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這部影片又衝上微博等各大媒體網站熱搜榜一。網上一些對於本片的各種一味褒獎和一些不疼不癢的批評,我都寄予了厚望。對於提升中國今年慘淡電影市場信心的這劑強心針,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鼓勵。要是某影評網站和某些影評人也能把這種善意分一點點給《外太空的莫扎特》,那就再好不過了!
影院
那就由我來跟各位讀者認真聊聊這部片子。
電影的故事設定在未來,一顆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為了阻止災難的發生,人類執行了一項名為"月盾"的自救計劃。具體方法是在月球上部署基地,建造超級核彈,利用低重力發射,向小行星實施打擊,從而改變其軌道。並藉助月球自身引力將爆炸產生的碎片捕獲。這樣一來月球就像盾牌一樣擋在地球面前,整個計劃堪稱完美。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散落的隕石碎片提前向月球襲來,基地會長馬蘭星下令全員緊急撤離。沒想到一直存在感很低的維修員獨孤月因意外錯過了通知,一個人被落在了月球上。好消息是:他在隨後的隕石衝擊中倖存了下來。但壞消息是月球計劃失敗,地球依然沒能倖免。眼見這一災難的發生,獨孤越赫然意識到自己成為了宇宙最後的人類。
於是,失去了生存意義的他索性在月球上開啟了破罐破摔得擺爛生活。但令其沒想到的是,月球基地可不止他一個人,還有一隻暴躁的金剛袋鼠。而更萬萬沒想到的是,其實地球上的人類並未滅絕,它與袋鼠的一舉一動竟被地面人們接收看到,成為了全球直播。他還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偶像。《獨行月球》改編自韓國知名漫畫家趙石創作的同名漫畫,腦洞大開的設定,清奇前衛的畫風,科幻搞笑催淚又治癒的故事令其廣受好評。荒誕和較強的戲劇衝突讓《獨行月球》變得與眾不同。該片自籌備到完成,歷經五年,在保留了原著框架的基礎上,為影視化與情節上做了刪減和修改,使他更符合開心麻花的味道。當然,這也是他們首次嘗試科幻+喜劇類型,也是旗下兩位門面級演員沈騰和瑪麗茲在《夏洛特煩惱》長達七年之後再度合作劇情長片。
面對今年不太理想的電影市場現狀,無疑是賺足了觀眾的期待。那麼影片品質究竟如何?我們先來聊聊優點,1.特效與智景: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本片最直觀的優點便是特效拉滿。可喜的是,並非因為影片定位喜劇以上就簡化甚至廉價。相反定的特效至今以及劇服化妝都絲毫不含糊,完全對得起科幻二字。可能有朋友不知道,國內在視覺特效上電影工業化較為成熟的當數《流浪地球》和《刺殺小說家》。
而本次《獨行月球》除了遞上了國內一流水準的太空場景的答卷外,更驚艷地呈現了一隻生動逼真的歐洲大袋鼠的形象。動作捕捉與cg結合,可以說這是目前國內完成度最高的動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飾演金剛的是開心麻花演員郝瀚。他為了能演好這個角色,提前一年半到動物園學習模仿袋鼠的動作;又提前四個月進行密集訓練,才得以表現出細緻逼真的肢體動作。這很重要,因為實際上是袋鼠完成了與沈騰全片幾乎唯一的對手戲。
而為了模擬真實的月球場景,劇組不僅在6000平米的影棚內鋪設了200噸的沙石,更完全實景搭建起月球基地。其內部房間的構造和布置都重置設計。不過取捨下,地球部分的場景就相比明顯不足,但也無傷大雅。所以以上最直接能給到觀眾的,用心做了,自然加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整個月球場景的用光不錯,素材限制就不展開了。
二、求生之路這是影片的其中一場戲。我取名為《求生之路》,講述獨孤月另闢蹊徑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繞月一周取回核彈的艱辛之旅。有別於開心麻花以往作品和本片的其他各場景。該段從劇情呈現上其實是去小品化的公益片,也是將科幻、冒險、喜劇等元素融合最到位的一場戲。他從月球與地球主客體兩個視角,詳細描寫了主角團及獨孤月和金剛手的計劃經歷。行為邏輯以及最重要的角色關係和成長。恰到好處的懸念,營造合適的包袱,設計與危機交替出現的表現方式,很好調動起觀眾的情緒,節奏把控準確到位。
尤其值得稱讚的是追逐太陽同於追逐希望的比喻,即便在陽光消失、萬念俱灰的時候,希望仍然存在。不拋棄不放棄,同心協力,克服萬難,這很容易變成輸掉的正能量。不用台詞,用故事,用視聽傳遞給觀眾,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同時也為影片留下了一個高光時刻,準確地說是唯一的高光時刻,真的得多虧這段。
