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日戰記》看港片的沒落

明日戰記》出來之後,奔着古天樂的名號去看了,從電影院出來,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沒有在第一時間寫文章,純粹是出於私心,認真做一件事的人不多了,但這個世界並非認真就有回報,或者說並非認真就有「成績」的。顯然,這部《明日戰記》的問題就出在了認真做了,但沒有成績。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明日戰記》的背景設定很宏大,但受制於港片區位的影響,展現的篇幅很小,使得恢弘的情懷沒有恢弘的場景襯托,以至於瞧着像是某一個村子裏哥幾個的爭鬥,而不是拯救地球,維護世界和平。

主要陣容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劉青雲張家輝劉嘉玲、古天樂,除了年紀偏大之外,隨便一個抽出來都夠一場大戲,碰撞的花火也足夠讓人回味,但配角就差強人意,青黃不接成為壓垮港片的最後一根稻草。靠老戲骨撐場面、拉情懷,結果只會讓港片最後一塊遮羞布淪為抹布。殺雞取卵的現象,又何止於港片呢?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工業基礎是關鍵,機甲大戰外星人,早些年是歐美的專場,但隨着我國工業技術的不斷完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已經展現了製造業強盛下的中國科幻,是可以搞出精緻的畫面和造型,但《明日戰記》的造型和特效,明顯拉到胯了。再對比汽車人和鋼鐵俠等深入人心的機甲造型,《明日戰記》在這方面可以說是不及格的。

最後一點是人物關係,如果《明日戰記》只在香港地區上映,劇中的人物關係倒也符合一貫的設定,但《明日戰記》需要考慮全國市場,在人物關係上就需要符合全國人民的口味,角色畢竟是特殊作戰部隊,一口一個「兄弟」的叫着,怎麼聽都覺得尷尬。奧特曼打怪獸的任務設定,出動幾架飛機之後就沒了空中火力,這明顯不符合一個大國的氣象。

中國香港的工業製作,還是需要建立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才能夠展現真正的新氣象,金融經濟發展得再好,也是要清楚自己的根在哪裡,才能更茁壯地成長。電影藝術更容易反映出一個區域的全面發展和基礎力量,《明日戰記》的票房失利在於忽略了腳下土地的廣袤,所以撲街是必然;香港電影要想走出困境,必須在心中加上「中國」二字,唯有如此,才能展現中國人之氣象,而非日薄西山的香港金融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