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感慨,《甄嬛傳》都過去11年了,還是能隔三差五溜個熱搜。
這邊熱依扎剛憑藉飛天獎拿下,台下孫儷激動得為其熱淚盈眶。
而且孫儷的表情是真動容了,讓人看了都忍不住跟着一起落淚。
這個哭,孫儷直接把自己哭上熱搜第一了。
而兩人的友情再次感動了許多網友,於是乎,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甄嬛傳》又喜提熱搜了。
那些年她們一起演的《甄嬛傳》,也結下了許多一生珍惜的好友。
此外,這兩天網友在懷疑的「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和「斯人」也引發了網友對《甄嬛傳》的回憶
回宮之後的鈕祜祿甄嬛,利用流產把皇后弄成了禁足。
剪秋作為皇后的大宮女,為了替主子報仇,想謀害甄嬛的兒子六阿哥。
於是就有了以下劇情:
剪秋找太監弄來毒藥。
她把毒藥的粉末卡進指甲縫裡,準備在六阿哥的飲食里下毒。
那麼問題來了,目前網上廣為流傳的版本中,並沒有剪秋下毒的全過程。
只有蘇培盛複述過剪秋下毒的場景。
但仍有不少網友覺得肯定有。
她們甚至根據記憶畫了簡筆畫版場景圖。
為了這個鏡頭,「甄學家們」吵得不可開交,還驚動了剪秋姑姑本人。
她翻出了十多年前的劇本以及多年前劇組送的原版光碟,仔仔細細翻找。
都並沒有下毒的場景。
於是這段戲是否出現過徹底成了《甄嬛傳》的無解之謎。
不過,關於《甄嬛傳》,還有一個未解之謎困擾着青石,那就是:
《甄嬛傳》怎麼還沒「過氣」啊?
「甄學家」們現在簡直是拿着放大鏡在看劇,連嬛嬛眼裡的打光板都被扒出來了。
估計導演鄭曉龍都想問一句:你們真的沒有別的劇可以看了嗎?
青石在不知道第幾次回溫《甄嬛傳》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居然已經是2011年的古裝劇了。
然而就在幾天前,溫太醫的扮演者張曉龍在學校開講座的時候,學生們還在玩跟他玩《甄嬛傳》的梗。
可以說是一部經典到無以復加的作品了。
那麼,《甄嬛傳》這驚人的魅力和其經久不衰的特性究竟從何而來呢?
現在,就和青石一起,重新「過情關」吧。
1、用華妃和安陵容來聊聊它的人物立體讀,完美到讓人找不到漏洞
《甄嬛傳》能夠播出十多年仍讓觀眾念念不忘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人物塑造的立體度。
就連劇中的反派也不是單純的非黑即白就可以概括的。
比如蔣欣飾演的華妃年世蘭。
她在前期可是讓青石恨得牙痒痒。
她的哥哥年羹堯是皇上的寵臣,於是華妃也成了宮中最囂張跋扈、趾高氣昂的寵妃。
宮裏面她看不慣誰,就懲罰誰;
誰阻擋了她的利益,她就殺誰;
誰和她爭寵,她就害誰。
夏冬春因為公然站隊皇后,說錯了話,立馬就被華妃賞了「一丈紅」,從此廢了。
沈眉庄剛進宮初露鋒芒,皇帝讓她多學習管理六宮之事,招來了華妃的嫉恨。
於是華妃不僅處處刁難,還故意製造意外,命人推眉庄落水。
還讓眉庄陷入「假孕」風波,甚至想借瘟疫除掉她。
後淳貴人因撿風箏不小心聽到華妃賄賂官員,就被她痛下殺手,還偽裝成了意外落水的樣子。
樁樁件件,都證明了華妃是個善妒且心胸狹隘的人。
但這個心狠手辣之人,也有其可憐之處。
華妃深愛着皇上,卻因為哥哥位高權重而遭到忌憚,終生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
最終她得知真相,哀嚎「皇上你害得世蘭好慘啊」後撞牆而死。
華妃死得慘烈,被最愛的人害了一生。
如此可憎之人,從寵冠六宮到被賜死,從未彎下過脊梁骨。
華妃一角,被賦予了強烈的悲劇色彩,倒是叫人對她恨不起來了。
除了華妃以外,還有陶昕然飾演的安陵容。
因為出身低微,安陵容是個高度自卑且敏感的個性,處處謹小慎微。
甄嬛對她出手相助,她卻反過來害甄嬛小產。
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安陵容為什麼會「黑化」。
青石一開始也覺得安陵容太小肚雞腸了,有了誤會不溝通,直接就投奔皇后陣營害甄嬛。
後來才發現,其實安陵容的「黑化」也是有跡可循。
雖然努力地向上爬,又是精通制香刺繡歌唱,又是努力學會了冰嬉,但她始終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感。
開頭安陵容被夏冬春刁難,她縮着腦袋戰戰兢兢,連父親的官職都猶豫不敢說出口。
不過,她能進宮也是得益於自己的謙卑。
原本她也是要被撂牌子的,但安陵容在得知自己落選後又恭謹地說了一遍祝詞,得到了太后的賞識。
然後才有了甄嬛給她戴的秋海棠引來蝴蝶的一幕。
很顯然,太后喜歡安陵容謙和的性子,而皇上也是用秋海棠做借口,給太后一個面子。
但安陵容雖然謙和,耐不住也太自卑了。
當她去甄府找甄嬛會和卻看到穿得比自己還好的浣碧時,安陵容心中恐怕就埋下了一個種子。
劇中推動安陵容的黑化其實也是一步一步來的,與甄嬛的差距、皇上對她的輕視、皇后的虎視眈眈等等。
所以即便安陵容也有可恨之處,但她身上卻是可悲更多一些。
可以說後宮之中,就沒有人不是可悲的。
皇后被「嫡庶之分」折磨了一輩子,自己的孩子不治而亡,丈夫卻愛上了後來才出現的姐姐。
就連皇上,也是一生多疑。
感覺自己從未得到過太后的寵愛。
每個角色都很鮮活,有自己可悲可嘆的一生,讓人愛恨交織。
所以,《甄嬛傳》其實不僅僅是在講宮斗,更多的,還是在表達封建王朝對人與人性的戕害。
2、第一集就展現出橫跨全局的大局觀,劇情周密到沒有多餘廢話
除了人物以外,《甄嬛傳》最大的妙處就是劇情環環相扣,全劇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
而且邏輯上也是嚴絲合縫,十分周密。
在第一集,太后來催皇上選秀。
她說的話是:
「先帝嬪妃多,自然子嗣多。你後宮才這麼幾個人,皇后、端妃、齊妃。」
發現沒有?