三、攝影與配樂初開一流的視覺特效本片在攝影與配樂上也相對突出。比如開場月球遭遇隕石碎片襲擊的場景,比如上述的求生之路場景,分鏡、運鏡都挺不錯,不出意外的話應該能拿到提名。另外在配樂上,幾首非原創配樂的運用恰到好處,讓人耳目一新。比如開場後的黃河的水幹了,就很巧妙地表現出主角的心情,還頗具喜感。
好,說完優點,咱們接下來嚴肅地拆解一下。缺點一,笑點尷尬;好不好笑的感受是主觀的,這點不錯。僅從我觀影的那場來看,周圍笑的幾乎是孩子和女性觀眾,而男性觀眾卻很少。既然是主觀,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不好笑。那為什麼列為缺點?是因為呈現喜劇的方式有高低之分。
比如開頭一個橋段,眾人受到通知火速撤離,唯獨國樂陶醉在對馬蘭星表白的幻想中,一個鏡頭從背影給到他,放下興緻停頓了一下,眼前屏幕上是緊急撤離的通知閃爍。就當觀眾以為獨孤月終於發現問題的時候,哪知一轉身,他雙眼緊閉,表情幸福,仍處在自我陶醉中。反轉加反差,喜劇感立刻出現,這便是高級的處理。而注入李成儒飾演的主任,出場時一本正經,派頭嚴肅,但一句話未完就跌倒。還有沈騰,說真的,難倒我嗎?接着就真的倒了。此類前一秒耍帥後一秒打臉的包袱設計就真的不夠高級,用多了甚至尷尬。很可惜全片的笑點設計者鳳毛麟角,後者反覆討論,而更低級的是台詞梗諧音梗。
比如《流浪地球》誒,讓我想起了以失蹤影帝無間的一部電影《殺破狼》二,太陽不能下落,因為《夏洛特煩惱》。好吧,以上已不是尷尬,而是反感。要是這些你都能覺得好笑,我只能說正如喜劇表現一樣,審美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二、基調割裂我們將喜劇和證據作為影片的基調區分,那麼本片就存在嚴重的割裂感,前面是搞笑誇張無厘頭吃的喜劇,為了能把觀眾逗笑,導演到演員當時使出渾身解數。而這後半部分畫風突然變成了求生到自我犧牲的證據。外放的笑點也逐漸收斂,卻不能完全沒有,反而成了氛圍感上格格不入的存在。有可能是信奉的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一信條。導演特意在結尾將證據導向悲劇,就為複製你好,李煥英的成功讓你笑中帶淚,但你真的感動到了嗎?李煥英,至少其情感是真摯的,而這部呢?關於這點我之後再補充。或許有網友會說,原版漫畫結尾也是這樣。
但請注意,從本片之前各段落的喜劇化呈現到最後情節的設計來看,其實是留有足夠大團的空間基調。統一下,是完全沒必要刻意製造遺憾的。簡單來說,最後的犧牲並非必須,導演和編劇完全可以讓觀眾看完後歡笑着輕鬆離場,可卻偏偏不這麼干。刻意煽情關鍵還沒刪好。注意我的論點不是反對喜劇片煽情,也不是說喜劇不能穿插正劇類型上。喜劇可以與科幻結合,但荒誕搞笑的喜劇和末世災難求生與犧牲的證據在情感上是對沖的,除非導演有非常強的掌控力,否則建議還是側重一個吧。
三、人物情感要說這點,得先講人物獨孤月與馬蘭星。我們從以往的作品可見,沈騰非常適合那種沒什麼本事卻自信滿滿是景氣又帶一點點油膩的小人物。而小人物確實多為喜劇角色的重點。本片雖同樣通過背景和台詞再三強調獨孤樂就是一個處在中間層的小人物,但其作為工程師維修員能上到這個計劃是萬萬里挑一,又肩負起拯救人類的重任,這已然不是沈騰以往所示遊刃有餘的那類小人物了。換句話說,其實極大限制了他的喜劇發揮。但證據的表現呢?確實很敬業,但離出色還是有差距。再講馬蘭星,看得出瑪麗是想在角色上較其以往有所突破的。此次他飾演樂隊計劃的指揮者,是一個能力出眾,冷靜概念的強大女性形象。全憑瑪麗也是秉持着這個來詮釋,因而收斂了許多喜劇表現。
比如喝開水至嗓子沙啞,這裡點到為止的笑點就比較合適。整個表演。如果一直這樣,沒什麼問題,可奇怪的是導演愣是為其加入了飛踹暴揍黃才倫瑣事配音演的戲,喜劇感沒看到人物到出條。而為了展現馬蘭星的理性堅強,始終以大劇為重的形象面對獨孤月的犧牲,全片的高潮之處,氛圍都烘托到那份上了,情感表達卻又極為克制。所以這便是我要說的。導演在處理這兩個重要人物的情感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影片從一開始就列了一條感情線貫穿始終。獨孤月馬蘭星還不是單純的愛慕,是其精神和情感的寄託,那是否是重中之重。
我們看導演是怎麼處理的。因為暗戀這份情感幾乎是單向的,又因為地月有別,兩人臨到最後都沒有任何一場對手戲,隔着屏幕長久的觀察下,馬蘭星對這個不棄呢?獨孤月由最初的不了解到了解,由沒感覺到喜歡,甚至最終愛上。這個情感轉變是如何體現的?用一段MV式的平行剪輯還能再偷懶嗎?說白了,電影自始至終對兩人都缺乏足夠的情感關係描寫,而馬蘭星一定程度上其實代表了觀眾視角。這就是為什麼最後的犧牲與訣別拍得很煽情,卻無法真正感觸到觀眾的原因。
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彈幕說說這段時間你動到了嗎?
