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事新編·這十年|昔日紅色村莊,今朝香腸吃香

下水河村南入口的石牌坊上,「全國文明村」五字赫然入目。兩側楹聯上書:美麗鄉村下水河,香腸加工第一村。

繼續穿過上書「香腸小鎮」橫批的第二個石牌坊,就陸續看到了村裡的社區服務中心、整潔乾淨的35棟居民樓……居民樓下,三兩個村民悠閑地剝着玉米,還有幾個村民正在商業街邊的黨建文化長廊里聊天。

「我們村裡80%以上的村民都住在居民樓里,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村裡還根據村民需求打造了商業街、黨建文化長廊、村史館、養老院、告別大廳等民生『十個一』工程項目。」9月14日,濟南市萊蕪區口鎮街道辦事處下水河村黨委書記鄭傳堯介紹。

下水河村口的石牌坊。

下水河村是個有着紅色歷史的村莊,萊蕪黨組織早期領導人劉舜卿在下水河村發展黨、團員38人,並於1934年10月在村裡建立了黨組織。在萊蕪戰役、准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戰鬥中,村裡先後有50多名青壯年自發組成運輸隊、擔架隊奔赴前線,老人則在村裡籌集公糧,婦女在家做軍糧、縫製軍裝,全村共有300人參與到支前大軍中。村裡還有20多名青年自願報名參軍,湧現出許多感人事迹和英雄模範。村裡有十幾名村民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

下水河村2021年實現村集體收入360萬元,人均年收入3.5萬元。產業引領,富民興村,是這裡文明富裕的「密碼」。作為萊蕪香腸的發源地,下水河村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成立了香腸加工企業協會,對全村香腸加工產業進行改革升級,統一原料進貨、標準生產、網絡銷售,形成了「飼養、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

「我們公司的研發人員在保證傳統香腸工藝的基礎上,還不斷研發新產品,適應現在市場的需求;我們的『吐絲口』牌香腸還榮獲了『萊蕪老字號』和『中華營養膳食特色名吃』等榮譽稱號。」濟南市匯順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鄭憲峰說道。

下水河村外景。

2019年,下水河村成立了黨建引領的鄉村振興合作社,經營範圍含資產管理、房產建材、農業、食品、康養、旅遊等多種行業,2021年合作社股民分紅近百萬,實現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雙贏。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經有500多戶村民入股,籌集資金650餘萬元,流轉土地200餘畝。

合作社還搶抓當地山東重工建設的機遇,投資1500萬元,打造了集餐飲、住宿、康養為一體的天地苑康養之家,佔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如今,餐飲業已成為下水河村的第二支柱產業,村裡共有大小飯店12家,就業人員達200餘人。

在下水河村南的格林豪泰智選酒店,前台主管陶海玉正在接待客人。這家酒店也是村裡加盟開辦的。陶海玉說:「我以前在別處的工廠上班,兩年多前來酒店應聘上崗。在酒店上班,步行不到十分鐘就能到崗,活比工廠輕鬆,掙得也多,還方便照顧孩子和家裡。」說到這裡,陶海玉一臉笑容。

下水河村在做大做強傳統產業鏈的基礎上,還流轉了150多畝地用來種植葡萄、蘋果、獼猴桃等各類水果,打造集休閑、採摘、旅遊於一體的果蔬基地。「村裡的合作社成立後,我家流轉出去4畝土地,不僅每年能拿到流轉費,還有分紅和工資拿。你看現在園裡這些豐收的葡萄多喜人。」種植園負責人鄭祥洲說道。

村裡企業的香腸加工場景。

下水河村黨委用心用情開展移風易俗工作,開展喪事簡辦喜事新辦、三九孝老日、「好婆婆好媳婦」評選、優秀志願者評選等等活動,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村裡還為每一個年齡段的村民量身打造了福利項目:新生兒有紅包、幼兒園免費入園、合作醫療有補助、老人免費入住敬老院、喜事喪事簡辦有補貼等等,形成了村民從生到老的全過程服務鏈。村裡連續27年為考上大學的學生髮放獎學金,並着力吸引年輕人回村創業。同時村裡不斷發展新黨員,吸收本村各類優秀人才積極入黨。

「這十年,是我們下水河村變化最大的十年,特別是人居環境和生態宜居方面,村裡道路全部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污水全部處理,水電暖樣樣俱全。香腸加工業產值過億。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好。」鄭傳堯說道。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記者 唐峰 劉曉續 通訊員 張勝振 王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