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從這部電影看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近期熱播的《海的盡頭是草原》,再一次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講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謳歌讚美了草原大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後,內蒙古創造了「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歷史佳話。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重點學習黨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特別是要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時間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國內爆發了嚴重饑荒,在上海、江蘇、安徽等地出現了一大批孤兒。得益於內蒙古得天獨厚的農牧業生產環境,成為當時有條件接收養活孤兒的省份。

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烏蘭夫了解到情況後,主動請纓,立下「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的軍令狀,把這些孩子接回內蒙古撫養。內蒙古廣大牧民們省吃儉用,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毫無保留地把好東西留給這些孩子們吃,好衣服留給這些孩子們穿,教孩子們騎馬、打獵,供他們接受教育。在這片廣袤無垠的草原上,留下了民族團結互助友愛、感天動地的人間佳話。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中,來自南方的孤兒杜思珩得到草原伊德爾一家無條件的愛,也正是這段歷史的真實縮影。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我們不能忘記為促進民族團結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伊德爾」們,沒有各民族的團結互助,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沒有今天新時代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蹟。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

民族團結,在今天而言,意義更為重大,影響更為深遠。因為,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形勢下,內部團結穩定是抵消外部風險衝擊的不二法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優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必須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各民族必須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海的盡頭是草原》還有一處細節,伊德爾一家和廣大牧民們從最開始的家徒四壁,到後來住進了寬敞的蒙古包,再到後來搬進了敞亮的大磚瓦房,四世同堂,以及劇中多次出現的牛羊駿馬、網絡直播間、草原旅遊、天藍草綠等各類小康、現代化元素,折射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也沒有落下,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現行標準下民族八省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困擾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局面。

中華民族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這條道路有五大特點: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三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四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是堅持共同繁榮發展。隨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

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必須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支持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56個民族必須作為一個整體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作者:范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