恰恰是我因禍得福的轉折點呢。

所以說,甄嬛回宮後的這個舉動,堪稱一石二鳥、一箭雙鵰,既能警告果郡王「切莫靠近」,又能提醒皇后「勿忘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