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的《三悅有了新工作》,治癒了年輕人的「精神內耗」?

作者| 王若曄

編輯| 袁佳琦

Bilibili出品新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一部聽名字普普通通、看陣容缺少流量的網劇在豆瓣開分8.3分,站內評分9.6分。

與高口碑相呼應的,是這部劇嶄新的觀察視角和別具一格的故事內容。《三悅有了新工作》中的主角趙三悅是與當下許多年輕人一樣崇尚「躺平主義」,奉行「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躺一會」的非典型95後。他們獨立但缺乏毅力,想躺平卻又屈服於生活,有強烈的自主意識並且遵循內心世界。在趙三悅吐槽到,「為什麼不能讓喜歡工作的人工作,讓想躺平的人躺平。雖然沒有給社會創造價值,也沒造成過傷害呀!」的時候,彈幕上湧現了陣陣附和聲。這樣的主角人設,使得95至00後一代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

劇中的故事主線同樣着墨在趙三悅的工作和成長上。在母親眼裡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只會啃老的趙三悅,第一集便被大姨「騙」去了殯儀館工作。在殯儀館做化妝師的日子裏,趙三悅從剛開始對生死的茫然,再到真正感悟人生的意義,最後認真對待這份工作並與家人、工作和解。

通過主角的一次次成長,該劇用溫情的單元劇故事向觀眾介紹了遺容化妝師這一職業,也帶領觀眾更多地了解到人間的悲歡離合。《三悅有了新工作》的編劇游曉穎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曾說過,這部劇是包含着鮮明職業屬性的青春成長類型的劇,職業的殼是很明確的,也觸及殯葬行業的方方面面,但最終的落筆還是三悅和眾人成長的過程。

既講職場也說成長,既有親情也談溫情的《三悅有了新工作》,狠狠戳中了這一屆觀眾的內心柔軟之處。當喪葬行業被提到大熒幕上,用「喪」治癒心,《三悅有了新工作》成了2022年末一匹當之無愧的職場劇「黑馬」。這匹黑馬背後,除了新鮮獨特的職場劇視角外,也蘊藏着吸引95後一代觀眾的流量密碼。

聚焦喪葬行業,解除職場劇桎梏

回顧2022年的國產劇市場,醫、律題材的職場劇依舊佔領市場大頭。其中,醫療題材有《關於唐醫生的一切》和《親愛的生命》打頭陣。前者節奏明快,既有燃點也有淚點,被網友評價為「國產醫療劇在夾縫中邁出了一小步」;後者藉由一系列婦產科的故事講述了醫生、患者間的愛憎。而10月剛剛收官的法律題材電視劇《底線》憑藉精良的製作水準,做到了雲合單日播放量破5000,貓眼熱度破9800在播劇第一,v榜破85且持續第一。另一部講述了律政與司法的《庭外》更是堪稱近年來「最敢拍」、「尺度之最」的職場劇。

在醫、律題材職場劇打得火熱的同時,其他題材職場劇也在不斷追求外拓。《城中之城》《盛裝》《縱有疾風起》等金融、家裝、媒體、公關各個行業的職場劇陸續揭幕,但效果卻不如預期。與時尚圈息息相關的《盛裝》,被多位時尚博主吐槽劇中服化道「土到掉渣」,連時尚行業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

雖然相當多的職場劇在尋求突破,打斷了醫生和律師的職業限制,但仍未能受到觀眾認可。一方面,傳媒、公關、金融等行業與醫、律同屬於精英行業,高在雲端的電視劇情不接地氣,觀眾無法與劇中角色深切共情,自然也就無法代入劇情去沉浸追劇。另一方面,不少職場劇掛着職場的「羊頭」在賣「愛情」的狗肉,《請叫我總監》雖上演了一出秘書與總裁攜手逐夢,並肩搞事業的職場戲碼,但內核還是譚松韻飾演的秘書和林更新飾演的總裁談情說愛的故事。

反觀《三悅有了新工作》的成功,便是戒斷了以上這兩類弱點。把鏡頭聚焦在了鮮少登上熒幕的喪葬行業,並以單元劇的形式討論與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的生死話題。以小見大,從趙三悅的身上,透視一代人的思想軌跡。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測算,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這一數據也預示着,生老病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社會無法避開的話題,喪葬行業也正被更多人所注意到。《三悅有了新工作》以喪葬行業為切口,不僅介紹了遺容化妝師趙三悅,還有不少其他相關職業人物出場,例如臨終關懷師羅大淼、殯儀主持人梁格格等。

