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生大事》請備好紙巾
這邊要特別提一下朱一龍的演技,完全和以前的小公爺是兩個人,小文子雖然小,之前看了片場花絮,這小妮子以後應該前途無量,演員演什麼是什麼這確實太厲害了。
這部電影也值得高分,富有煙火氣,接地氣,市井人物形象很生動,立意高,把握當下過好自己,人生除死無大事。
這裡不做劇透,說說自己特別深刻的觀後感吧。
熟悉的武漢話一開場,在武漢多年,會說一口武漢話(他們說有點黃陂口音)的我親切感立馬上頭,殯葬行業對很多人應該都很陌生,而對我卻熟悉無比,因為我爺爺就從事過這個行業。
很小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火化這一說,都是把死去的人裝進棺材後入土為安。
第一次見到棺材應該是在外公家裡,在昏暗房子里,放着一口黑黝黝的棺材,媽媽告訴我,那是為外公的媽媽也是我媽媽的奶奶準備的,烏黑的棺木和昏暗的房間總讓人特別壓抑,因為害怕每次我經過我都不敢停留。
劇中小文子趴在死去奶奶的場景,當時我的淚如泉湧,我第一次接觸死亡,也是自己的奶奶去世。那時候我10歲,在學校聽到奶奶去世的消息,我一路狂跑一路哭着回來,到的時候奶奶已經閉上了眼睛,我不相信,我趴在奶奶身體邊,摸着奶奶尚有餘溫且乾瘦的身體,哭的昏天黑地,我竭斯底里的喊着,你們走開,我奶奶沒死,她只是睡著了。我守在奶奶床邊,哭累了就睡睡醒了繼續哭。
直到我睡夢中被一個大鐵球由遠而近的砸過來,巨大的壓迫感讓我猛然坐起來,才發現我躺在了一個竹床上,外面鑼鼓喧天,嗩吶聲、喧鬧聲、還有讀文的聲音交錯,這種巨大的落差感,讓我哭了整整7天,直到一切回歸安靜。
然後,沒多久,一向體面講究的爺爺,決定加入殯葬行業,做了一個禮賓(不太確定是不是這個詞),也就是劇中說和讀文的人。
誰也不清楚,當時車進車出當公務員在我們那挺有威望的爺爺,是如何說服自己干這個在當時算不太體面的工作,他又經歷的怎樣的心路歷程,我想,也許別人的經歷,一切理解和不理解都很蒼白。
後來長大了些,聽說一些事,才慢慢了解到一些情況。
奶奶是童養媳,因為家裡困難,爺爺家養着然後就嫁給了爺爺。爺爺後來跟我說,對奶奶好是因為奶奶家很窮,也吃了很多苦,於是結婚後有了收入就盡量對奶奶好些,奶奶愛唱戲,愛聽戲,爺爺就陪着一起,奶奶愛漂亮,爺爺讓奶奶學的一手裁縫的好手藝,奶奶身材好自己做旗袍做各種漂亮衣服,那時候物資緊缺,量體裁衣可是很多人羨慕的啊,後來奶奶抽煙喝酒,一向古板的爺爺也由着奶奶。
愛是深沉的,溺愛也會生出各種問題
奶奶後來養成了喝早酒的習慣,每天起床就要爺爺熱一壺酒,先喝完再起床洗漱,不久後奶奶把食管燒壞了,得了食道癌,爺爺傾盡家產救奶奶,甚至一次性買斷自己的工齡給奶奶治病。後期醫生宣告醫治無望,為了減輕奶奶痛苦,我第一次見到年輕的爺爺給醫生下跪求着醫生,能不能給奶奶安樂針,那個年代爺爺思想是超前的,那也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他多方打聽渠道後被告知國內不可能後,選擇了沒日沒夜的陪着奶奶度過了最後的日子。
奶奶去世時50歲不到,從那以後,英俊挺拔的爺爺沒有再娶,然後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殯葬行業…
我無法猜測爺爺的感情,他也無法像我們這些後輩去訴說他的心路歷程,也許迫於生活壓力要照顧爸爸和叔叔他們,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沉淪,也許在這個行業他能近距離的感受死亡,敬畏生命,也許當時除了好好生活,所有的情感和苦楚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