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舊報紙賣出2萬多元!濟南六旬女子直播賣報,3個月漲粉9萬人

一份老報紙代表着什麼?通過它,你能夠詳盡地看到那天發生的大小事,天氣的情況、股票的行情甚至當時的影像,薄薄的紙頁記錄著歷史上的今天。

位於濟南高新區的一棟寫字樓里,近600平方米的區域被李國榮改造成了幾間「報紙倉庫」,數百萬份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報紙收藏於此,分門別類地安置在架子上。在這,她幾乎能幫助每一個人找到自己出生那天的報紙,泛黃的紙張被精心地包裝好,帶着令人穿越時空般的「魔力」,化身「生日報」,送到日期「當事人」的手中。原本因時效而有價值的報紙,此刻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老報紙變身「生日報」感受生命之初

走進李國榮的「報紙倉庫」,故紙的氣息撲面而來,濃濃的油墨香氣令人彷彿置身圖書館。只是這裡放着的並不是圖書,而是一份份時間跨度近百年的老報紙。庫房中的書架多達幾十個,數百萬份被特製的硬紙殼包裹起來的老報紙安置其中。這些報紙來自全國各地,有全國性報紙,也有記錄著社會民生的地方都市報,還有《體育報》《大眾電影畫報》等專業性報紙,都是李國榮一份一份不斷從各處收回來的。

下午2點鐘,「報紙倉庫」盡頭那一間的過道里,以滿載老報紙的書架為背景,李國榮的「生日報」帶貨直播準時開始了。直播間里不斷有網友在評論區發出所需老報紙的詳細日期信息,61歲的李國榮則語速極快地回應着每一個日期是否有貨,儼然已是個成熟的帶貨主播。

所謂「生日報」,就是人們出生當天國家出版印刷發行的報紙。李國榮覺得,出生這一天對每個人來說都很特別,「雖然你可能沒有記憶,但生日報卻記錄下了一切。通過這份報紙,你能看到你出生那天發生的大事小事,上面還有天氣情況、股票行情、航班信息等等內容。」薄薄的紙頁穿過歲月而來,帶你看到的是生命之初的種種痕迹。

李國榮曾在創業之初送給當時八十多歲的年邁姑姑一份「生日報」,收到報紙的老人家十分欣喜,翻閱着泛黃的紙頁,似乎勾起了許多回憶,竟還紅了眼眶。那一幕的情形給李國榮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堅定了當時她做「生日報」創業的心,「來我這給家裡老人買生日報作紀念的客戶不少,那個年代還能留存至今的報紙本就不多,對於愛懷舊的老一輩人來說,能看到一份自己生日那天發行的報紙應該會很有感觸。」

1949年國慶報紙賣出2萬多元

除了「生日報」,李國榮的老報紙還有很多其他買家,其中一類便是搞研究的學者。李國榮告訴記者,她賣出的最貴的一份報紙,是1949年10月1日的一份黨報,這份與新中國同歲的報紙賣出了2萬多元的價格,但這其實是這份報紙收回來的成本價。

「它不光是生日報,它還是珍貴的歷史資料。那位買家是一名研究黨史資料的學者,老先生親自坐火車來到我這買走了很多記載着黨史資料的老報紙,得知他好像是自費購買這些資料之後,我就決定成本價賣給他,想着也能為社會作點貢獻。」雖然這僅有一份的報紙很珍貴,但李國榮還是讓它去往了更能體現價值的地方。這位學者後來寫了一本書,出版之後,還專門給她也寄來了一本。

此外,還有很多人出於紀念意義前來買報。李國榮記得曾有一位天津的顧客,想要找一篇《體育報》上關於他自己的報道,「那個人應該是個足球運動員,六幾年的時候報紙上刊登了一篇關於他的報道,還有他的照片,他想找到那份報紙留作紀念。」為了幫這名顧客完成心愿,李國榮和員工一張張連續翻找了幾個月的報紙,最終順利找到了顧客要的那份給他寄了過去。

「可能大家覺得我比較可靠,常常有人來求助我找哪天哪天的報紙,我都會儘力幫忙,遇到一些正能量的需求,我能成本價給的就成本價給了。之前全國各地不是都在建黨史紀念館嗎,我這也提供了不少資料。」李國榮的老報紙存量在業內屬於比較全的,之前濟南有一個報紙收藏協會的人來到她這裡,也為她的收藏量表示感嘆。

