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續寫文學傳奇: 亞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與原著電影

莫言(1955年-),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代表作品:《檀香刑》、《生死疲勞》、《豐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紅高粱家族》、《拇指銬》、《白狗鞦韆架》、《酒國》、《月光斬》、《蛙》、《十三步》等。

諾獎評語: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事件與當代背景融為一體。

莫言

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本土作家。作為當代中國最好的小說作家之一,莫言的作品至少被翻譯成40種語言,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2012年,時任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的瓦斯特伯格在授獎發言中說到:「莫言是個詩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傳畫,使個人從茫茫無名大眾中突出出來。他用嘲笑和諷刺的筆觸,攻擊歷史和謬誤及貧乏和政治虛偽。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類最陰暗的一面,在不經意間給象徵賦予了形象。」

2003《暖》

導演: 霍建起

編劇: 思蕪

主演: 郭曉東 / 李佳 / 香川照之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4-05-18

片長: 109分鐘

2003《暖》

改編自莫言的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作品用強烈的民間敘事話語再現了農村生活的悲苦和可憫,生活變遷中人的改變和感情的變與不變。莫言這樣評價《暖》,「電影對小說中的情感保留得相當完整,片子結尾改動得很成功,讓我看到了人物身上閃閃發光的美。」

電影榮獲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員獎,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編劇獎,第10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和優秀導演獎。

2000《幸福時光》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莫言 / 鬼子

主演: 董潔 / 趙本山 / 傅彪 / 李雪健 / 董立範

類型: 劇情 /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0-12-31

片長: 102分鐘

2000《幸福時光》

改編自莫言的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一個極富黑色幽默魅力的荒誕故事創意。而改編電影選擇的是溫情路線,捨棄原著犀利的藝術效果,只在荒誕之餘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惆悵。

1988《紅高粱》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莫言 / 陳劍雨 / 朱偉

主演: 姜文 / 鞏俐 / 滕汝駿 / 錢明 / 陳志剛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日語

上映日期: 1988-10-10(中國大陸) / 2018-10-12(中國大陸重映)

片長: 91分鐘

1988《紅高粱》

改編自莫言的兩部中篇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作品表現原始生命的慾望,對勃勃生機的追求,與電影呈現的火辣而野性的自然主義風格,是中國電影史上一次破天荒的嘗試與探索。

電影榮獲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獎,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錄音獎,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大江健三郎(1935年-),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代表作品:《飼育》、《廣島札記》、《死者的奢華》、《我們的性世界》、《我們的時代》、《青年的污名》、《擺脫危機者的調查書》、《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等。

諾獎評語:通過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的想像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衝擊。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不僅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他在創作理論上也進行了不懈的追求,集中體現在他對想像理論的不斷探索上。他的作品逼近、逼視戰後日本晦暗不明、危機重重的現實乃至當代人類的普遍困境。大江健三郎像是日本文學的符號,成為日本現代文學和戰後文學的代表作家。

1995《寂靜的生活》

導演: 伊丹十三

編劇: 伊丹十三 / 大江健三郎

主演: 今井雅之 / 宮本信子 / 佐伯日菜子 / 渡部篤郎 / 山崎努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95-09-23(日本)

片長: 121分鐘

1995《寂靜的生活》

改編自大江健三郎的自傳體小說《寂靜的生活》。傳達了作者對於生命真諦的思考,對於普通人生存狀態的人本關懷。大江健三郎將他對兒子的特殊感情,他個人對於寫作生涯的種種困惑,統統傾注在了這本小說里。導演伊丹十三在電影中描寫兄妹之間的生活和互動真摰感人,透過電影為失意的人帶來勇氣,溫暖而自愈。

1961《飼育》

導演: 大島渚

編劇: 大江健三郎 / 田村孟

主演: 三國連太郎 / 小山明子 / 三原葉子 / 中村雅子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61-11-22(日本)

片長: 105 分鐘

1961《飼育》

2011《飼育》(法國)

改編自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說《飼育》。講述太平洋戰爭時期,一個少年在極端國家主義的日本社會裡的戰爭體驗。作品還原了戰爭背景下令人窒息的世界,閉塞人群的愚昧、懶惰、無能與無知暴露無遺。

作為日本新浪潮的旗手,四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提名的大島渚導演,後期作品極具衝擊性和爭議性,而早期作品《飼育》卻大不相同。

2011年的《飼育》版本,由柬埔寨著名導演潘禮德操刀,背景改至柬埔寨70年代的那段非常時期。

1959《我們的時代》

導演: 藏原惟繕

編劇: 大江健三郎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59-11-25(日本)

片長: 98分鐘

改編自大江健三郎的小說《我們的時代》。反映一代對社會現實不滿的日本青年,試圖以墮落擺脫舊的倫理道德束縛,但慾望的瘋狂不僅沒能平和心靈,反而加速了自我毀滅的進程。

川端康成(1899-1972),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雪國》、《千紙鶴》、《名人》、《水晶幻想》、《淺草紅團》、《湖》、《古都》等。

諾獎評語:卓越的感受性,並用高超的小說技巧,表現日本人心靈的精髓。

川端康成

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成為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川端康成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他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