這裡太后唯獨沒有提及華妃。
太后和皇上兩人都心知肚明,因為歡宜香的存在,華妃不可能有孕。
第一集就藏下了這麼細節的伏筆,不是多刷的觀眾真的難以發現這是一個「劇透」啊。
緊接着,太后帶東西給皇上吃。
她身邊的竹息姑姑特地說了一句這是隆科多給的。
竹息姑姑說的話就代表了太后想說的話,所以這裡不是多嘴。
而是太后在試探皇上的口風,想知道皇上是否獨寵年羹堯而對隆科多心懷芥蒂。
但皇上一想到隆科多與太后的私情,就吃不下了。
隨即他立馬放下了隆科多的醬菜,改喝粥。
一個小小的動作,太后就明白了皇上的態度,嘆了口氣。
而《甄嬛傳》劇情的周密性還體現在其橫跨全劇的上下呼應上。
從第一集雍正帝上位,到最後一集乾隆帝上位。
場景鏡頭基本一致,同時也預示着新的一輪明爭暗鬥又開始了。
讓人產生了一種永遠也無法逃離這後宮輪迴的痛苦。
尤記得最開始甄嬛在甘露寺祈禱「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這也確實是嬛嬛的一生所願。
直到後面「屠龍」的時候,她說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
「臣妾要這天下來做什麼?臣妾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
不得不說《甄嬛傳》在前後呼應這一點上真是拿捏得太到位了。
3、服化道細節,細到能暗示其性格和命運的走向
《甄嬛傳》播出這麼久還受到觀眾喜愛,其實和它優質的服化道設計是分不開的。
比方說每個角色服飾上紋樣的不同。
這不僅彰顯角色的身份,還暗示了其性格和命運。
例如甄嬛早期入宮搭配的服飾紋樣多為花草,這象徵了她的單純和善良。
而後來她回宮,地位一步步上升,服飾紋樣也變成了更加華麗的鳥獸。
《甄嬛傳》的服裝設計陳同勛認為:
色彩是比對出來的,任何畫面都不可能是一個顏色的獨立存在。
所以《甄嬛傳》里嬪妃宮女們的服裝、頭飾顏色都是精心設計過的,乍一看花花綠綠,但絲毫沒有俗氣感。
在遇到群戲時,配角不會搶掉主角的風頭。
觀眾也能從服飾上揣摩出人物位分高低和劇情的深意。
而且,這部劇中每個女角色的眉毛都很淡。
沒有什麼歐式挑眉和韓式平眉的妝容設計。
因為淡眉更有清朝女人的韻味,而且這樣一來眉毛也不會搶戲,更能夠讓觀眾注意到演員的眼神戲。
另外,劇里那些珠子、首飾、旗頭用料也很講究。
全手工製作,光是一道黏貼的工序可能就要花7天。
從妃子到宮女,不同階品、不同宮殿女子戴的飾品還都不能重樣。
劇里140多套首飾,總價高達上百萬。
這些用心的細節,構建了《甄嬛傳》特有的美感。
相比現在很多影視劇後期增加的各種濾鏡和磨皮以及不符合歷史的道具,這部劇更經得起觀眾推敲和研究。
這也是其長盛不衰、成為現象級神劇的原因之一吧。
4、11年仍不過時的原因
其實,《甄嬛傳》放到現在和新出的古裝劇相比,仍然是很出彩的。說實在的,無論從服化道,表演,還是劇本和製作的用心,《甄嬛傳》能這麼火,是它拍出了國產劇的良心。
群像戲幾乎已經是做到了極致。
就連劇中的小角色深挖也還是有立體度。
與此同時,劇中還集合了放到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過時的元素。
比如「替身文學」、「綠茶文學」等。
「莞莞類卿」儼然已經成為「替身文學」的代名詞。
因此儘管電視劇播出多年,劇中的情節和人設依然有很高的討論度。
多年過去,青石仍會讚歎於《甄嬛傳》里演員們的演技。
但劇里有好多演員們卻沒有在這部劇外有更高的突破了。
並非是他們演技退步。
而是再難有這樣一部處處完美的好劇和演員一起互相成就了。
好演員難得,好劇更難得。
《甄嬛傳》不過時,也是因為國劇再難有它的替代品了吧。
青石電影|嘰解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