好,你以為情感關係上導演沒處理好的只有男女主二人嗎?事實上,獨孤月與金剛鼠一樣,沒處理好剛子的稱呼挺親切,但他就是馬蘭星。至於獨孤月完善其人設和推動情節的工具人一樣,金剛鼠也是承擔起笑料和最後拉車救他的工具。人獨孤月在失去生活的希望,如何因為這隻闖入他生活的袋鼠重拾信念,難道只是因為誤碰了裸露的電線?一人一術,他們之間超越種族的友情其實是值得深挖的,也將是全片的閃光點,但可惜的是時間非常長。
最後,關於群體和其他配角塑造的問題,包括辣木楊子和長遠的女角色的跳戲,這些時間關係就不多提了。四、邏輯合理性真的,現在的電影能把邏輯理清,做到自洽就不錯了,尤其對於科幻類型,你不更應該嚴謹些嗎?事實上,本片的科幻設定還屬於軟中偏硬,那怎麼就能出不止一處的反物理學漏洞?比如頁面上還是低重力,到基地內就變成正常的重力?人類除非利用離心力模擬,能創造出重力就能征服宙了。再比如隕石撞擊的全球級災難帶動火山爆發的火山灰等遮天蔽日,怎麼就能晴空萬里?手電筒里的光都能照透?還有利用噴氣背包手推數噸重的核彈的姿勢。有那麼帥的,上一次看到還是超人。而最滑稽的通訊單向可以理解,能傳回高清視頻信號卻無法傳迴音頻信號,未免也太牽強了。
好吧,不要較真,默許默許就好了。無廣告來。去年怎麼噴唐探三植入廣告的。這次更硬氣地來了?什麼貨叉叉和平叉叉,開場沒一分鐘就推給你。甚至還有大夥的脫口秀演員為節目代言亂入行。從製片的角度,這些勉強還能理解,但作為導演的底線呢?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廣告要加也別全加。在一部電影非常重要的前十分鐘里,更別說如此生硬。怎麼火箭和月球身上印着貨叉叉的廣告給誰看?外星人嗎?對了,某外賣就沒有發現商機,這麼好的袋鼠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坦率的講市場環境如此為觀眾並不反對廣告之路,但且識相好看一點。那麼各影評人、自媒體當初怎麼噴唐探三的?現在啞巴了還行,務必一視同仁。
簡單總結,獨行月球三天破10億票房是成功的,這得益於類型的市場需求,演員的號召力以及技術表現上的用心。
但與藝術層面影片基調前後脫節,人物與情感描寫不足兩大問題是含金量大打折扣。坦率地說,一方面今年相對低迷的電影市場需要這樣的影片提振信心,但另一方面,屢試不爽的樣板畫主旋律或喜劇類型的相對單一,其長遠來看是不利於咱們國產電影發展的。我一直認為好電影是兼顧藝術性與商業性,是能同時實現兩者價值的,我也由衷地希望咱們國產電影能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好。最後奉上咖啡評分,一共參考電影《獨行月球》,導演5.9分,劇本5.5分,人物5.9分,視聽八分,美術八分。最終綜合6.3分,主觀推薦度65%如果你喜歡電影,想看更多隱形方面內容,或只是單純想看一下關以後的寂寞,就點一下關注吧。如果內容講得還不錯,敬請點贊、評論、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精彩內容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