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就是國慶檔殯葬行業的網劇《三悅有了新工作》
《三悅有了新工作》這部劇以遺體整容工作者的角度,用常人都避而遠之且忌諱的行業為切入點,講述最真實的人生與人性。通過這個特殊的職業,窺見往生者背後的秘密。
劇中趙三悅通過這樣一份工作,漸漸了解了死亡的意義和活着的價值,同時採用了諸多犀利又現實的案例,比如原生家庭的矛盾、女性職場的困境、城市拼搏打工者等。
一份工作的意義
在《三悅有了新工作》這部劇里,深度還原了最真實當代年輕人的影子。找工作受挫、與家人不和睦、對未來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躺平一直喪下去......在各種爭吵和針鋒相對下被趕出家門,並接受了一份與專業並不對口的工作。
在殯儀館工作的趙三悅見證了無數人的死亡,也見證了往生者與現實人們的羈絆後,開始明白:如果只是一昧地挑戰高難度工作,那是把這個行業看得太淺了。熟能生巧的技巧可以培養,但對死亡的共情和理解不能。
從躺平青年到做遺體化妝師中獲得成長,這種以喪治喪的方式其實更能觸達當代年輕人的內心。三悅的成長過程,可以放大為對整個95後青年群體生活現狀的關註:年輕人應該怎樣在快速運轉的社會中,承擔家庭的壓力、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迎接職場跟學歷的內卷?
劇中還有一個人物:從腫瘤科轉到臨終關懷部門的醫生羅大淼,他呈現卻是另外一種生死觀:如今癌症的發病率很高,我們如何與癌症相處、如何與親友告別,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需要學習和接納的。就如同「臨終關懷」,代表着【從積極治療到維護生命尊嚴】觀念的改變。
從這兩點出發,《三悅有了新工作》其實不僅僅是對一個行業、一個群體的關注,而是對人生每個階段成長問題的深入探討-----------為什麼所有關心你的人,都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很多行業正逐漸被理解和接受
死亡,是中國人避之不談的主題。殯葬行業、臨終關懷等更是如此。
然而,隨着《小敏家》和《三悅有了新工作》等影視作品的播出,大眾對保險、對殯葬、對臨終關懷等服務行業的認識越來越廣泛,接受度也在提高。
劇中除了講述殯儀館的故事,還有對臨終關懷療養院的宣傳。隨着人們對臨終關懷的了解,也逐漸接受了。
為什麼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能如此輕易被撼動?
因為無論是殯儀館,還是臨終關懷都只有一個目的:
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去的人安心地去,活的人安心地活。
正如那句台詞所說:
【醫生,是生的守門員;
殯葬,是死的擺渡人。】
對於死者,讓TA體面地來,有尊嚴地走;對於生者,沒有負擔認真地活。
也如《人生大事》所說的:中國人的葬禮,其實是治癒活着的人。
在我從事保險行業以前,我並不能真正理解到死亡的含義,更加無法理解一張壽險保單對活着的家屬意味着什麼,僅僅只是愛與責任嗎?作為一個極其理性的年輕人,又如何表達這種情感呢?作為一名保險行業從業者,我們在生死之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電影《尋夢環遊記》裏面說到,人之死有三次,第三次,當世界上最後一個人把你忘記時,才是最終的「亡」。佛經也說,眾生皆苦。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一張壽險保單渡生死的苦海,死而不亡者壽。
也許,我們能夠在這類影視作品當中體會到一點對生死的感悟跟啟發。
往期精彩內容:
你知道「保單受益人」有多重要嗎?每一個擁有保單的都建議看一看
作者介紹:
95後保險經紀人,新時代的保險從業者,專註保險、理財、養老規劃,願望是希望身邊的人能夠通過我改變對保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