在網絡上,看到她的報紙存量如此龐大,也曾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詢問她賣的是報紙原件還是影印件。對此,李國榮表示,除了20世紀四十年代一些報紙因發行量小留存較少,收集到的是當年國家正式出版社影印的版本以外,其餘確實全部是原件。「未經許可私自影印報紙是違法的,我肯定不能做這樣的事情。」李國榮向記者展示了一摞20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報紙的影印合訂本,在報紙的最後一頁,人民出版社影印的字樣帶着歲月的痕迹。

60後理工女的電商創業之路

要說起為何會做「生日報」來創業,時間還要拉回到2004年。43歲的李國榮彼時剛從一家國企下崗,閑不住的她決定自己創業。因為丈夫是學習林業園藝專業的有一些資源,她便嘗試做起了鮮花生意。彼時網絡購物剛剛興起,得益於上一份工作曾接觸過互聯網項目的前期立項工作,李國榮預感未來網絡一定會改變人們的生活,「那時候我了解到網購這個形式,就有點心潮澎湃,因為它是一個不落幕的商場啊,你在這裡發佈一個商品,全世界的人都能知道,跟實體店比肯定是有優勢的。」

李國榮的淘寶店很快就開了起來,但受制於鮮花本身的性質,生意一直有些不溫不火。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名顧客在她的網店下單鮮花後,又詢問她店裡是否還有其他新奇的禮物可以送人,李國榮便在網絡上搜索相關信息找靈感,這才發現了「生日報」的存在。本就有讀報習慣的她嘗試為顧客找了一份「生日報」寄過去,「那是一份20世紀70年代的報紙,也挺珍貴的,沒過多久我就接到了顧客專門打過來的致謝電話,收到禮物的人很喜歡這份禮物,那時候我就覺得這個東西是受歡迎的,可以試一試。」

從那開始,李國榮的「生日報」生意漸漸開展起來,如何收集到足夠多的報紙成了首要難題,「剛開始報紙的存量很小,有些顧客來下單卻沒有對應的貨,只能失望而歸,這讓我心裏也覺得很失落,想着一定要多收集一些老報紙。」

李國榮在網絡上發佈收集報紙的信息,然後再帶着現金去到全國各地一份份地回收。有時去到陌生的城市,還常常會迷路。好在很多能回收老報紙的地方,去上一趟就能建立起聯繫,再拿貨就可以不用來回跑了。從2004年至今,18年間她收集的老報紙粗略估計能達到1000多萬份。

報紙的存量慢慢多了起來,如何管理也是個問題。李國榮告訴記者,其實她是個「理工女」,以前是學石油儲存自動化專業的,曾在石油公司工作了很長時間,「那時候我參與寫過一個進銷存的軟件程序,所以也嘗試給報紙的庫存做了一個,這樣拿回老報紙的時候做好統計,找的時候就很方便了,你看我以前做過的工作都給我創業幫上了忙。」

步入直播新賽道3個月漲粉9萬人

隨着報紙的日期越來越齊,生意也越做越大,李國榮的丈夫以及兒子和兒媳,後來都加入到了她的「老報紙」生意中,店裡也雇起了工作人員。2022年,抖音帶貨直播越發紅火,在兒子的建議下,李國榮再一次開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了解以後我就發現,短視頻這塊可能會是下一個風口,我們原先的網店業務也是有些銷量增長瓶頸了,不如試試新模式。」

於是,61歲的李國榮進入了新的賽道。從6月29日的第一場帶貨直播至今,她已經一天不間斷地堅持開播了3個多月,再配合發佈一些短視頻,賬號的粉絲從最初的幾千已經漲到了現在的9萬多人。「一開始不會播,銷量也拿過零蛋。現在其實也不算會,人家都是什麼321上鏈接的套路化,我就不行,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禮物,總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一樣東西。對李國榮來說,這份和「老報紙」打交道的事業是非常浪漫的,除了謀生,也令她的生命充滿意義。每當收到顧客對「老報紙」的好評,她都會有滿滿的價值感。李國榮相信,報紙本身的時效價值或許已經隨着時間流逝,卻也隨着時間流逝,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新黃河記者:王瑞琦

編輯: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