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出身, 一炮走紅, 章子怡被稱為是「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

章子怡是 21 世紀初中國演藝界的焦點人物,其不可複製的演藝之路是中國娛樂圈裡一個獨特的現象。自1998年出演第一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以來,她一直公眾和媒體的焦點,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爭議性極大。

隨着她事業的如日中天,緋聞、負面新聞也鋪天蓋地地襲來。在娛樂新聞中,她更是媒體爭奪的重點,「章子怡」成為極重要的新聞關鍵詞。

「身為矛盾的化身,她一邊大紅大紫,一邊是非不斷,一面被純情化,一面又被妖魔化,每一次的成功都被質疑,從來沒有出過大錯也被人當成是工於心計的範例。她的真實人格已經不被談論。」在媒體報道中中,章子怡主要以下幾種形象出現:

「幸運」是媒體詮釋章子怡演藝生涯的關鍵詞之一。章子怡的「幸運」突破了條件、數量和時間上的限制,是「空前」的幸運,是演藝圈的奇蹟,令人望塵莫及。

一、平民出身,一炮走紅。

在媒體眼裡,章子怡是現代版的「灰姑娘」:生於普通工薪家庭,是「一個從衚衕中走向世界舞台的女子」,並不具備成功的外部條件,「章子怡從一出道走的就是大製作,豪華班底的國際巨星路線,同時,她也是在北京筒子樓里長大的平民丫頭。

即便在國際上的聲望越來越高,章子怡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資質平平,成名前一直默默無聞,在舞蹈學院無所建樹,在中戲學習也很吃力,1996 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不到一年的章子怡,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她想到了退學。

不像鞏俐在學生時期就很出色,所以在她大三時就被長期『借』出去拍戲了。然而這隻「先天不足」的「醜小鴨」卻獨得幸運之神的垂青,被大導演張藝謀從中戲濟濟人才中挑出來委以大任,以第二代謀女郎的身份紅遍大江南北,風頭一時無雙。

二、名導青睞,一路得寵。

成名後的章子怡越走越順,不久又被華語電影界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李安看中,憑藉《卧虎藏龍》中玉嬌龍一角走向國際,屢獲大獎、星光四射。

從此,章子怡便成了媒體上炙手可熱的人物,圍繞她如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報道鋪天蓋地。如頻頻結緣名導,成為他們的「新寵」。

2004 年,章子怡被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看中出演繼《末代皇帝》之後好萊塢第二部東方電影《藝妓回憶錄》女主角;2006 年,在敲定加盟好萊塢《騎士》的同時,《蜀俠》、《花木蘭》、《七武士》等海外影片都在邀請章子怡加盟,片約不斷。

僅2005 年,就獲香港金像獎影后(《2046》)、中國電影華表獎影后(《十面埋伏》)、香港電影協會影后(《2046》)三個大獎;憑藉《藝伎回憶錄》中的出色表現入圍金球獎影后,成為首位入圍美國最高電影獎演員類獎項的華人女星,改寫了中國電影史;擔任奧斯卡評委,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華人評委,兩次入選《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

此外,在日本她被封為「亞洲第一美少女」,國際《娛樂周刊》封她為「武功藝術家」,而美國《時代》雜誌則稱其為「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

三、極速串紅,經久不衰。

媒體上的章子怡星氣最足,成名迅速且歷經十年魅力不減,更有報道直呼:「像章子怡這樣才叫紅」。她在公共場合的一笑一嗔,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都能引起媒體極大的興趣,與她沾邊的事物也會被炒得沸沸揚揚。

2007年 3 月,章子怡在美國過馬路闖紅燈的新聞被媒體廣為轉載,還被編成網絡遊戲;電影有章子怡不愁不火,2007 年 6 月章子怡接拍《梅蘭芳》,就爆出大量關於她的戲份和片酬的新聞;話題有章子怡不愁不熱。

專欄作家羅西稱章子怡偉大,北大教授將孔子和章子怡相比較的言論都引起媒體的大討論;事件有章子怡很難不鬧,人物與章子怡有關不紅都難,如媒體對《夜宴》中章子怡裸替邵曉姍事件的廣泛關注。在媒體熱炒的同時,章子怡的事業節節攀升,地位也越來越高,不僅穩居國內一線明星寶座,還從容不迫地立足國際。

媒體通過間接和直接兩種方法,否認和遮蔽章子怡的正面信息,故意對她的成就和努力視而不見,從而把她塑造成毫無才能,全憑美貌和風光獲得成功的「幸運之星」。

四、幸運的背後是辛苦

儘管對成就的幸運化處理也可看作是對演技的迴避,但在報道章子怡主演的一系列作品時,女主角章子怡的演技也驚人地被迴避了。在影片的初期宣傳報道中,媒體只看到章如何靚麗性感地亮相,如何風光地被眾多綠葉陪襯,如何得到導演的厚愛,如何耍大牌漫天要價,而對她在戲中的表現卻一掠而過,甚至隻字不提。

但是幸運的背後是辛苦,在批判一個光鮮亮麗的外表時,也別忽略了背後的狼狽不堪,縱觀天底下,沒有誰會一路幸運到底,楊超越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