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曾經問濮存昕:據說在你們人藝,最大的腕兒演一場話劇只有1500塊,這事是真的嗎?
他說:真的,你在外面的片酬幾百萬也好,上千萬也罷,回到人藝,只有1500。
這個問題,金星也曾問過何冰,何冰說:你甭看這些大腕在外面多風光,一回到人藝都得老老實實的,沒人敢耍大牌,都端着茶缸子去排練。
金星問:為什麼啊?
何冰說:
人藝卧虎藏龍,很多人一世清高,給幾百萬都不願意拍戲,只願意演1500元的話劇,我們看到這些人,都不敢多說話。
人藝這塊活招牌,可以說就是國內老戲骨們飆演技的殿堂。
陳道明,何冰,馮遠征,宋丹丹,胡軍,陳小藝,徐帆都是北京人藝的台柱子。
看看網友是如何評價他的呢?
說得很對,真正的藝人,在他們眼裡,金錢不是重要的,所以操守的藝德才是本,就像李保田老師那樣,從來不因為金錢而去帶言任何廣告。咱們可以看看哪個明星沒有代言商品廣告,但是這些人中沒有李老師。
濮老師在台下更是平易近人,零幾年濮老師去國外演出,在我姐打工的中餐廳吃飯,無論是誰過去打招呼合影都不拒絕,一點架子都沒有,這就是格局[贊][贊][贊]
國內男演員最喜歡的是他,低調做人做事,看他演戲真是享受,現在的電視劇真是沒法看。
現在很多電視劇都無法入眼,女人男性化,男人女性化,除了男女那些事,就是超級有錢,都是高大上,還是喜歡老藝術家的表演,他們是把生活集中展現在你眼前,而現在的流量「明星」完全是脫離實際在演戲,還特別不靠譜,尤其是戰爭片。
十幾年前快二十年了,瘋狂迷戀人藝,沒事就去看,那時候還有80塊錢的票價,看過他們的無數經典。濮存昕老師當年還年輕,帥得讓邊上的大姐姐們顛三倒四。人藝劇場的上座率平均80%以上,觀眾素質普遍高。在那個瘋狂賺錢物慾橫流的年代,能踏踏實實買票(當然還有買贈票的,門口票販子有賣)看人藝的還真得念過幾天書。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好演員我都看過,現場的感受與電影電視劇中完全不一樣,你體會到的是真實的藝術。懷念二十一世紀初的那些美好時光,可以看人藝的碗兒,可以看中國京劇院的角兒……
我同事的老丈人,藝術學校老領導,老人家說過一句話"不是你看不到好演員,是你沒有時間去看話劇,不是沒有好演員,是好演員真瞧不起那些個破編劇破導演,更不願與破明星站在一起,丟不起那個人"。
北京人藝藏龍卧虎,個個功底深厚,德藝雙馨的居多,在這種氛圍中,很多有實力的中青年演員氣都不敢大喘,更談不上頤指氣使,唯有腳踏實地,誠惶誠恐學藝。所以,通過人藝浸淫出來的都是大師大腕也就不足為奇。
濮存昕有個好爸爸,不但讓他的小兒麻痹症沒留下後遺症,還教會了他演話劇,不但教他演戲,還給他豐富了人脈。更要緊的是遺傳了他一張俊雋的臉和高高的辮子。我也是小痺患者,我爸什麼都不作為。所以,拚前途就是拼爸!
沒有看到更好,終究是一場話劇,再好也只是表演,不過演技水平較高而已,更何況是歷史劇。過去娛樂項目少,能進劇院、戲園看一場戲那是高檔次的休閑、欣賞。當代工作生活快節奏,還有多少人能慢條斯理地聽那咿咿呀呀半天沒有唱一句的調調。即使是老頭老太太也慢慢失去耐心了。
舞台上的話劇一招一式一個表情,做好了就是做好了,做差了是無法「再來一遍」的。尤其是台詞,得背,還得自然地、符合劇情地說出來,容不得出半點錯!那才叫真功夫!才是真正的表演藝術!
那些流量明星能做得到這些嗎?
為什麼影視作品沒人願意看,本身就說明問題。切莫神話 ,還是和自然脫鉤了,將進酒,嘿嘿嘿,一般。
濮存昕們的「消失」,是娛樂圈的「悲哀」。很多年不看電影了,除了五六十歲以上的老演員還有印象,現在那些二三十歲的小花,小鮮肉一個也不認識[捂臉],我們這輩觀眾也被資本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