也是真正成為了喪葬行業的一員,趙三悅才意識到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心酸」。因為幸福路998號是殯儀館,所以在這裡工作的趙三悅常常打不到車,只能把目的地更改為附近的麵館。因為長期要在殯儀館工作,趙三悅租房時屢屢被房東嫌棄、碰壁。因為要給遺體化妝,趙三悅的母親對此十分不解和生氣,命令趙三悅辭職。劇中趙三悅的同事們因為工作性質,更是在相親、兼職時被歧視。

介紹喪葬行業工作者生存現狀外,《三悅有了新工作》每一集都在碰觸死亡。目前已播出的10集劇情中,被親生父母幼年遺棄的女兒、無子無女互助式養老的老人、彌患癌症的殯儀館高館長……當一次次死亡被見證,一次次悲傷被安撫,一個個矛盾被呈現與解決,趙三悅最終理解了自己的媽媽,理解了這一份工作,也理解了生死。觀眾也在淚水中,學會了和生死和解。和解,這個詞也是《三悅有了新工作》的劇評中被提及最多的一個詞。

《三悅有了新工作》是職場劇,但又不僅僅是一部職場劇。能從職場出發,觸及社會大問題,把一類小眾職業帶領到大眾面前,正是現在國產職場劇值得取經之處。

精準定位受眾,這些劇為何懂年輕人?

喪葬行業題材作品並非今年才有,日韓影視劇《入殮師》《遺物整理師》《非自然死亡》都曾在國內掀起過一陣討論熱潮。《東北告別天團》《奉天白事鋪》等網大電影分別運用了殯葬禮儀師和殯葬用品經營者的視角。在《三悅有了新工作》前,2022年另一部聚焦喪葬行業的電影作品《人生大事》在社會層面廣受好評。藉由殯葬師莫三妹守護孤兒武小文的故事,消除了大眾對喪葬的不安情緒,講明白了「生死不是大事」。這部上映過程略顯曲折的影片最終以17.12億票房收官,位居內地影歷家庭片票房榜冠軍。

《三悅有了新工作》等作品雖然着眼於喪葬行業的職業刻畫,但主旨卻以「喪」治「喪」,實現對觀眾的精神關懷,治癒了許多年輕人的精神內耗。這類題材看似小眾,實則順應了當下趨勢。

2022年7月,B站一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風靡網絡,二舅苦難但飽滿的一生讓網友重新領悟到了生命的力量。10月10日B站發佈的《2022青年心理健康報告》顯示,近一年B站「心理健康」相關話題已被搜索超過9000萬次,同比增長83%,擁有76億次的播放量,同比增長94%。約9776萬人在B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其中,24歲及以下人群佔比76%。在B站,超3400萬人 觀看過個人成長類心理視頻,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與精神狀態並積極尋求科學的改善方法。

趙三悅在工作中的躺平是因為害怕被拒絕,也害怕自己什麼也做不好,但行動起來後她也迅速發現,改掉躺平很難那就先從站直開始,會站了再開始學習走。一直把死掛在嘴邊的趙三悅,正如遇到一些挫折就動不動「尋死覓活」的人一樣,只知道死很輕鬆,卻並不知道死亡的含義。劇中《比什麼都不做多做一點點》《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安慰生者比處理遺體更重要》等幾個系列單元故事,用平視視角把死亡問題鋪展在眼前時,觀眾和趙三悅一樣就被這些故事治癒了。

除了趙三悅和二舅,B站曾出品的《突如其來的假期》《風犬少年的天空》都以喪燃、真實、傷痛等關鍵詞成功破圈,以一部分群體面對焦慮時的態度來治癒另一部分群體。在B站土壤生長起來的一批年輕觀眾,在古偶、甜寵、純愛劇之外,更熱衷於品鑒有深刻意義的精神食糧,以此來緩解自己生活中的壓力。這無疑也是B站這類視頻平台,未來可以迎合的市場方向。

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年代劇《山海情》、開播24小時後豆瓣開分9.3的《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8.1且被譽為女性群像劇清流的《愛很美味》,這些劇雖題材完全不同,卻無一例外深受B站、豆瓣等年輕群體的喜愛。究其原因,劇集核心做到了服務觀眾的精神世界。從《三悅有了新工作》的高口碑亦能看出,觀眾愈發渴望寫實的作品來填補現實中的情感消耗,而一部能夠契合當下社會風向、與群體達成精神共振的作品,自然能夠獲取高分「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