1968年,時任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的安德斯·奧斯特林在授獎發言中突出強調,「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於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並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里,可以發現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川端康成先生的獲獎,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藝術手法,表現了道德性與倫理性的文化意識;其二,在架設東方與西方的精神橋樑上做出了貢獻。」

1974《伊豆的舞女》

導演: 西河克己

編劇: 若杉光夫

主演: 三浦友和 / 山口百惠 / 中山仁 / 佐藤友美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74-12-28(日本)

片長: 82分鐘

1933《伊豆的舞女》

1954《伊豆的舞女》

1960《伊豆的舞女》

1963《伊豆的舞女》

1967《伊豆的舞女》

1974《伊豆的舞女》

改編自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中篇小說《伊豆的舞女》。影片表現了少男少女初戀的那種朦朧、純真的情感。凈化了讀者的心靈,把人們帶入一個空靈美好的唯美世界。

6個版本的同名電影中,以西河克已導演拍攝的兩個版本(1963年、1974年)最為著名,其中的第二版,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組成的神仙眷侶,為中國觀眾所熟知。

1963《古都》

導演: 中村登

編劇: 権藤利英 / 川端康成

主演: 岩下志麻 / 宮口精二 / 中村芳子 / 長門裕之 / 東野英治郎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63-01-13(日本)

片長: 107分鐘

1963《古都》

1980《古都》

2005《古都》

2016《古都》

改編自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古都》。作者運用清淡、細膩的筆觸,敘述了千重子和苗子這對孿生姐妹的悲歡離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愛而不得的少女,她們美好而純潔,令人可嘆憐愛。

由1963年至2016年間,《古都》一共拍了4部,製作越來越精良,味韻卻越來越單薄。中村登導演的版本更為吻合小說里描述的時代氛圍,女主角岩下志麻一人分飾姐妹兩角,成功演繹了千重子纖細、敏感的女性形象,讓人印象深刻。電影獲得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57《雪國》

導演: 豐田四郎

編劇: 八住利雄 / 川端康成

主演: 池部良 / 岸惠子 / 八千草薰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57-04-27(日本)

片長: 133分鐘

1957《雪國》

1965《雪國》

1977《雪國》 (韓國)

2001《新雪國》

改編自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說《雪國》。原著描繪的虛無之美、潔凈之美與悲哀之美達到極致,令人怦然心動,又惆悵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寫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達之中,帶着淡淡的哀思,表現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在川端康成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改編電影有多個版本,1957年豐田四郎執導的版本提名了第1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77年韓國翻拍了一版,2001年日本又拍了一部《新雪國》,但與原著脫離較大。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代表作品:《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諾獎評語: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出之高超的技巧,並由英文表達出來,使其充滿詩意的思想成為了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被譽為「世界的東方詩哲」。泰戈爾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他多產且多才多藝,一生共出版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20多個劇本,以及不少遊記、隨筆、論文和專著,此外還創作了大量的音樂繪畫作品。泰戈爾在創作方法上,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的結合起來,他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

2011《沉船》

導演: Rituparno Ghosh

編劇: Rabindranath Tagore

主演: Prosenjit Chatterjee / Jisshu Sengupta / Dhritiman Chatterjee / Raima Sen / Riya Sen

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

語言: 孟加拉語

上映日期: 2011-05-20(印度)

片長: 144分鐘

2011《沉船》

改編自泰戈爾創作於1902年的長篇小說《沉船》,作品將戲劇性的情節和生活化的邏輯巧妙地組織在一起,講述了一起沉船事故引發的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由兩對戀人的悲歡離合中,歌頌了忠貞愛情,刻畫了男女主人公生動又複雜的人物形象。

2003《眼中沙》

導演: 日普帕諾·高仕

編劇: 日普帕諾·高仕 /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主演: 艾西瓦婭·雷 / 普羅森吉特· 查特吉 / 拉伊瑪·森 / 莉莉·查克拉博蒂 / Tota Roy Chowdhury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

語言: 孟加拉語

上映日期: 2003-08-09(印度)

片長: 167 分鐘

2003《眼中沙》

改編自泰戈爾的小說《碧娜蒂尼》。故事以1900年代,英國殖民分治下的孟加拉社會為大背景,一個名叫碧娜蒂尼的寡婦獨自面對命中無法擺脫的厄運,凸顯碧娜蒂尼反抗傳統的叛逆精神。

電影由獲得「世界小姐」榮譽的艾西瓦婭·雷主演。電影上映的同一年,艾西瓦婭·雷受邀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成為印度史上第一位。電影獲得第5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提名。

1957《喀布爾人》

導演: Tapan Sinha

編劇: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 Tapan Sinha / Premendra Mitra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

語言: Bengali

上映日期: 1957-06(柏林國際電影節)

片長: 108分鐘

1957《喀布爾人》

改編自泰戈爾的短篇小說《喀布爾人》。作品最觸動人心的地方,作為穆斯林的外來底層小販、不識字的喀布爾人,與印度教婆羅門和王公貴族出身的高級知識分子作家父女間的真摯友誼,字裡行間滿是泰戈爾對小人物寄予的無限同情。電影獲得第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